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胼胝质酶:
主要用于分离花粉小孢子的原生质体。
蜗牛酶:
从蜗牛胃液中分离的酶的粗制剂,含多种解离酶,对孢 粉素、木质素有一定的分解能力,用于分离花粉母细胞、 四分体细胞或从较老的组织分离原生质体。
崩溃酶:
是一种粗制酶,同时具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多种酶的活 性,在与果胶酶混合使用时,对分离培养细胞及根尖细胞 有加速解离的效果。
在低速下离心后原生质体沉到管底,其余细胞碎 片等物多数漂浮在溶液中。
特点:简单方便,丢失少,但纯度不够高。
3.界面法(梯度离心法)
原理:选两种不同渗透浓度的溶液,其中一种溶液的密度大 于原生质体的密度,另一种溶液的密度小于原生质体的密 度,经离心后使完整无损的原生质体处于两种溶液的界面 之间,而细胞碎片等杂质沉于管底,高度净化完整原生质 体可在这两相系统的界面上收集到。
酶液的配制及pH值
酶液的配制: 按已确定使用的酶和稳定剂的量称取酶和各种
稳定剂,并把它们逐步溶解,配制成酶液之后,酶 液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后备用。 酶液的pH值:
分离原生质体时一般将酶液的pH调节在5~6之 间。
酶浓度和酶解时间
酶浓度: 纤维素酶:一般为0.5~5% 果胶酶:一般为0.1%~1% 蜗牛酶和胼胝质酶:一般为0.5~2.0%
温度:一般25~30℃。 湿度:100%。
4、原生质体发育和植株再生
10h以上
再生细胞壁
植株再生
诱导器官发生 诱导形成胚状体
圆变为 椭圆形
荧光增白剂 (卡氏白)
愈伤组织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肉眼可见的细胞团
第N次分裂
2~3周,植板率
小细胞团
5. 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的管理
及时添加新鲜培养基 逐步降低培养基的渗透压 及时调整培养基中的激素成份
酶溶剂及其渗透压
酶溶剂:原生质体培养基 渗透压调节剂:
作用:代替细胞壁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 糖醇类: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蔗糖等。 使用浓度:0.2~0.8mol/L
质膜稳定剂:
溶液中加入一些盐类,可以保护细胞膜、提高 原生质体稳定性和活力。
常用的有:CaCl2(0.7~1.0mol/L)、KH2PO4、 KCl、MgSO4·7H2O、MES(2-氮吗啉乙烷磺酸) 和葡聚糖硫酸钾等。
原生质体活力= 有活力原生质体数 观察原生质体数 ×100%
1.形态识别:形态完整,富 含细胞质,颜色新鲜,正 常球形 。
2.相差显微镜观察法:观察 细胞质环流、核的正常与 否。
3.酚藏花红染色法(0.1%) :有 活力原生质体不被染色,而无 活力的被染成红色 。
4.伊凡蓝染色法(0.025%) :活 力受损或死细胞才能摄取这种 染料,活细胞不摄取。
(2)无机盐:
大量元素:一般较愈伤组织培养中的浓度低 NO3- / NH4+的比例高 Ca++ 、Mg++需求高
(3)有机成分:种类齐全
(4)激素: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诱导细胞 壁的形成和细胞分裂、分化是必需的。
(5)pH值及灭菌:一般pH值以5.6-6.0为宜, 过滤灭菌。
2. 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2周 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促进苗产生根,最后长成完整植株
四、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主要因素
1、原生质体的活力 2、原生质体的起始密度 3、原生质体的营养和环境 4、基因型
1. 原生质体的活力
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和组合 渗透压稳定剂 质膜稳定剂 温度因子的影响 植物材料的类型及生理状态
2. 原生质体的起始密度
密度过高时,有可能造成培养物营养不足或细胞 代谢产物过多而妨碍再生细胞的正常生长
密度过低时,再生细胞不能进行持续分裂
一般原生质体培养时,起始密度为104-105个 /ml,低密度下的培养使用较复杂的培养基和特殊 的培养方法。
3. 原生质体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硝酸盐和铵盐比例高
特点:可以收集大量、纯净的原生质体,同时避免收集过程 中原生质体因相互积压而破碎。
常用系统:PEG(6000)-Ficoll(40000)系统,
甘露醇(182.17 )-Ficoll系统,
蔗糖(342.3 )-甘露醇系统等。
13%甘露醇溶液 25%蔗糖溶液
纯化后的原生质体
四、原生质体的活力测定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
一、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
1.建立单细胞无性系 2.为细胞融合奠定基础 3.遗传工程的理想受体 4.原生质体是多种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验系统
二、原生质体培养
1. 培养基 (1)渗透压:与细胞渗透压等渗或稍低。 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山梨醇、蔗糖、麦芽糖 和葡萄糖等。 当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并开始分裂后,必须逐步 降低渗透压,直到与细胞培养基同样的水平。
0.5
0.5
Hale Waihona Puke 0.505.6 酶解方法
两步法:先用果胶酶离析植物组织后收 集植物细胞,洗涤后用纤维素酶解离细 胞壁。
一步法:把一定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 成混合酶液,对材料进行一次性处理。
三、原生质体的纯化
纯化的含义: 一是从酶混合液中收集到的原生质体,在培养前必
须把酶液冲洗干净;二是得到纯净的原生质体。
的果胶质降解,把细胞从植物组织中单独释放出 来。 如:
Macerozyme R-10(Japan) Pectinase(USA) Pectolyase Y-23(Japan)
半纤维素酶:
主要由曲霉中提取,专门分解半纤维素。从愈伤组织分 离原生质体时,有时增加半纤维素酶。
如:Rhozyme HP-150(USA)、Hemicellulase(USA)
4. 基因型
植物形态发生受基因控制的,是一个复 杂的过程,不同基因型的原生质体的形态发 生能力不同。而且原生质体的不同生长发育 时期受不同基因所控制。
第三节、植物体细胞杂交
一、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 二、原生质体诱导融合的方法和融合类型 三、杂种细胞的选择系统 四、体细胞杂种植株的鉴定 五、杂种细胞的发育及其特性
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指把两种不同种或不同属、不同科生物的细胞的原生质 体分别分离出来,再用一定的技术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 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物体。也称 为细胞融合。
一、体细胞杂交的意义
原生质体(protoplast) :去掉细胞壁的细胞或
是由质膜包裹的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细胞。
亚原生质体(subprotoplast):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有
时会引起细胞内含物的断裂而形成一些较小的原生质体, 它可以具有细胞核或没有细胞核。
核质体(nuclearplast):由原生质膜和薄层细胞质包围细
5.荧光素双醋酸酯染色法(0.01%): 即FDA法, FDA能自由穿越完整细胞质膜,一旦进入原生 质体后受酯酶裂解形成有极性的物质—荧光素, 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绿色荧光。
造粉体
五、影响原生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
植物材料的类型及生理状态 酶的种类、浓度、组合及酶解时间、酶解方式等 渗透压稳定剂 质膜稳定剂 温度、光照及pH
纯化原生质体的方法 1.飘浮法 2.沉淀法 3.界面法
1.飘浮法
原理:利用原生质体和其他组分密度的不同,酶 解处理中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蔗糖、 葡聚糖),离心后使原生质体漂浮在溶液表面, 细胞碎片等杂质下沉到管底的方法。
特点:操作简单,但数量上损失较多。
2.沉淀法
原理:酶解处理中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 质(甘露醇),原生质体的比重大于溶液时,
第六章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第一节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 第二节 植物体细胞杂交
第一节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
一、植物原生质体的概念 二、原生质体的分离 三、原生质体的纯化 四、原生质体的活力测定 五、影响原生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
一、植物原生质体的概念
1880年,Hanstein:质壁分离时,能够与细胞 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
培养基
•与原生质体质膜稳定有利的物质 用量比较高。如CaCl2、KH2PO4
•渗透压的特点:含有高浓度的甘露醇,或 以葡萄糖和蔗糖代替甘露醇。应根据原生 质体再生细胞的发育状态和需要,调节各发 育时期的营养和碳源的成份。
环境条件
光照:原生质体分裂诱导不需要光,暗培养 温度:25℃~30℃ 湿度:100%
1972年:Carlson等获得第一个种间植物细胞杂 种(粉蓝烟草和郎氏烟草)。
1974年:Kao等建立了聚乙二醇(PEG)诱导植物 细胞融合的技术。
1978年:Melcher等获得了第一个属间细胞杂种(番茄+和 马铃薯)。 1981年:Zimmerman等发明了电融合仪,并首次提出了电融 合概念。 1990年:来源于体细胞杂交的第一个商品化的烟草栽培品 种释放。 1995年:获得第一个烟草-老鼠杂种植物。
⑤ 饲养层培养
方法一:X-射线杀死 原生质体,与生活力 正常的原生质体混合, 加入0.6%琼脂,制成 混合液,培养于培养 皿中。
方法二:X-射线杀死原生 质体,与0.6%琼脂混合, 在培养皿中铺成平板,作 为饲养层,再将生活力正 常的原生质体与0.6%琼脂 混合,培养于饲养层上。
3.培养条件
光照:新分离处理来的原生质体应在散射光 下或黑暗中培养。
例:
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中液体培养中渗透压的改变步骤
原生质体培养在8ml内含9%甘露醇的培养基中 ↓2周
加入2ml内含6%甘露醇 ↓2周
加入2ml内含3%甘露醇的培养基 ↓2周
加入2ml无甘露醇的培养基 ↓2周
将形成的较大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转移到固体培养基 (内含2.0mg/L IAA和1mg/L 6-BA)上培养促进芽的形成
突破物种间生殖隔离,创造新物种 培育作物新种质和新品种 细胞质杂种的获得 细胞膜和细胞器行为的研究、细胞器的互作研究 染色体行为的研究
1960年: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诞生,打开了利用 原生质体作为实验材料的许多重要研究领域。
1970年:Power首次用硝酸钠做诱变剂,可使燕 麦、玉米等根原生质体有较大量的融合。
常用材料: 幼叶、胚轴、子叶、茎、叶; 愈伤组织、胚状体和悬浮细胞。
(2)材料预处理
目的:改变细胞和细胞壁的生理状态,提高酶解效 率,提高原生质体的活力和分裂频率。
方法: 低温处理、 暗处理、 预培养等。
(3)酶解
分离原生质体的酶类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果胶酶 胼胝质酶 蜗牛酶
2. 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
借助酶解液的作用降解细胞壁,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 质体的方法。
主要特点: (1)产量高,适用范围广; (2)对活细胞的损伤较轻; (3)原生质体可能会受到酶的某些不利影响。
(1)材料选择
选择依据: 具有良好的形态发生潜力; 量大、质地均一; 经酶解后原生质体稳定性好、活性高。
胞核形成的小原生质体。
胞质体(cytoplast):不含细胞核而仅含有部分细胞质
的原生质体。
二、原生质体的分离
1.机械法 2.酶解法
1.机械法分离原生质体 借助利器(如刀等)或机
械磨损等措施使细胞壁破损, 促使原生质体释放的方法。
机械法分离原生质体的主要特点: 产量低; 高度液泡化的贮藏组织; 排除外加酶的有害影响。
酶解时间:30min~20h,一般<24小时。 温度:一般在25-28℃,兼顾原生质体及酶活性。 酶解过程:一般是在黑暗、静止条件下进行。 酶量:材料和酶量的比例一般为1g:10ml。
一些作物所用的酶解液
材料
CaCl·2H KH2P
2O
O4
MES (mg/
纤维素 酶%
(mg/L) (mg/L) L)
纤维素酶:
从绿色木霉中提取的一种复合酶制剂。作用是降解 纤维素,得到裸露的原生质体 。
如: Cellulase Onozuka R-10(Japan) Cellulase Onozuka RS (Japan) Cellulysin(USA) 纤维素酶EA-867(上海植生所)
果胶酶/离析酶: 是从根霉或曲霉中提取出来的,使细胞间
果胶 酶%
离析 酶%
半纤 维素 酶%
甘露醇 (mol/L)
pH
小麦悬 浮细胞
1470
95
600
RS 2.0
Y-23 0.2
—— ——
0.55
5.6
水稻悬 浮细胞
1470
95
600
R-10 0.1、
RS 0.5
Y-23 0.1
1.0
——
0.40
5.6
玉米悬 浮细胞
1470
95
600
RS 3.0
Y-23 0.1
主要用于分离花粉小孢子的原生质体。
蜗牛酶:
从蜗牛胃液中分离的酶的粗制剂,含多种解离酶,对孢 粉素、木质素有一定的分解能力,用于分离花粉母细胞、 四分体细胞或从较老的组织分离原生质体。
崩溃酶:
是一种粗制酶,同时具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多种酶的活 性,在与果胶酶混合使用时,对分离培养细胞及根尖细胞 有加速解离的效果。
在低速下离心后原生质体沉到管底,其余细胞碎 片等物多数漂浮在溶液中。
特点:简单方便,丢失少,但纯度不够高。
3.界面法(梯度离心法)
原理:选两种不同渗透浓度的溶液,其中一种溶液的密度大 于原生质体的密度,另一种溶液的密度小于原生质体的密 度,经离心后使完整无损的原生质体处于两种溶液的界面 之间,而细胞碎片等杂质沉于管底,高度净化完整原生质 体可在这两相系统的界面上收集到。
酶液的配制及pH值
酶液的配制: 按已确定使用的酶和稳定剂的量称取酶和各种
稳定剂,并把它们逐步溶解,配制成酶液之后,酶 液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后备用。 酶液的pH值:
分离原生质体时一般将酶液的pH调节在5~6之 间。
酶浓度和酶解时间
酶浓度: 纤维素酶:一般为0.5~5% 果胶酶:一般为0.1%~1% 蜗牛酶和胼胝质酶:一般为0.5~2.0%
温度:一般25~30℃。 湿度:100%。
4、原生质体发育和植株再生
10h以上
再生细胞壁
植株再生
诱导器官发生 诱导形成胚状体
圆变为 椭圆形
荧光增白剂 (卡氏白)
愈伤组织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肉眼可见的细胞团
第N次分裂
2~3周,植板率
小细胞团
5. 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的管理
及时添加新鲜培养基 逐步降低培养基的渗透压 及时调整培养基中的激素成份
酶溶剂及其渗透压
酶溶剂:原生质体培养基 渗透压调节剂:
作用:代替细胞壁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 糖醇类: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蔗糖等。 使用浓度:0.2~0.8mol/L
质膜稳定剂:
溶液中加入一些盐类,可以保护细胞膜、提高 原生质体稳定性和活力。
常用的有:CaCl2(0.7~1.0mol/L)、KH2PO4、 KCl、MgSO4·7H2O、MES(2-氮吗啉乙烷磺酸) 和葡聚糖硫酸钾等。
原生质体活力= 有活力原生质体数 观察原生质体数 ×100%
1.形态识别:形态完整,富 含细胞质,颜色新鲜,正 常球形 。
2.相差显微镜观察法:观察 细胞质环流、核的正常与 否。
3.酚藏花红染色法(0.1%) :有 活力原生质体不被染色,而无 活力的被染成红色 。
4.伊凡蓝染色法(0.025%) :活 力受损或死细胞才能摄取这种 染料,活细胞不摄取。
(2)无机盐:
大量元素:一般较愈伤组织培养中的浓度低 NO3- / NH4+的比例高 Ca++ 、Mg++需求高
(3)有机成分:种类齐全
(4)激素: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诱导细胞 壁的形成和细胞分裂、分化是必需的。
(5)pH值及灭菌:一般pH值以5.6-6.0为宜, 过滤灭菌。
2. 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2周 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促进苗产生根,最后长成完整植株
四、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主要因素
1、原生质体的活力 2、原生质体的起始密度 3、原生质体的营养和环境 4、基因型
1. 原生质体的活力
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和组合 渗透压稳定剂 质膜稳定剂 温度因子的影响 植物材料的类型及生理状态
2. 原生质体的起始密度
密度过高时,有可能造成培养物营养不足或细胞 代谢产物过多而妨碍再生细胞的正常生长
密度过低时,再生细胞不能进行持续分裂
一般原生质体培养时,起始密度为104-105个 /ml,低密度下的培养使用较复杂的培养基和特殊 的培养方法。
3. 原生质体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硝酸盐和铵盐比例高
特点:可以收集大量、纯净的原生质体,同时避免收集过程 中原生质体因相互积压而破碎。
常用系统:PEG(6000)-Ficoll(40000)系统,
甘露醇(182.17 )-Ficoll系统,
蔗糖(342.3 )-甘露醇系统等。
13%甘露醇溶液 25%蔗糖溶液
纯化后的原生质体
四、原生质体的活力测定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
一、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
1.建立单细胞无性系 2.为细胞融合奠定基础 3.遗传工程的理想受体 4.原生质体是多种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验系统
二、原生质体培养
1. 培养基 (1)渗透压:与细胞渗透压等渗或稍低。 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山梨醇、蔗糖、麦芽糖 和葡萄糖等。 当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并开始分裂后,必须逐步 降低渗透压,直到与细胞培养基同样的水平。
0.5
0.5
Hale Waihona Puke 0.505.6 酶解方法
两步法:先用果胶酶离析植物组织后收 集植物细胞,洗涤后用纤维素酶解离细 胞壁。
一步法:把一定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 成混合酶液,对材料进行一次性处理。
三、原生质体的纯化
纯化的含义: 一是从酶混合液中收集到的原生质体,在培养前必
须把酶液冲洗干净;二是得到纯净的原生质体。
的果胶质降解,把细胞从植物组织中单独释放出 来。 如:
Macerozyme R-10(Japan) Pectinase(USA) Pectolyase Y-23(Japan)
半纤维素酶:
主要由曲霉中提取,专门分解半纤维素。从愈伤组织分 离原生质体时,有时增加半纤维素酶。
如:Rhozyme HP-150(USA)、Hemicellulase(USA)
4. 基因型
植物形态发生受基因控制的,是一个复 杂的过程,不同基因型的原生质体的形态发 生能力不同。而且原生质体的不同生长发育 时期受不同基因所控制。
第三节、植物体细胞杂交
一、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 二、原生质体诱导融合的方法和融合类型 三、杂种细胞的选择系统 四、体细胞杂种植株的鉴定 五、杂种细胞的发育及其特性
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指把两种不同种或不同属、不同科生物的细胞的原生质 体分别分离出来,再用一定的技术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 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物体。也称 为细胞融合。
一、体细胞杂交的意义
原生质体(protoplast) :去掉细胞壁的细胞或
是由质膜包裹的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细胞。
亚原生质体(subprotoplast):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有
时会引起细胞内含物的断裂而形成一些较小的原生质体, 它可以具有细胞核或没有细胞核。
核质体(nuclearplast):由原生质膜和薄层细胞质包围细
5.荧光素双醋酸酯染色法(0.01%): 即FDA法, FDA能自由穿越完整细胞质膜,一旦进入原生 质体后受酯酶裂解形成有极性的物质—荧光素, 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绿色荧光。
造粉体
五、影响原生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
植物材料的类型及生理状态 酶的种类、浓度、组合及酶解时间、酶解方式等 渗透压稳定剂 质膜稳定剂 温度、光照及pH
纯化原生质体的方法 1.飘浮法 2.沉淀法 3.界面法
1.飘浮法
原理:利用原生质体和其他组分密度的不同,酶 解处理中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蔗糖、 葡聚糖),离心后使原生质体漂浮在溶液表面, 细胞碎片等杂质下沉到管底的方法。
特点:操作简单,但数量上损失较多。
2.沉淀法
原理:酶解处理中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 质(甘露醇),原生质体的比重大于溶液时,
第六章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第一节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 第二节 植物体细胞杂交
第一节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
一、植物原生质体的概念 二、原生质体的分离 三、原生质体的纯化 四、原生质体的活力测定 五、影响原生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
一、植物原生质体的概念
1880年,Hanstein:质壁分离时,能够与细胞 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
培养基
•与原生质体质膜稳定有利的物质 用量比较高。如CaCl2、KH2PO4
•渗透压的特点:含有高浓度的甘露醇,或 以葡萄糖和蔗糖代替甘露醇。应根据原生 质体再生细胞的发育状态和需要,调节各发 育时期的营养和碳源的成份。
环境条件
光照:原生质体分裂诱导不需要光,暗培养 温度:25℃~30℃ 湿度:100%
1972年:Carlson等获得第一个种间植物细胞杂 种(粉蓝烟草和郎氏烟草)。
1974年:Kao等建立了聚乙二醇(PEG)诱导植物 细胞融合的技术。
1978年:Melcher等获得了第一个属间细胞杂种(番茄+和 马铃薯)。 1981年:Zimmerman等发明了电融合仪,并首次提出了电融 合概念。 1990年:来源于体细胞杂交的第一个商品化的烟草栽培品 种释放。 1995年:获得第一个烟草-老鼠杂种植物。
⑤ 饲养层培养
方法一:X-射线杀死 原生质体,与生活力 正常的原生质体混合, 加入0.6%琼脂,制成 混合液,培养于培养 皿中。
方法二:X-射线杀死原生 质体,与0.6%琼脂混合, 在培养皿中铺成平板,作 为饲养层,再将生活力正 常的原生质体与0.6%琼脂 混合,培养于饲养层上。
3.培养条件
光照:新分离处理来的原生质体应在散射光 下或黑暗中培养。
例:
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中液体培养中渗透压的改变步骤
原生质体培养在8ml内含9%甘露醇的培养基中 ↓2周
加入2ml内含6%甘露醇 ↓2周
加入2ml内含3%甘露醇的培养基 ↓2周
加入2ml无甘露醇的培养基 ↓2周
将形成的较大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转移到固体培养基 (内含2.0mg/L IAA和1mg/L 6-BA)上培养促进芽的形成
突破物种间生殖隔离,创造新物种 培育作物新种质和新品种 细胞质杂种的获得 细胞膜和细胞器行为的研究、细胞器的互作研究 染色体行为的研究
1960年: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诞生,打开了利用 原生质体作为实验材料的许多重要研究领域。
1970年:Power首次用硝酸钠做诱变剂,可使燕 麦、玉米等根原生质体有较大量的融合。
常用材料: 幼叶、胚轴、子叶、茎、叶; 愈伤组织、胚状体和悬浮细胞。
(2)材料预处理
目的:改变细胞和细胞壁的生理状态,提高酶解效 率,提高原生质体的活力和分裂频率。
方法: 低温处理、 暗处理、 预培养等。
(3)酶解
分离原生质体的酶类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果胶酶 胼胝质酶 蜗牛酶
2. 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
借助酶解液的作用降解细胞壁,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 质体的方法。
主要特点: (1)产量高,适用范围广; (2)对活细胞的损伤较轻; (3)原生质体可能会受到酶的某些不利影响。
(1)材料选择
选择依据: 具有良好的形态发生潜力; 量大、质地均一; 经酶解后原生质体稳定性好、活性高。
胞核形成的小原生质体。
胞质体(cytoplast):不含细胞核而仅含有部分细胞质
的原生质体。
二、原生质体的分离
1.机械法 2.酶解法
1.机械法分离原生质体 借助利器(如刀等)或机
械磨损等措施使细胞壁破损, 促使原生质体释放的方法。
机械法分离原生质体的主要特点: 产量低; 高度液泡化的贮藏组织; 排除外加酶的有害影响。
酶解时间:30min~20h,一般<24小时。 温度:一般在25-28℃,兼顾原生质体及酶活性。 酶解过程:一般是在黑暗、静止条件下进行。 酶量:材料和酶量的比例一般为1g:10ml。
一些作物所用的酶解液
材料
CaCl·2H KH2P
2O
O4
MES (mg/
纤维素 酶%
(mg/L) (mg/L) L)
纤维素酶:
从绿色木霉中提取的一种复合酶制剂。作用是降解 纤维素,得到裸露的原生质体 。
如: Cellulase Onozuka R-10(Japan) Cellulase Onozuka RS (Japan) Cellulysin(USA) 纤维素酶EA-867(上海植生所)
果胶酶/离析酶: 是从根霉或曲霉中提取出来的,使细胞间
果胶 酶%
离析 酶%
半纤 维素 酶%
甘露醇 (mol/L)
pH
小麦悬 浮细胞
1470
95
600
RS 2.0
Y-23 0.2
—— ——
0.55
5.6
水稻悬 浮细胞
1470
95
600
R-10 0.1、
RS 0.5
Y-23 0.1
1.0
——
0.40
5.6
玉米悬 浮细胞
1470
95
600
RS 3.0
Y-2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