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课程设计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g课程设计心得
篇一:UG的学习心得
UG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软件,应用也很广泛,有很多网友开始时很有信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很难学,于是有一部分人就放弃学习了。

这确实很可惜,于是我就想写写这篇我初学UG 时的心得,希望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发展!
首先,学UG要看到她的前景及将来可以为您带来的回报,这样学习也会有动力一些,当然,作为全球号称第一的软件,可以完成航母,飞机,汽车设计的软件,学习起来当然会有一样的难度,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第二,要有执着的精神:即,我就是要学UG,不学会誓不罢休!依我的经验,学UG在前面的两星期,是关键时刻,由于是刚接触参数化思想,因此,刚开始会非常非常的不适应!这时候,
一方面你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先从简单的例子做过,由于以前没有完成过三维作品,所以一般来说,当你完成三维作品时(即使是非常简单),会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样无形中也加强了你的学习信心。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三五个人在一起学习,这样学起来会快些,也不会无聊!比如当你学会了这个键的功能,然后大家来一起分享,同样的,你的同伴的新的发现你也可以学习,这样,在探讨与娱乐中,你的水平也在无形中有了一定的提高。

当完成三五个基本的实例后,就可以拿理论的书来看了,比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UG CAD实用教程”就不错,很祥细地介绍各个命令的使用方法,由于在这之前,你在做例子中已经对这些命令使用过,因此,也不会陌生了,只是她的功能没有全部掌握!这时再看理论,可以结合刚才实例时加以理解!
从1实例到理论后,还得回到实例,
但这次做实例时,不能是仅仅为了所谓的成就感了,做完一个实例后,可以先回顾一下完成步骤,但主要的是要再重新做一次,但在这次的创作中,在使用的每一个命令,你都要把这个命令的常用功能熟悉,即查看理论参考书!这样,当你每完成一个实例时,完成的不仅仅是实例,而是在这个实例中用到的所有的命令!
这样,你也基本上完成了十来个例子了,对一些主要的常用的命令也比较熟悉了!接下来就是考虑系统的来学习UG了。

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教材的选择了。

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你学习的效果及学习热情,我推荐两套教材:
一,就是UG18中附带的CAST,(NX中好像没有),不过,由于是英文版的,需要你有一定的英文水平,还有,很重要的是配是翻译软件,比如金山词霸就不错,可以屏幕取词!如果坚持把CAST做下来,那你的UG水平也可以得
到了很大的提高!差不多可以向老板说你要每个月三五千啦!
二,还有一套教材就是清华大学出版的,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不过,那是国外的风格,要注意她的风格是简洁明了,要比较细致地阅读,把这一套学习下来你的水平也就差不多了,基本上能够应付一些稍复杂的三维设计了!
再接下来的发展,就得看个人的努力及对某一行业的感悟能力了。

以上就是我想对UG初学者所介绍的一点点我的学习心得,希望对初学者有一点点的作用。

篇二:UG实训总结
UG实训总结
按照课程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UG实训,今天已经是UG实训的最后一天了。

虽然每天都忙的晕头转向,但是回头想想,还真是蛮充实的。

想象一下各个标准件设计,然后是各个零部件设计,最后再把自己设计的零件装配都一起。

都是三维的,和真实的零件一
样,想想都有成就感。

当然了在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时为了作个螺纹孔需要把坐标系移到另一个地方,再比如说在装配的时候又遇到“过约束”的情况等等,总之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问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有的是和别人讨论的,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去请教老师,这些问题都被完美的解决了。

各个零件都设计好了,也装配好了,那就剩下写实训报告了,写实训报告是什么吗?就是把设计各个标准件、零部件和装配的过程用语言描述的过程。

那时我才知道什么叫操作容易,描述难啊。

等我把整个操作过程用语言描述下来的时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连截图加文字竟然弄了一万多字,真实不敢想象啊。

经过一周的集中实训,我对考试没有了畏惧,而是充满了信心,我相信这一周的实训的收获一定能对付的了考试,并期待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我喜欢实训,虽然有些辛苦和忙碌,但这
样的日子过的很充实,并取得不少收获。

篇三:UG实训
第一章、分模过程
1.项目初始化。

开始,注塑模向导,初始化项目。

选择材料,设置分辨率和项目单位,如图1
图1
2.调整坐标。

选择最大面为分型面,通过格式,旋转,把Z轴方向调整为起模方向,再锁定Z轴位置,如图2
3.定义工件。

类型选择产品工件,工件方法为用户定义的块,如图3
图3
4.型腔布局。

布局类型为矩形,平衡,布局方向为Y轴,型腔数为4,如图4
5.分型。

模具分型工具,区域分析,计算,区域,设置区域颜色,发现型芯和型腔相反。

然后将制定脱模方向设为反向,重新计算,型芯型腔定义如图5 图5
6.定义区域。

型芯和型腔定义完成之后,打开定义区域对话框,选择所有面,
点击创建区域和创建分型线,如图6 图
6
7.设计分型面。

将分型面拉至超出虚线框,如图7
图7
8.定义型芯和型腔。

分型完成,型芯和型腔分别如图8和图9
图8
图9
第二章模具CAM
一、零件的分析
该零件形状比较规则,中间是型腔凹槽,表面有四个直径为10的通孔和四个直径为12的沉头孔。

如下图
二、加工工序设计
通过综合分析,拟定以下加工顺序
工序一:粗铣上表面和四个侧面
工序二:精铣四个侧面
工序三:半精铣上表面和精铣上表面
工序四:粗铣表面凹槽
工序五:半精铣凹槽
工序六:精铣凹槽
工序七:钻直径为的孔
工序八:铰直径为10的孔
上面的8个工序可以采用数控加工来满足要求。

三、毛坯的选择和尺寸的确定
零件的长宽高分别为80mm,80mm,22mm。

由《模具制造手册》表1—36可得毛坯的长为85mm,宽为84mm,高为
24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