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30.1% ➢T2:29.9% ➢T3:18.0%
• 腋淋巴结≥4个转移
➢T1:18.5% ➢T2:39.8% ➢T3:60.0%
内乳淋巴结转移
• 内乳区LNM 80%-85%发生于第1-3肋间, 15%-20%发生于第4-6肋间
• 第1肋间LN受累几率91%、第2肋间81%、 第3肋间48%、第4肋间10%
➢缩瘤作用:指通过照射晚期不能手术的乳腺癌,以缩小 肿瘤,达到手术切除的目的 剂量:<45Gy
➢单纯根治性放疗:达到与根治手术相同效果 适应症:Ⅰ期乳癌有手术禁忌症或拒绝手术 剂量:60~70Gy
2、姑息性放疗
指减轻乳腺癌远地转移伴随的相应症状,控 制病情,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
时间剂量分割: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常规、 低分割、冲击治疗
乳腺淋巴结分组-3
• 锁骨上淋巴结:第二站
胸小肌下缘 第Ⅰ组
锁骨上
胸大肌
锁骨下 第Ⅲ组
胸小肌
内乳LN
第Ⅱ组
淋巴引流
(一)腋窝路线:乳腺外侧部及中央区的淋巴管, 集合成外侧干,向外上直接注入腋淋巴结。 内象限的集合成内侧干,由乳房内侧向下绕 行,终于腋窝
(二)内乳路线:主要接受内象限及中央区淋巴 引流
局部区域复发部位分布
局部区域复发率
• 多数报道局部区域失败率(LRF) 10%-30% • ALN的复发率与首程治疗时的处置方式有关
➢正规LI、LII清扫者,ALN复发率0.8%-3% ➢未行手术清扫或放疗者,ALN复发率10%-30% ➢不完全清扫者ALN复发率3%-19%,且与标本
中淋巴结检出数相关: 检出数为0时,复发率为13%-19% 检出数0-5枚时,复发率3%-7.8% 检出数>5枚时,复发率<3%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06, 65(1): 40-44,
SLNB(+)者,腋窝LN的进一步处理策略
• 腋窝LN清扫:①目前的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指征都 是依据腋窝LN清扫确定的;②SLNB还需要不断 完善并积累更多的经验
• 不予处置:临床研究发现,60%的1~3个SLN(+) 者,腋窝LN清扫后并未发现更多的LNM
• 若已行LI+LII清扫,全腋窝照射不作为常规 • 目前的内乳淋巴结转移/复发的资料,尚无充分证
据对内乳区放疗的适应症做出规定
NCCN术后放疗指引
几种术后放疗靶指引的比较
• Fletcher指引中注重了ALN转移比例,而其他指引 中则仅为ALN转移数目
• Fletcher指引未提出胸壁照射与原发肿瘤大小的关 系,而弗罗里达大学指引、ASCO指引、NCCN指 引均提出肿瘤≥5cm作为胸壁照射的指征
ALN(-)原发肿瘤≥5cm乳房切除术后 未放疗者胸壁复发
• 10年累积单纯LRF 7.1%、LRF+M 10%、 单纯M 23.6%
• LRF作为首发者,肿瘤≤5cm为7%,肿瘤>
5cm为7.2% • 无系统治疗者、单纯化疗者、单纯TAM治
疗者LRF:12.6%、5.6%、4.6%、5.3% • 原发肿瘤≥5cm而ALN(-)接受乳房切除者,
二、与靶区确定相关的区域淋巴引流
乳腺淋巴结分组-1
• 腋淋巴结
➢ 胸小肌外侧组(Level I) ➢ 胸小肌深面组(Level II) ➢ 胸小肌内侧组(Level III,
腋顶/锁骨下)
乳腺淋巴结分组-2
• 胸骨旁(内乳)淋巴结: 位于胸骨两旁,沿胸 廓内动静脉排列,分 布于1-6肋间,主要位 于1-3肋间
(三)胸肌间路线:Rotter淋巴结,1-4个。接受 胸大、小肌及乳腺后部的淋巴回流,注入锁 骨下淋巴结
淋巴引流
(四)锁骨上路线:乳腺内上部的部分集合淋巴 管有时可穿过胸大肌,向上直接注入锁骨 上淋巴结
(五)两侧交通路线:乳房内侧部的浅淋巴管可 通过第一肋间胸骨柄后方交通支引流至对 侧乳房内乳淋巴结,也可通过皮下淋巴管 引流到对侧腋窝淋巴结
局部区域转移与复发-总结
• ALN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局部/区域LNM部位 • ALN转移状况与锁骨上区、内乳区转移密切相关 • ALN各水平间及及ALN与锁骨上LN跳跃性转移的
几率一般不超过5% • ALN(+)≥4个是术后胸壁、锁骨上区、内乳区复发
的重要因素
• 乳房切除术后不放疗者,胸壁是最常见的复发部 位,约占50%-75%
• SLN预测乳腺癌区域LNM的准确率可达97% • 原发肿瘤较小者,SLN经常是惟一受累的LN,
因此,对临床检查腋窝LN(-)者,SLNB有取 代腋窝LN清扫的倾向
SLN(+)对ALN转移数的预测
• 224例 (SLN+non-SLN)
– 单因素分析:原发肿瘤大小、小叶癌、淋巴管包绕性累及(LVSI)、 SLN转移数、转移SLN大小
放疗对pT3-4N0M0者LRF的影响
• 放疗与不放疗者,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0.2%、 3.7%,P=0.001
• 区域淋巴结(锁上和腋窝)放疗与不放疗 者复发率分别为5%、4%
• pT3-4N0M0者胸壁放疗明显降低了胸壁复 发率,但腋窝和锁骨上放疗与否对区域淋 巴结复发率无明显的影响
J Clin Oncol,2005
LI+LII
68(16.7%)
107(27.1%)
LI+LII+LIII
67(16.5%)
102(25.9%)
跳跃
8(2.0%)
3(0.8%)
总数
406(100%)
394(100%)
T3 10(25.6%) 12(30.8%) 17(43.6%) 0 39(100%)
原发灶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
• 腋淋巴结1-3个转移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内容提要
一.乳腺癌放疗的目的 二.与靶区确定相关的区域淋巴引流 三.哨位淋巴结 四.与根治术后靶区确定相关的区域复发概述 五.根治术后靶区确定 六.保乳术后放疗
一、乳腺癌放疗的目的
1、根治性放疗
➢预防性根治放疗:指通过杀灭亚临床病灶,达到阻止局 部复发与防止远处转移的目的 适应症:乳癌保乳手术后; 改良根治术后 剂量 : 胸壁45~50Gy,区域淋巴结50Gy
• 锁骨上下区照射(具备任何一条)
➢ALN转移≥1个 ➢原发肿瘤≥5cm ➢任何大小的原发肿瘤并LⅢ转移
我们提出的术后放疗指引-2
• 内乳区照射(具备任何一条)
➢ALN转移≥4个,原发灶位于内象限,不论大小 ➢ALN转移1-3个且原发灶位于内象限且≥5cm
• 腋窝照射(同时具备)
➢ALN转移≥4个且包膜外侵犯 ➢ALN检出数≤6个且未按LI、LII、LIII标记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ALN (-) :锁骨上LNM 3.8%(1/26) • ALN (+):锁骨上LNM 25% (5/20)
➢LI+LII(+), 但LIII(-):0%(0/9) ➢LI+LII+LIII(+):45%(5/11)
Yu JM,Li G, Li JB,2005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预测单因素分析
• ASCO指引将胸壁、锁骨上和锁骨下区作为一个区 域整体,并将该整体作为统一的靶区
• Fletcher指引内乳区照射的指征较宽泛,NCCN指 引给出了内乳区建议照射的指征,而ASCO指引未 给出任何建议
我们提出的术后放疗指引-1
• 胸壁照射(具备任何一条)
➢ALN转移≥1个 ➢原发肿瘤≥5cm ➢肿瘤累及皮肤,或胸壁,或胸肌
LRF作为首发的几率不高,术后放疗可免除
J. Clin. Oncol., 2006; 24: 3927
T1-2,ALN1-3(+)未放疗者LRF
• 110例,4年累积LRR 16.1% • 单因素分析,年龄 <40岁、 T2、肿瘤≥3
cm、ER状态、累及淋巴管及无TAM治疗是 高危因素 • 高危组(3-4个高危因素)4年累积LRR为 66.7%,低危组(0-2个高危因素)LRR为 7.8% • 建议:高危组T1-2,ALN1-3(+)者应给予术 后放疗
直径>2 cm:照射内乳区、锁骨上及腋顶区 • ALN(+)>20%者,无论原发肿瘤大小及位置,均
照射胸壁、内乳区、锁骨上及腋顶 • 如腋窝清扫不完全、腋淋巴结>2.5 cm;或结外
受侵,则照射腋窝。肿瘤>5cm、侵及皮肤或肿 瘤侵及血管/淋巴管,也是照射腋窝的相对指征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89
• 行ALN清扫者,20%-40%的复发在锁骨上下区, 而腋区复发率不超过5%
五、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确定
Fletcher提出的术后放疗指引
• 外象限、直径≤5cm、ALN(-)者不需术后放疗 • 中央区或内象限、直径≤2 cm、 ALN(-)者仅照射
内乳区
• ALN(+)但转移率≤20%,或中央区及内象限,且
Yu JM,Li G, Li JB,2005
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预测多因素分析
Yu JM,Li G, Li JB,2005
总结
• ALN是最常转移部位,LI 、II、III的转移率依次减少 • 肿瘤位于外象限和乳晕区者,ALN转移率较高 • 肿瘤分期越晚,ALN转移率越高 • 肿瘤越大,ALN转移率越高 • 按国内分型:非浸润型、早期浸润型、浸润性特殊型、
• 对肿瘤<5cm而ALN (-)者,通常不给予局
部区域放疗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提出的 术后放疗指引-2
• 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管累及、激素受体状态、 LN(+)数目、ALN包膜外侵、切缘状态等因素可 能会影响LRF,但是否能成为术后局部区域照射 的附加条件,目前尚不清楚
• 局部区域放疗的范围应当包括胸壁、锁骨上、锁 骨下及腋顶淋巴结区
浸润性非特殊型的ALN转移率依次递增 • 年轻患者ALN转移率较高
➢ Tayor 等:<46岁77% >60岁57%
➢ 天津肿瘤医院:<30岁79.6% >65岁41.5%
三、哨位淋巴结
概述
• 概念:乳房特定区域的淋巴引流首先到达与 之相对应的特定淋巴结,即哨位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六)肝淋巴管路线:乳房内下部的部分淋巴管 可通过肝原韧带直接注入肝淋巴管
原发灶部位与区域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部位与腋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部位腋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
不同原发肿瘤大小所对应腋淋巴结水平转移发生率
腋淋巴结转移水平
T1
T2
LI
263(64.8%)
182(46.2%)
Yu JM,Li G, L JB,2005
内乳淋巴结转移
• 腋LN(-)的T1/T2 患者,无论原发肿瘤的部 位,内乳LNM均<10%
• 扩大根治术发现内乳LN总体转移率为20%, 但实际上临床上出现明显内乳淋巴结转移 的概率仅为4%左右。
• 临床上发现的内乳淋巴结转移率并不能代 表内乳淋巴结的实际转移率和复发率
弗罗里达大学提出的术后放疗指引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提出的 术后放疗指引-1
• 肿瘤≥5cm,或累及皮肤,或累及胸肌,或 累及胸壁者,给予局部区域放疗
• ALN (+)≥4个者给予局部区域放疗
• ALN (+)1-3个,术后放疗的作用不明确,
但鼓励进行临床试验,而且对具有不良组 织学特性和高危复发生物学特性者,建议 给予局部区域放疗
• 腋窝LN照射: ①腋窝照射与腋窝清扫对LN复发 的控制率相同,且放疗者上臂水肿的发生率低; ②约40%SLNB阳性者存在非哨位LNM
• 对因各种原因SLNB后,未行腋窝LN清扫者, 建议给予放疗
• 对经免疫组化检查或RT-PCR检查SLNB阴 性者,应该视同于腋窝LN清扫阴性而免于 放疗
四、与根治术后靶区确定相关的 区域复发概述
– 多因素分析:小叶癌、LVSI、SLN转移数、转移SLN大小
• 单个SLN转移或SLN微小转移,特别是组织学为导管癌且 无LVSI者, ALN(+)≥4个的风险相当低
• 对SLN(+)≥1枚+LVSI;或SLN肉眼转移而未行腋清扫者, 给予锁骨上区和腋顶照射。其他情况只需给予切线照射 (可将LI、LII包括在内)
• 腋LNM时,内乳区LNM几率明显增加,但 腋LN阴性时,内乳区LNM也能达到5%10%,这与T分期及部位相关
Noguchi et al,1991,1992
内乳淋巴结转移
• 腋LN阴性者—内乳LNM 12.9%(4/31) • 腋LN阳性者—内乳LNM 36.7%(11/30)
➢ALN 1-3个: 2/5 ➢ALN 4-10个:5/14 ➢ALN >10个:4/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