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五四学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
试题
(时间:70分钟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的地面到天花板的距离约为10m B. 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0cm
C.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5cm D.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2.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
放映时,观众就会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孙悟空
B. 平台
C. 飘动的白云
D. 电视机
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滚滚长江东逝水
B. 星光闪闪
C. 海水奔腾
D. 春风拂面
4. 某同学测量课本的宽度四次,记录结果为:17.32cm、17.42cm、17.40cm、
17.41cm,则课本宽度为()
A. 17.41cm
B. 17.40cm
C. 17.387 5cm
D. 17.39cm
5.“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是哪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说的()
A. 哥白尼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 2:3
B. 4:9
C. 1:1
D. 9:4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某人的拇指长度约为50mm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9. 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0. 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11.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12. 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这一描述,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这主要是为了()A.减小声波的反射 B. 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 装饰的美观些
13.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响鼓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问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14.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
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5.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16. 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他应该()A.弯腰或下蹲 B. 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D. 把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17.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
度为10m/s,在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5m/s,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2.5m/s B. 12m/s C.25 m/s D. 5 m/s
18. 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二、填空题。
19.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它的量程是,所测量的木块的长度是 cm。
20. 小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运动的,卡车向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运动。
(填“左”或“右”)
21. 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他告
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
如果这时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
(填“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车经过
min到达收费站。
22.暑假中,张红到北京去旅游,她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火车观望,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的开动了。
可是当“驶过”对面火车的车尾时才发现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而是对面的火车反方向开去了,如图所示。
张红一开始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动了是以为参照物,后来发现自己坐的火车并没开动是以为参照物。
这种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23.如图所示是张红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的情景。
由于医务室的房间太小,便在相对的两面墙上分别挂上视力表和大平面镜,
张红要面对大平面镜,这时她看到的是视力表
在平面中的(选填“实”或“虚”)像,
张红到像的距离是 m。
24.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25. 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他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当他走近镜子时,在镜中的像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有时阳光照射进来,有的同学看到镜子很“刺眼”,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镜面发生了的缘故。
26. 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2.6m
27.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三、作图。
28. 作出平面镜前物体AB在镜中所成的像A'B'。
29.如图所示,试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3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TBC=
s,υ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31.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实验
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实验要选取两只长短、粗细(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蜡烛的关系。
(2)要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最好选择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填选“厚”或“薄”)越好。
(3)实验时要把玻璃板(选填“垂直”或“倾斜”)地放在方格纸上,采用方格纸是为了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的距离。
(4)实验中用白纸作光屏放在所看到的蜡烛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光屏,结果(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称的像是像。
(5)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次数距离/cm 像距/cm
第一次9.0 9.0
第二次13.5 13.5
第三次15.0 15.0
五、计算题
32.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
(1)求出该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33. 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客车,客车正以10m/s 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
点B相距60m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
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
8m,问: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安全
过马路?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答题纸
(时间:70分钟分数: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填空题。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三、作图
四、实验探究题
30.(1)(2)(3)
(4)
31.(1)
(2)
(3)
(4)
(5)。
五、计算题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