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2 第2章 第2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研析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 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表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
现及原因 原因
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特别提醒: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 化进程为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
20世纪50~ 20世纪70~80年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D)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时段总体来看,郊区进入城区方向的车道 拥 堵 , 应 该 是 人 口 由 郊 区 移 向 城 市 中 心 区 的 上 班 时 间 , 即 8 : 00 左 右 , A 项 正 确。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由题干可知,北京市“钟摆”交通现象 的形成原因是大量就业岗位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故解决该现象应该从减少城市 中心地区就业岗位入手,D项正确。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C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图示林地面积先增后减,A 项错;水域面积波动变化,B项错;未利用面积先增后减,C项错;建设用地不 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D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影响和读图分析能力。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地表硬化,地表径流下渗量减 少,A项错;城市扩张,面积增大,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使人们可以到城市 较远的地方从事工业、商业等活动,通勤距离增加,B项错;城区扩大,人口 增多,城市生产、生活、交通等排放的废热增多,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项正 确;城市建设用地占用生物栖息空间,生物多样性减少,D项错。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 城市社会问题 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
化);内城经济衰退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 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 妥善安排各种功能区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 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3)建设生态城市
间
19~20世纪
70年代
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
表
人口由市区
市,农村地域转化
现
迁往郊区
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 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城市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成 城市的拉力和 市区人口激增,地 为追求更好
因 乡村的推力 价上涨,交通拥挤 的生活环境
再城市化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 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课堂达标
复习练案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______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点拨: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 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核心研析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这类图示一般设置三类问题。 一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从图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 积,即城市规模的变化(如图2、图3);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 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如图1);是否形成城市带(如图3)。 二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中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 段及进程。
点拨: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①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 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②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 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③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 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图表精析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二)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 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 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1.典型图形
2.判读技巧 城市化进程图(如图1)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判读曲线图时注 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 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 发展变化。判读时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城镇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 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时间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
速度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比重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驱动力
含义
因素
推力 使人群离开乡 _人__口__增__长___快,对土地压力大;___收__入___低,
(乡村) 村的因素
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 _就__业__机__会___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 (城市) 城市的因素 施齐全,交通__便__捷____
3.标志:_城__市__人__口__占__总___人__口__的__比__重__。 4.意义 (1)带来了__聚__落__形__态__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为区域__社__会__经__济__发__展__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点拨: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 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 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 发达国家。
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 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 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 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图4中城市化进程为甲—丙—丁— 乙。
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图1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根据拉平的“S”形曲线特点判断三个阶段。如右图中A是城市化初级阶 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也较慢;B是城市化加速阶段,工业化进程的 加快导致了城市吸纳人口能力的增强,表现为大量人口向城市的集聚;C是城 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类是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 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针对训练3〕
(2015·重庆)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 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
图 解
〔针对训练1〕
(2015·山东)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 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2)题。
(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
有可能是( A )
A.8:00
B.12:00
C.14:00
D.18:00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阶段和特点
阶段 A:初__期__阶__段__ B:中__期__阶__段__ C:后__期__阶__段__
特点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很多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地区差异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C___ (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A__或__B_ (填字母)阶段。
(1)~(2)题。 导学号 70292180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B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 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 精品课件
人 教
市实验中学 地理组
版
地 理
返回导航
精准高考
地理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讲 城市化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
考点突破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__城__镇_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针对训练2〕
(2015·安徽)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 题。 导学号 70292179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D )
A.退耕还林,பைடு நூலகம்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为 1965年,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大约在60%~70%,由此计算此国家中 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选项B正确。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结合 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分析,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在此期间,中国城镇化率快速上升,说明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处于中期加速阶 段,工业化程度提高,选项A正确,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选项C错误;此时期 人口增长率降低,选项B错误;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快,但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 相比,仍然较低,选项D错误。
点拨:城市中心“岛屿”效应 (1)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 市区凝结核多。 (2)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3)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高。 (4)干岛效应: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 (5)湿岛效应: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
1.城市化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____环__境__的压力。
(2)过快的城市化: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_低__污__染__的__节__能__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
染。
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