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山中学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 ( )
A B C D
2、“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 该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井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3、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B .粉彩瓷烧制技术在清朝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C .白瓷、青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四大瓷器系统
D .瓷器在汉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海上丝绸之路因之被称为“瓷路”
4、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这些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
①水排②越王勾践剑③钧窑钧红④马王堆素纱单衣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④②③①D.②④①③
5、古丝绸之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
下列遗物中,不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A.麻布、起绒锦 B.棉布、白瓷C.丝绸、镜子 D.起绒锦、罗马金币
6、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7、1873-1910年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A、列强加强了对华经济掠夺
B、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8、“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不属于一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A、战后列强棉纺织业逐渐恢复
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卷土重来
C、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D、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9、实业家方液仙是镇海方氏家族的第五代人物,被近代国人誉为“国货大王”、“民用化工大王”。
他1919年创业生产蚊香,到1925年时,就将日本蚊香彻底赶出了国内各大中城市。
他此时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一战中日本与德国争夺山东,无暇东扩
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10、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
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
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观察右图。
同学们在运用该图时,最有可能是
想以此佐证
A、小农户经营方式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林枫对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作的指示》写道:“全体职工首先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力争按期完成这一庄严和光荣的建厂任务……有苏联热诚无私的帮助,依靠全体职工自觉的努力和高度的创造热情,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该指示发表于() 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13、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经济困难B.巩固大跃进成果
C.加强环境保护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14、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15、下面所列的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
据此推断该省份是
★明清时期以商帮名闻天下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1978年自发开始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A、四川
B、安徽
C、江苏
D、山西
16、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作为改革试点,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
这种做法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增强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17、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进入又一个开
放的新阶段,下列关于上海主动
..对外开放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A.1842年上海开辟成为通商口岸
B.1980年上海成为经济特区
C.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D.2001年浦东实现开发开放
18、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是一个不断思想解放的过程,下列认识的变革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①“包产到户”不等于资本主义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工作的重心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19、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
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
A.电车B.有线电报C.电话D.无线电报
20、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
“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
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
”此时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D.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1、在种种压力面前,口口口口不久,口政府下达了一道口口,云:“……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剪发。
”因为空缺部分的文字模糊不清,小明就请教了历史老师。
老师的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不剪辫的,就以违法论处B.反映了清末中国社会风俗的全面改良
C.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底层的反清思潮D.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22、“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23、“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A.1905《民报》 B.1915年《青年杂志》
C.1922年《申报》 D.1946年《解放日报》
24、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
对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
A .服饰的中西合璧
B .报刊杂志的创办
C .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 .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25、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文中所谓“发现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是
A .麦哲伦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迪亚士
26、观察右图《早期(17世纪上半叶止)三角贸易示意图》,航程①所载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A.黑奴和象牙等贵重物品
B.镜子等手工业品
C.烟草玉米等种植园产品
D.棉布等机器产品
27、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
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
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
他登陆
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28、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 .工厂制度的诞生
C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29、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 .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 .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 .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 .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30、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 a 农民b 工人 c 中产阶级,下图合乎英国发展史实的错误! 错误!
错误!
是
31、托克维尔这样描写1835年的曼彻斯特,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
城市的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
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上,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
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造成了环境污染②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③工业化进程迅猛④金矿业发达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2、右图为20世纪初世界部分国家发电量的比较
图(单位:亿千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欧洲国家的电气化水平最高
B .世界主要国家普遍进入到电气化阶段
C .发电量成为当时经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D .思想观念落后是中国发电量低的根本原因
33、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
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
A .电灯
B .电话
C .电报
D .电影放映机
34、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A 、 推动了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 推动了社会化生产
D 、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35、查看《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关于经济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B 、实施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产生的作用
C 、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出现的结果
D 、“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战略的实施
二、非选择题(36题12分,37题15分,38题13分,共40分)
36、(12分)尽管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但融入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1936年)
(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对“我们自己”和“全世界”有何影响?(5分)
材料二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2)克林顿执政期间,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胆的“试验”,具体指什么经济政策?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4分)
材料三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
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国)路德维希·艾哈德
(3)材料反映三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3分)
37、(15分)经济格局及体制的变迁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
——《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世界”是指中国的哪个区域?(1分)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有哪些类型的企业属于“工业文明的曙光”?(3分)
材料二抗战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更迫于战争所逼,有识之士出于爱国,再三呼吁东部工厂西迁,保护民族工业,国民政府应时代所需,发起了工厂西迁运动,动员、协助、鼓励东部工厂西迁……
——《论抗战时期工厂西迁的原因及其对西部工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内迁有何影响?(3分)
材料三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首选这两省……原因是这两省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摘编自刘庆旻主编《潮落潮起》等材料四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
――――新浪财经09年10月《中国版经济学:为自己的国家寻找出路》
(3)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 说明首选这两省的“地理、人文条件方面的原因”有哪
些?(4分)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的含义。
(4分)
38.(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
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
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
……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
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2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分)
材料二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2)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分)并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
材料三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运载,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
材料四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两国中任何一国出产的货物,凡依法可以运转的,得毫无差别地由任何一国的船只往来装运。
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了降低关税的《科布登一谢瓦利埃条约》,随后,英国又和其他国家签署了类似的商贸条约。
——据《自由贸易主义的真相》整理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航海条例》的颁布对欧洲当时的国家关系产生了什么直接影响?(1分)与材料三相比,村料四国际贸易原则有何变化?(1分)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有何历史意义?(2分)
参考答案
命题:金雅红校对:孔明军、郭柳静、姜艳、康利伟、李纪彬
DCBDB DCDDA CAAAB CCDBB CCDDB BBCCB CCBCB
36、答案(1)罗斯福新政。
(1分)罗斯福政府用国家干预手段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4分)(2)“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2分)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较低(或者是: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分)
(3)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分)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2分)
37题(1)区域: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通商口岸。
(1分)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3分)
(2)促进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民族工业的布局;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3分
(3)对外开放,创建经济特区。
2分
原因:临近港澳,交通方便;历史上这里曾经开放之地,经济基础好,思想开放;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在此。
(2分,3个中回答两个即可)
(4)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就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市场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刻阐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92年10月,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而使我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4分
38、【答案】
(1)因素: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欧洲市场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2分影响: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分
(2)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分
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
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分
(3)影响:引发了英荷战争。
1分
变化:由实行贸易保护到奉行贸易自由原则(1分)
意义:①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或“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规则的保障。
”(1分)②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成熟。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