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及措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及措施分析
近年来,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下,各地相继开展了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初(高)级培训、英特未来教育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但随着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先进的硬件设备和应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有效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促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广泛、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是当前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能提高培训,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初(高级)培训时,已经对网络检索、收发邮件、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网页制作(Forntpage)、多媒体软件制作(Authorware)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训,对广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碍于这些软件功能上的欠缺,一些复杂的动画效果和声音视频的处理无法实现,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和质量。
因此,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能提高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s max)、影片制作工具(会声会影)等,培训形式可采用菜单式选课和小班化教学。
2 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研究,提高培训的实际应用效果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特点,借鉴较成熟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下列几种培训模式,供培训时参考。
2.1 “自主学习—互动研讨”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总结教材编写特色和成人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与“任务式”的教材编排理念和“自主性”的成人学习特点相切合,适用于在技术培训时使用。
该模式由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总结提炼—形成技能、互动研讨—达成共识三个阶段组成。
(1)自主学习—完成任务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训教师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学习任务和操作要领,并就教材中安排的“任务”和相应的操作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形成操作上的感性认知。
(2)总结提炼—形成技能阶段:要求参训教师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找出完成任务过程中用到的技术点,并总结出每个技术点的操作要领。
(3)互动研讨—达成共识阶段:参训教师就第一阶段的学习体会和第二阶段的学习成果与组内或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技术点的数量和名称、技术点的操作要领、同一技术点的多种操作方法、技术的应用技巧等。
2.2 “合作研修—互评互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总结成人学习的经验参与性、共享性和实效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在参训教师已经掌握学科教学方法和某个课件制作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作品创作学习的有效模式。
实施该模式的前提是要将参训教师按学段和学科进行分组,保证同一学段中同一学科的教师在同一小组中进行学习。
该模式由合作研修—明确任务、自主设计—完成作品、互评互学—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组成。
(1)合作研修—明确任务阶段:要求各学习小组在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从本学科教材中选取一节(单元)确实需要课件支持并运用现有技术能够实现的课,明确课件的内容和用途,明确课件各部分的表现方式。
(2)自主设计—完成作品阶段:学习小组中各成员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各自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制作任务。
(3)互评互学—总结提高阶段:学习小组中各成员全部完成任务后,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课件设计思路、表现形式和技术实现。
成员之间通过作品互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3 “教学模拟—专家点评”模式
这种模式是借鉴成熟的学科教学研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适合学习者从教师和学生两种身份去体验课堂的成功与不足,是研究性学习较成熟的模式。
该模式由教学模拟—师生互动、同行评价—提出整改、专家点评—提升技能三个阶段组成。
(1)教学模拟—师生互动阶段:要求各学科小组分别推荐一名成员,就自己在实践探索环节中完成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以实际授课的方式进行展示,班中的其他同学以学生的身份进行配合。
结束后,其他同学以学生的身份提出意见和建议。
(2)同行评价—提出整改阶段:第一阶段结束后,各学科小组结合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重新审视教学设计和课件,提出整改意见,并修改完善。
(3)专家点评—提升技能阶段:教师在收集听课者建议和各小组整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点评,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固然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应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纳入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促使教师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本学科中应用的研究,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石磊.几种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教师培训模式[EB/OL].怀来教师教育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