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组成的认识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数组成的认识概念
孩子学习数概念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各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分。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了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以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概念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计数活动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计数能力标志着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程度。
从计数活动的结构来看,可以分为内容和动作两个方面。
(1)内容方面: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依次数出数词、从集合中区分出每一个元素、使每个数词只与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相对应;说出总数。
从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看,一般有以下阶段:
1、口头数数
口头数数是指按照自然数数序来数数的能力。
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在成人的影响下能逐步学会说出个别数词,并能凭借机械记忆,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这些自然数的名称,但是他们不理解这些自然数的意义,往往不能正确地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比如:像是背诵儿歌一样地背诵这些数字,带有顺口溜的性质,并没有形成每一个数词与实物之间的一对一的联系;手口不一致(口快手慢或口慢手快)。
这个阶段的孩子口头计数表现出:一般只会从1开始,顺序地往下数,如果遇到干
扰就不会数了;一般不能从中间任意一个数字开始数,更不会倒着数;在口头数数中,常会出现脱漏数字或者重复循环数字的现象。
儿童的这种数数实际是“唱数”。
这个阶段,幼儿仅仅掌握的是数的顺序而非数量的观念。
但
是,这种口头数数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学习计数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能使幼儿获得数词的名称以及自然数顺序方面的知识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幼儿正确计数所不能少的。
2、按物点数
按物点数是指用手逐一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每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一一对应。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但往往说不出总数。
如:口能从1到10顺着数,但是手却不能按照实物一个个点数,而是乱点;虽然能
按照实物的顺序一个个点数,但是口却乱数,边点边数1、2等,其中
往往只有开始几个数和最后几个数是顺序说出的;口与手虽然有节奏地配合,但是不是一对一地配合,即不是数一个点一个实物,而是数两个数点一个实物或者相反地数一个数点两个实物。
正确地按物点数需要各种分析器官的参与,手、眼、口、脑协同活动,它是口头数数后的必经的基本计数过程。
3、说出总数
说出总数是指用在计数过程中按物点数以后,能说出最后一个物体的数词来代表所数过的物体的总数。
一般4岁以后的幼儿多能数出10以内物体的总数。
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标志着他已经开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幼儿知道最后说出的数词作为所数过的一群对象的总体来把握,这就是最初的数抽象,它意味着幼儿计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即形成最初的数概念。
(二)动作方面:
动作方面主要包括手的动作和语言动作。
从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加以观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手的动作: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物体
幼儿在计数过程中,最先显现的手部动作通常是用手一定、摆弄或者触摸被数的物体。
渐渐逐步脱离对物体的触摸,而用手在空中来回摆动指点着物体进行数数(包括对近距离的物体与远距离的物体的点数)。
无论是触摸物体还是指点物体,都离不开手的动作,幼儿计数能力真正脱离手部动作的标志是不借助于手而直接依靠视觉进行目测来数出物
体的数量,即用眼代替手来区分物体。
2、语言动作: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默数。
伴随着计数过程中手的动作,幼儿在口的动作方面也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开始计数时,幼儿往往会大声说出数词,随着幼儿数数活动的增加以及计数经验的不断积累,幼儿渐渐能减轻计数时说出数词的声音或者以不说出声音只是动嘴唇来数数,最后发展到心里默数。
应当指出,幼儿计数过程中手的动作与语言动作的发展并不是单一而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平行发展的。
往往最初的表现是用手触摸或指点物体并大声说出数词,渐渐开始摆脱手的指点,而以目测、默数的计数方法完成计数任务。
(一)第一阶段(3岁左右)——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1、对数量有笼统的感知,他们对明显的大小、多少的差别能区分,对不明显的差别,则不会区分。
2、会口头数数,但是一般不超过10。
预览与源文档一致下载高清无水印
3、逐步学会收口一致地对5以内实物进行点数,但点数以后说不出物体的总数。
着一阶段
的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把握客体的数量,只具有少量物体的初步的数观念,还不能算真正具有了数概念。
(二)第二阶段(4-5岁)数词和物体数量之间建立联系的阶段1、点数实物以后能说出总数,即有了最初的数群概念。
末期开始出现数的守恒现象。
2、前期幼儿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中期幼儿能认识第几和前后数序。
3、能按数取物。
幼儿数概念的教育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数(基数、序数),计数(按物取数、按数取物、按数群计数),数字(认读与书写),数的组成四个部分。
一、10以内数的教育
(一)基数
有关10以内基数的教学,一般通过计数、数量的比较等活动内容相结合,让幼儿理解10以内自然数的基数意义,获得初步的数守恒观念。
在教学中,认识相邻数、区别单双数、认识零等都是涉及到的比较特殊的三项内容,以下结合案例的分析进行讨论:
(二)序数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
认识序数以认识基数为基础。
因此,序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学习基数以后进行,年龄段一般选择在中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第几、第几?)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并能从不同方向出发(上下、前后、左右等)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和所在的序数位置。
教学中的要点包括以下几点:1、多种样式的教具排列,帮助幼儿明确方向。
序数教学时的教具排列应该注意多样,避免单一。
排列可以是横的、竖的但排,也可以是表格式的排列,(如图)这样有助于幼儿学会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和序数位置。
由于物体排列的位置可因起始的方向不同而不同,从右边数起为第一个的物体,改为从左边数起时,它又成为最后一个。
因此,教幼儿学习序数时,首先应该明确哪是第一,按照什么方向数。
对于这一要点,教师可以用语言提示,如:让幼儿明确“小动物的家”(见图)教师先要告诉幼儿最下面的是第一层,左边的是第一家。
问:兔子是第几层的第几家。
此外,教师也可以用一定的符号表示从哪里数起和按什么方向数的问题。
如:卡片一放在被数教具的某位置边,(见图)就表示这一位置的物体为第一,卡片的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数的方向,这种符号设计后,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其含义,便于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在标明序数位置的替代物上,除了选择同类的不同物,如:鸡、鸭、猫、狗等外,还可以用同类物体的不同特征(颜色或形状)来表示,也可以是数字来表示、空格或者线条等显示序数的位置。
结合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情境和背景中有机地、随时地渗透序数概念是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序数概念以及应用性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途径。
如:上下楼梯,排队,值日生等生活环节都可以充分地运用和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