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文库 第14期
289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于 波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转到大众化,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教育已经开始普及。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因此在当今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不能仅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还要将就业作为培养导向,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一、大学生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性
在我国,大学生一直是个带着神秘光环的群体。
这主要是我国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对落后造成的。
在上世纪建国之初,小学教育尚未普及,大学生成为凤毛麟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又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象征,因此,上大学成为无数家长和学生的人生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大学生的优势逐步退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包分配,铁饭碗等现象也不复存在。
大学生毕业后要自主就业,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职位和高待遇。
而读大学也不再是部分人的权利,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转到大众化,考大学不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样一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普及,但也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有两点,一点是传统观念形成的,认为受过高等教育就应该“劳心者治人”,很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重视的是将来成为管理人才,不愿意成为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
第二个根源是大学在招收学生时,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为社会服务这个主要目标。
在设立专业时,只顾及了哪个专业热门,很少顾及到市场需求,这样一来,就造成市场人才的供需矛盾,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
鉴于这些,在今天的大学生人才培养中,要摒弃传统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大学生,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明智选择。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其实就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和研究型人才都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
应用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社会。
这两种人才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应用型人人才的特征
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和研究型人才相比,研究型人才重在研究,而应用型人才重点在于具有动手能力。
能将自己学来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生产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应用型人才的第二个特征是具有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是用自己的技术来为社会服务的,他们在大学学习的还是前人经验。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前人的经验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作为应用型人才,最关键的是要有创新能力,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创新。
创新意识包括的面很广,根据应用型不同的专业要求进行不同的创新。
像机械方面的,就要在机械改良方面进行创新;营销方面的,要在营销方式上进行创新,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社会才能进步,这也是应用型培养的初衷。
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创新意识,还要具备渊博的知识。
只有知识丰富,才有能力进行创新。
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就要在大学接受多方面的人文教育,不能只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要涉及到人文、社科、自然多方面,从不同的知识领域吸取精华,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应用型人才还要具备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指的是人文精神、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
尤其是道德修养,只有具备了道德修养,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友好地与人相处,遇到困难能够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承受和化解。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在工作中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创新任务。
(二)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开始朝着就业化导向发展,但由于这种观念刚刚兴起,在教学中还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因而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也影响人才的培养。
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讲究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不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学生就不能将知识融化到实践中,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型人才。
教学中另一个问题是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忽视了做人的培养。
一些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过分重视了就业要求。
在教学中将所有精力都用在专业培训上,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忽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一定的时期很受欢迎,但缺少渊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修养,就会缺乏创新能力,也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遇到生活中的挫折常常会一蹶不振,这样的人才没有发展前途。
(三)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根据就业型人才的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培养就业型人才方面,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要将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相结合。
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兴趣来设置专业,尽量避免跟风型专业设置。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融化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还能及时纠错。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要开设不同的人文知识课程之外,还要建立丰富的校园文化,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不同的文化知识,来丰富他们的素养。
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中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境。
(作者单位: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