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和谐氛围的营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中和谐氛围的营造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
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
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一、让兴趣成为课堂的先导
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主动地感受音乐,积极地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而事实又表明,并不是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启发教育,可以讲些跟作品有关的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资料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如:在教唱歌曲《爱我中华》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做法,而是带领学生穿着各个民族的服装,在欢快、热烈的歌声音乐伴奏下,跳着不同民族的舞蹈走进教室。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想象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必然产生的心理想象,也是欣赏作品不可缺少的环节。
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引子部分及结尾部分,都有长笛奏出的一段美丽动人的旋律。
有位同学站起来说:引子部分长笛演奏,就好象把我带入了春天的感觉,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风过处,杨柳依依,大地一派生机,而结尾部分又好象是在另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里,两只蝴蝶翩翩起舞。
但是,这部分的内容让我感觉到似乎用了一种手法——“虚写”,给作品增添了一份色彩。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呈现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
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
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
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待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
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独立地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
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
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
活动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
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为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还达到了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能够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