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起跑动作的人体解剖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米起跑动作的人体解剖学分析百米蹲踞式起跑技术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或"跑")
听抢后
起跑蹬伸阶段环节关节运

与外距离的
关系
原动肌工作条

工作性

肩带胸锁关

屈M肌》M外胸阔肌,前锯肌远固定支持工

上臂肩关节屈M肌》M外肱肌,肱二头肌,
三角肌
近固定支持工

前臂肘关节屈M肌》M外尺桡肌近固定支持工

手腕关节伸M肌》M外手部肌群近固定支持工

脊柱腰骶关



M肌<M 外腹直肌,后背竖直

下固定支持工

骨盆髋关节前

M肌<M 外臀大肌远固定支持工

前支撑
大腿
膝关节屈M肌》M外股四头肌近固定支持工

前支撑
小腿
踝关节伸M肌》M外小腿三头肌近固定支持工

后支撑
大腿
膝关节屈M肌》M外股四头肌远固定支持工

后支撑
小腿
踝关节伸M肌》M外小腿三头肌远固定支持工

环节关节运
动与外距离的关

原动肌工作条

工作性

肩带胸锁关
节屈M肌=M外胸阔肌,前锯肌远固定支持工








1.起跑器位置
拉长式. 接近式普通式
教练开始教运动员起跑技术时,首要做的事情是研究和决定该运动员起跑器放置的距离,早期运动员采用两抵脚板缩短(一般是14--28cm)、高躬腰或起跑器接近起跑线的接近式起跑技术,其理论基础是身体重心越靠近起跑线越,完成起跑动作就会越快。

但随着肌肉“牵张反射”理论的发现和重要应用,由于接近式起跑不利于肌肉的预拉伸产生牵张反射,已经不再适用了逐渐取而代之的是拉长式起跑技术。

就是起跑器安放和两抵脚板的距离都拉长(一般为50--70cm),让运动员的身体过分的拉长,但结果是适得其反,过分拉长的肌肉使起跑动作更加慢了。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中等距离的中等式起跑技术,运动员一般是采用距
离起跑线30-50厘米的距离。

研究发现:“与拉长式和缩短式起跑相比,中等式起跑技术能够产生最佳的短跑技术动作(最短的反应时和最快的起动速度),帮助运动员在20码至50码的距离中跑出(三种起跑形式中)个人的最好成绩。


从理论上讲,中等式起跑技术能让运动员更加合理的利用小腿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牵张反射,让运动员获得最佳的小腿发力位置,产生更大的推动身体向前的冲力
2.起跑器抵脚板的安放角度
设定好起跑器位置后,运动员还要调节起跑器抵脚板的角度,以适合双脚的放置。

中等式起跑技术起跑器前抵脚板不同的角度对起跑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方法是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起跑器前抵脚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设置为70°、50°和30°,测定不同角度下小腿三头肌的肌电图和最大蹬力。

他们发现随着前抵脚板角度从70°--50°--30°的逐渐减小,蹬力数值在逐渐加大,起跑速度加快。

而反应时没有显著变化,三个角度下的肌电活动也没有显著变化。

由此他们认为,前抵脚板角度为30°时,运动员小腿三头肌肌肉在“拉长-缩短”周期中能够获得最大利益,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收缩速度
3.起跑的侧面图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