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学生主体地位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教学学生主体地位探讨
概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使学生进
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辩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化学教师应该持之以恒的创造条件去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原来的“教实验”达到“不教实验”,学生由原来的“学会实验”达到“会创实验”。
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应做到以下三大方面:
一、适应发展,转变理念
化学教师一定要破除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确立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并用以下的教育理念指导化学实验教学:①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能力”放在首位。
②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育理念。
③要与学生一起參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做实验)过程,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④对学生有“爱”,注重学生情感需求的教育理念。
教师想方设法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爱”做化学实验,从而“爱”化学学科。
二、更新传统,培养主体
1.动手动脑,实践主体
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去做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才能实践学生主体地位,而不是空说。
探究性实验是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能对课堂教学起到催化剂作用。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通过“问题——实验——科学抽象——结论——应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来体现,从而达到实验效果的最大化。
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因此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水的组成时,笔者首先向学生们提问:大家觉得水可以分解吗?有的学生说能,有的说不能,从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中笔者感受到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都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于是笔者展开演示实验来解答学生。
学生观察现象后,教师再提出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的去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掌握水是由什么组成。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大胆质疑、探究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充分实践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验思考,主体发展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活动更能够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考
活动可以是:对实验提出新的方法、归纳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学生自己制作化学实验仪器和设计实验、自己规划和组织实验的研究等等。
只有在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下,学生有合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有明确的目标去实验、讨论、研究、探索、思考,学生自身的能量才能释放,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自导自演,更显主体
“照剧本演戏”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但还不能真正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己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有关实验操作,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而且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主体地位将不断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先创设实验情景,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再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设计实验: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实验分别的敞口与密闭的装置中进行。
在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和主体地位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
4.实验基地,主体阵地
教师和学生建立实验基地,实验基地具有:①有专用的活动场所(最佳场所是
学校的化学实验室);②实验用品来自学校及学生等多方面,由师生共同管理;③利用基地的时间有随意性。
在基地既可以进行课本上实验内容,也可以自己(学习小组)设计(先与教师讨论)的探究性实验和创新实验。
从实验的设计、材料的准备、仪器的组装、操作到结果的判断都让学生参与。
多年的实践表明:通过实验基地活动使学生受益匪浅,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又是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主体阵地,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精神,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5.媒体辅助,促进主体
现今教学中有很多化学教师不做演示实验,而是用“多媒体”中的录像实验来
代替演示实验,这是效果一般的教学方法。
但对于“多媒体”在实验的作用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恰当利用。
只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也可以促进学生实验的主体地位。
例如:①对于一些较难的实验操作,如粉尘爆炸的实验,可先用录像示范正确的操作,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效果更好。
②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
生的探究实验过程(包括课后,学生在实验基地做的探究实验)拍成视频,再应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析、点评和表扬,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主角,让他们的实验操作更规范,设计的实验更合理和更创新,更用心去做实验。
6.改变标准,发展多元
新课程标准下,不再用实验的成功与否作为唯一的标准,应用新课程评价理念去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评价应考虑到: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评价的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重点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
三、和谐师生,合作升华
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高高在上,容易形成“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流于形式。
化学教师不但是化学实验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且还是学生实验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要使实验过程成为解决学生困难的过程,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化学实验”功能的最大化,也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使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辩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化学教师应该持之以恒的创造条件去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原来的“教实验”达到“不教实验”,学生由原来的“学会实验”达到“会创实验”。
参考文献:
[1]夏小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个途径[J]G633.8
[2]梁海荣.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J].广东教育;2005年17期
[3]李娟论.新课标下化学实验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吴依楠.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学;200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