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韩雪晶;肖烨;张秋月
【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均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与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根据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分为根除组与未根除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因素。

结果:治疗结束后,共有107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未根除率为17.46%。

未根除组与根除组在吸烟、呼气试验DOB(delta over baseline)基线值及依从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DOB值、吸烟及依从性等因素分别赋值作为自变量、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吸烟、DOB值为Q4是幽门螺杆菌未根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依从性好是保护因素(P<0.05)。

结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加强对吸烟和高DOB值患者的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

【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
【年(卷),期】2018(024)006
【总页数】3页(P149-151)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根除效果;影响因素
【作者】韩雪晶;肖烨;张秋月
【作者单位】[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221002;;[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221002;;[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22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6
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证实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的发生紧密相关[1]。

世界
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归入Ⅰ类致癌物。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数量约为44亿,我国总体感染率也高达56.22%[2-3]。

因此,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增强,既往常用的三联疗法(两种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的根除效果显著降低[4]。

增加了铋剂的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通常在80%以上[5]。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还受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幽门螺杆菌菌株分型等多种因素影响[6]。

本次研究对61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影响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资料。

入组标准: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
或消化性溃疡;入组前未曾接受相关治疗;入组前1月内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
及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排除标准: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对治疗药物过敏;合并幽门梗阻、消化道穿孔或出血等并发症;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损害;最终共61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36例,女性患者277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8.13±10.58)岁。

1.2 治疗方案
均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与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肠
溶胶囊(贝克诺顿(浙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60)20 mg/次,bid;左氧氟沙星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387)0.5
g/次,qd;阿莫西林胶囊(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6020259)1.0 g/次,bid;胶体果胶铋胶囊(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6517)300 mg/次,qid。

连续服用14 d,观察治疗效果。

1.3 分析方法
治疗结束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根治组与未根治组。

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胃病史、疾病类型、年收入、文化程度、依从性、呼气试验DOB(delta over baseline)值等资料,采用
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完全遵医嘱用药为依从性好,中途停药或未遵医嘱剂量、次数用药为依从性差。

DOB基线值为服用1片14C-尿素片30 min时检测值与服用后即刻检测值差值,≥3.8即可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

按四分位数
划分为Q1(P0-P25)、Q1(P25-P50)、Q3(P50-P75)、Q4(P75-P100)。

统计软件SPSS18.0,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结束后,共有107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未根除率为17.46%。

未根除组与根除组在吸烟、DOB基线值及依从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2.2 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DOB基线值、吸烟及依从性等因素分别赋值作为自变量、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吸烟、DOB值为Q4是幽门螺杆菌
未根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依从性好是保护因素(P<0.05)。

见表2。

表2 影响幽门螺杆菌清除效果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部组织因慢性炎症发生内源性突变,其代谢产物还可加速上皮细胞变异进程[7]。

此外,幽门螺杆菌对亚硝酸盐有还原作用,形成强致癌物[8]。

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高了2.7~12倍[9]。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患者预后也紧密相关。

但在既往的干预研究中,21.3%~39%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未能成功根除[10-11]。

四联疗法中克拉霉素
与甲硝唑最为常用,耐药性较强[12]。

本次研究中采用耐药性较低的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组成四联疗法,结果发现共有107例患者幽门
螺杆菌根除失败,未根除率为17.46%。

目前认为,菌株因素是影响根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其耐药性、分型与感染密度不同时根除效果差异较大[13]。

但宿主因素与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根除效果的重要原因。

本次研究对社会因素与宿主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为提高治疗效益提供依据。

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吸烟、DOB值为Q4是幽门螺杆菌未根除的独立危
险因素,而依从性好是保护因素。

既往研究表明,吸烟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率显著高于不吸烟患者[14]。

本次研究发现,吸烟者未根除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92倍。

吸烟时大量尼古丁进入血液,刺激迷走神经压力增高,大量分泌胃酸。

而抗生素大多对酸敏感,抗生素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5]。

同时,吸烟还可导致消化系统血管收缩,胃部组织血流减少,经血液循环分布到胃黏膜的药物浓度随之降低。

本次研究发现,高DOB值是影响根除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DOB值与幽门螺杆菌活性及感染密度有关,活性越强、密
度越大则DOB值越高。

有研究按DOB值进行分组,结果发现低DOB组根除率
为82%,中DOB组为67%,高DOB组仅为17%[16]。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幽
门螺杆菌根除率与DOB值呈负相关性[17]。

本次研究中DOB值是Q4时未根治风险增高5.501 倍。

该结果提示对于高DOB值患者应适当增加药物剂量、延长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率。

依从性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均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一项研究发现,漏服患者根除率为53.4%,无漏服者根除率为81.1%[18]。

本次研究中发现,依从性好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保护因素。

漏服或不按医嘱服药可导致体内药物浓度降低,这是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主要原因。

成虹等[19]的研究发现,漏服>20%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下降35%以上。

该结果提示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时,应着重加强服药依从性健康宣教,避免漏服或不按医嘱服药的发生。

有研究认为年龄、性别及收入水平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有较大影响,女性、低收入水平及高龄均可能导致根除效果降低[20]。

女性患者与高龄患者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等常用药物耐药性较高,这可能是影响根除效果的主要原因。

本次研究选择耐药性相对较低的阿莫西林与左氧氟沙星,未发现年龄与性别对根除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低收入水平被对治疗依从性影响较大,收入水平越低则治疗依从性越差,进而对根除率产生影响。

但本次研究未发现收入水平对根除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加强对吸烟和高DOB值患者的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FRANCESCHI F, GASBARRINI A.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extragastric diseases[J]. Helicobacter, 2016, 21(S1):45-48.
[2] AMIEVA M, JR P R. Pathob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Induced Gastric Cancer[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1):64-78.
[3] 2014年上海市闵行区7~18岁在校学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7):496-499.
[4] 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 A, et al.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 Gut, 2017, 66(1):6-30. [5] THUNG I, ARAMIN H, VAVINSKAYA V, et al. Review article: the global emerg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iotic resistanc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6, 43(4):514-533.
[6] FALLONE C A, CHIBA N, VAN ZANTEN S V, et al. The Toronto Consensu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Adults.[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1(1):51-69.e14.
[7] LEE Y C, CHIANG T H, CHOU C K,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nd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1113-1124.
[8] LIOU J M, FANG Y J, CHEN C C, et al. Concomitant, bismuth quadruple, and 14-day triple therapy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2016, 388(10058):2355-2365.
[9] SHIKATA K, DOI Y, YONEMOTO K, et al.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cigarette smoking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the Hisayama Study[J]. Am J Epidemiol, 2016,168(12):1409-1415. [10] JKY H, LAI W Y, NG W K,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Gastroenterology, 2017, 153(2):420-429.
[11] DORE M P, LU H, GRAHAM D Y. Role of bismuth in improving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with triple therapy[J].Gut, 2016, 65(5):870-878.
[12] ANAGNOSTOPOULOS G K, TSIAKOS S, MARGANTINIS G, et al. Esomeprazole versus omeprazole for th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8, 38(6):503-506.
[13] 高文, 胡伏莲, 成虹,等. 国产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4):260-264.
[14] HWAN K Y, NAYOUNG K, YUP L J,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culture-based tailored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with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second-line rescue therapy in Korean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ingle tertiary center study[J].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6, 51(3):270-276.
[15] 刘娜, 刘改芳. 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 2012, 32(4):283-285.
[16] JUNG Y S, KIM E H, PARK C H.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the efficacy of vonoprazan-based triple therapy o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7, 46(2):106.
[17] JUNG Y S, PARK C H, PARK J H, et al. Efficac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ies in Kor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 Helicobacter, 2017,22(4):973-978.
[18] LIOU J M, CHEN C C, CHANG C Y,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for 10 days versus triple therapy for 14 days in th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community and hospital populations:a randomised trial[J]. Gut, 2016, 65(11):1784-1792.
[19] 成虹, 胡伏莲, 李江.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对其根除治疗影响的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38):2679-2682.
[20] 吴婧, 刘改芳.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因素[J]. 中华消化杂志, 2013, 33(1):6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