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现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上海后读了大量马列主义书籍,
创作出《到莫斯科去》和《光明在
我们的前面》等正面讴歌工人运动
的革命现实主义代表作。1930年5
月在上海加入“左联”,11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全国苏维埃区
胡也频 (1903—1931)
域代表大会代表。1931年1月17日 被反动当局逮捕,2月7日被秘密枪 杀于上海龙华凇沪警备司令部。
3.丁玲一生中的另两个男人
• 1931-1936:欲说还休的隐痛——冯达
• 1942-1986:患难与共的伴侣——陈明
1942年
丁38 陈25
四、艺术特征
• 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大胆、细腻的心理描写。 运用内心独白等抒情技巧,大胆真率而又细致 入微地揭示出莎菲内心深处心理与生理、理智 与情感等各方面的矛盾。
“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 指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 左翼革命作家。1931年2月7日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同时 杀害于上海龙华。其中以柔石的小说和殷夫的诗歌所产生 的影响较为突出。
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 李求实、胡也频、冯铿。
动地折射出时代剪影:五四个性解放已随 历史流逝,只剩下凄厉的哀伤和疲惫
人物与真、善、美
莎 菲:真 苇 弟:善 凌吉士:美
• 其次,丁玲笔下的莎 菲已不仅是社会人, 而是有着明确的自然 背景与生理前提的女 性生命个体。
• 在追求爱情的过程 中,莎菲始终处于 主导地位,不仅没 有传统女性的被动, 而是自由区分、选 择不同的男性,坚 持和肯定对女性自 我意欲,而且能够 清醒冷静地审视自 己,挖掘自己灵魂 深处的矛盾。
玲》)
• 《莎菲女士的日记》强 调独立的生存意义和女 性的自我价值。充满不 甘幻灭的内心骚动:总 是求爱失爱,但绝不满 足于世俗放纵,始终以 孤独的灵魂倔强反抗。 其敏感多疑、怪癖狷傲 的性格基本特征、清醒 自觉的女性意识为中国 现代文学提供了“莎菲 型”性格典型。
三、丁玲的婚恋与女性意识
胡也频 冯雪峰 冯达 陈明
• 1947《从〈梦珂〉到〈夜〉——〈丁玲文集〉后记》
• 1952年《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我们文学发 展上的意义》
丁玲对雪峰的怀念
• “我最纪念的是也频,而最怀念的是雪峰。” • 1976年雪峰去世后,写《悼雪峰》
作家的一生,最可贵的是有人对他的创作 表示关心和热情,特别是在经受着冷淡、 排斥、压制的命运时。 雪峰是最了解我的 朋友之一,是我文章最好的读者和老师, 他是永远支持我创作的。 我们的友谊是难 得的,是永远难忘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梦中牵手:丁玲与冯雪峰
冯雪峰原名福春。现代著 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浙 江义乌人赤岸乡神坛村人。
湖畔诗社
冯雪峰 1903-1976
不算情书
一夜来,人总不能睡好;时时从梦中醒来,醒 来也还是像在梦中,充满了甜蜜,不知有多 少东西在心中汹涌,只想能够告诉人一些什 么,只想能够大声的笑,只想做一点什么天 真、愚蠢的动作,然而又都不愿意,只愿意 停留在沉思中,因为这里是满占据着你的影 子,你的声音和一切形态,还有你的爱,我 们的爱情,这只有我们两人能够深深体会的 好的,没有俗气的爱情!
小熊猫 作品
一、作家简介
•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 之,湖南临澧县人。现 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 女性主义文学先驱。
(1904—1986 )
• 1923年夏,经瞿秋白 介绍进入共产党创办 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 系,曾参加争取妇女 财产权的大规模示威 游行
• 1924转至北京大学等 校,与无政府女权主 义组织密切接触,参 加了1923年开始的玛 格莉特·桑格节制生育 和性解放运动。
时时从梦中醒来醒来也还是像在梦中充满了甜蜜不知有多少东西在心中汹涌只想能够告诉人一些什么只想能够大声的笑只想做一点什么天真愚蠢的动作然而又都不愿意只愿意停留在沉思中因为这里是满占据着你的影子你的声音和一切形态还有你的爱我们的爱情这只有我们两人能够深深体会的好的没有俗气的爱情
时代苦闷 女性叛逆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 1927年秋,处女作小说 《梦珂》,写一个受到 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女青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闯 入社会后历经种种不幸 遭遇,最后陷入困境的 故事,多少能够看到丁 玲自己遭际的影子。
• 1928年,成名作《莎菲 女士的日记》发表,引 起文坛极大关注。
毛泽东赠词《临江仙》
抗战时期的丁玲
• 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被国民党逮捕监禁三年,1936年出狱后赴延安, 一度身居高位,屡经宦海浮沉。
• 从1955年起,先后被划为“丁、陈(陈企霞)反 党集团”、定为“右派”、流放北大荒、投入秦 城监狱。1979年平反,重出文坛。
1927年与胡也频在北京
1975年与陈明,秦城 监狱出狱后首次合影
• 丁玲作为现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创作道 路可视为现代女性文学成长的一个典型范例。
• 主要作品与创作分期
1926年6月:丁玲与胡也频在北京
1.文坛伉俪: 丁玲与胡也频
1927年丁玲和胡也频
丁玲:从女性意识到革命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
胡也频(与冯雪峰)的影响
《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胡也频:“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
胡崇轩。福州人。1924年短篇《雨
中》。1925年与丁玲结婚。1927年
出版短篇小说集《圣徒》。1928年
• 日记体小说:日记内部单元的交替、不连贯性, 省略掉不必要的情节交代、强化心理活动等等。
• 秀美的语言和委婉细腻的笔致中渗透着浓郁的 情感,创造了散文诗般的意境。
四、思考题
• 1.结合作品,分析小说是如何描述莎 菲形象的意义及其自我成长的?
• 2.联系自身的阅读背景,思考“日记 体”在五四时期小说中被广泛应用的原 因。
司马长风评《不算情书》
这可能是中国女性最赤裸的自白了。但没有一 点肉麻和卑污的感觉,被她那纯洁的虔诚的 情思所牵引,读着她遍历那哀欢交织、凄艳 卓绝的精神历程。在两性关系上,虽然不够 严肃,可是在爱情上却十分认真和炽烈。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冯雪峰对丁玲的支持
• 1931《水》 《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评丁玲的 〈水〉》
二、《莎菲女士的日记》
• 最早发表于1928年2月 号的《小说月报》, 是丁玲继《梦珂》之 后的第二篇小说,引 起当时文坛极大震惊。 作家获得更大声誉的 同时,也因莎菲这一 人物形象饱受争议。
1.思想内容:
整篇小说以日记体 (共34篇)的形式,呈 现了“五四”落潮后、 一个知识女性孤寂与窒 息的日常生活图景。
–加入左联前: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 (1928)、《自杀日记》(1928)、 《一个女人》(1930)
–左联时期:中篇小说《韦护》(1930)、 短篇小说《一九三〇年春在上海》、短 篇小说集《水》(1931)、《夜会》 (1933年),长篇小说《母亲》(1933)
–延安时期的短篇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 候》(1944)、《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1946),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1948)等。
延安时期,丁玲与小13 岁的年轻军官陈明
• “丁玲是近代中国文学中 最早而且尖锐地提出关于 ‘女人’的本质、男女的 爱和性的意义问题的作 家……敢于如此大胆地从 女主人公的立场寻求爱与 性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 学史上丁玲是第一人。”
([日]中岛碧《丁玲论》)
• “满带着‘五四’以 来时代的烙印”、 “心灵上负着时代 苦闷的创伤的青年 女性叛逆的绝叫者” (茅盾《女作家丁
2.人物形象 恋爱中的“三角”
凌吉士与苇弟
• 凌吉士: 高贵、丰仪、骑士风度,卑劣灵魂 • 苇弟: 懦弱、无能、好哭泣、女性化
莎菲女士
病痛(肺)、敏感多疑、怪癖狷傲、寂寞苦 闷、性的苦闷
1.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在追求爱情中处于 主动地位
2.敢于面对自我,赤裸地表露自己的内心。 意义:作为一个“清醒的痛苦者”,莎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