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卷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
,123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6题、第8至10题时,必须选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落 喧然大波 包扎(zhā) 揶揄(yé)
B. 装璜 文过饰非 挫折() C.渡假 意气用事 风靡(mí) 戏谑(xuè)
D. 部署 异曲同工 创伤chuān 恸哭(tò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秋国庆8天长假,对于欧美一些零售商和奢侈品牌而言,是的黄金周。

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给当地的经济一抹亮色。

《人途之泰》累计票房12.4亿创国产电影历史之最。

王宝强盖碗黄发,蓝T恤、花裤子,完全是“洗剪吹
”的经典型夸张装扮引侧目.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2013年前后发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人是有机的,当我们重新组合自己,就会有新的创造。

② 但是他虽然始终用同一个名字,在性格上,他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不是他原来那个人。

③ 不仅是身体,心灵也是如此。

④ 我们常以为一个动物在一生中只是同一个东西。

比如说,一个人从小到老,都只是他一个人。

⑤ 他的心情、见解、欲望、快乐、苦痛和恐惧,也都不是常住不变的,有些在生,有些在灭。

⑥ 他继续不断地在变成新人,也继续不断地让原来的人死灭,比如他的发、肉、骨、血,乃至全身都常在变化中。

A.④②⑥③⑤① B.①④⑥⑤②③ C.④①②⑥③⑤② D. ①②⑥③⑤④
木质高楼有望扎根中国
城市常常被人说成“水泥森林”。

而在上海世博园,展示着城市的另一种生长形态——木结构建筑重归林立的楼群之中。

专家表示,未来中国城市中可能将崛起超过7层的木质建筑,城市不再全是“水泥森林”。

位于世博园C片区的挪威馆由15棵巨大的“树”构成,从5米到15米,高高矮矮的这些“树”都有抓地的“树根”,都伸展着4条“枝干”托起顶篷。

不约而同,瑞典馆、加拿大馆和温哥华馆等,也采用了木结构。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一座全木结构的小学在都江堰向峨乡破土而出,让木结构建筑再次进入视线。

作为木结构建筑鼻祖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停滞20年后开始复苏。

欧洲木业协会主席索德安介绍说,除抗震性能强之外,木结构房屋建造中因为都会和矿物棉一起混合使用,房子会呈现非常好的保温性能。

尤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再生材料,由于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木结构建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我国当前的建材消耗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长赵霄龙博士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中国建筑每年消耗的铁矿石超过3亿吨,石灰石450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将近4亿吨,“木结构建筑在中国比例很小,大概为1%左右”。

木结构的先天环保优势并不意味着复兴之路平坦。

最大疑问是,木头从哪里来。

中国已经是一个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再推广木结构建筑,是否会让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确实,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6,人均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8。

不过,假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现良性循环并非不可能。

瑞典等北欧国家早年也遭遇过乱砍滥伐森林的惨痛经历。

在吸取教训后,瑞典法律规定,在砍伐一棵树之后,需要种上两棵甚至更多新树苗。

此外,木结构房屋还面临着一个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在大城市中显得不那么实用。

对于这一点,欧洲的先进技术似乎可以提供借鉴。

索德安透露,欧洲纯木材建筑现在已经能建到9层,而如果采用混合结构住房,最高已做到16层。

所谓混合型结构,就是指承重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外墙、屋顶采用木结构。

中国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有望在年内出台,相对于现行《规范》只允许建3层以下的木结构建筑的规定,修编以后,混合型的木结构房屋标准有望达到7层。

在木材处理方面,如今的木质建材也摆脱了以往易燃、易损的形象。

通过喷涂阻燃药液,木结构建筑物的延烧性得以加强。

在经过干燥、防腐防蚁、集成等先进技术加工后,木材可以广泛应用于住宅、体育馆、桥梁等建筑中。

日本每年有45%的新建筑为木结构建筑,这和建材技术演化不无关系,中国专家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木结构复兴之路。

赵霄龙透露:“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基复合人造板的生产国,而且利用秸秆生产板材的技术也正在成熟。

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等十分适合作为木结构建筑的材料。

”这对于年产秸秆量超过7亿吨的中国,无疑是个福音。

(选自2010年10月22日《环球时报》)
5.下面关于“木结构建筑”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博园挪威馆、瑞典馆、加拿大馆和温哥华馆均为采用了全木结构建造的木结构建筑。

B.都江堰向峨乡的那座全木结构的小学是我国第一座全木结构建筑。

C.木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强,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D.木结构建筑能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先天环保优势,大力推广有助于减低我国建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木结构建筑最早出现在我国,但目前我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欧洲。

B.如果借鉴瑞典等发达国家经验实现林业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就可以在我国实现木结构的复兴。

C.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木结构房屋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因此木结构建筑在我国部分地方可能并不很实用。

D.随着利用秸秆生产板材技术的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的出现,我国木结构建筑的比例很可能会逐渐增大。

在都市中,木质楼会以其复古的风格、别具一格的特点,赢得都市人的亲睐。

如果要在较多的都市中建木质楼,你有什么好的建议?(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①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

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

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②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

波纹多谋,处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钓于渭水之阳,后遇文王辅周灭殷。

②(hùn 混):打扰,烦劳。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 )(3分)
A.秦王屏左右 屏:遮蔽 B.被发而为狂 被:披
C.是以杜口裹足 杜:闭 D.下惑奸臣之态 惑:受迷惑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范雎对秦王忠诚的一组是( )(3分)
①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②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
③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
⑤杜口裹足,莫肯即秦 ⑥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①②⑥
10.下面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雎来到秦国初会秦王时,他先是唯唯再三,欲言故止,见秦王求教心切,态度诚恳,这才婉言作答。

B.范雎有意把眼前的秦昭王与古代的圣贤相联系,既满足了秦昭王的虚荣心,又激励他礼贤下士。

范雎还以吕尚自况:把自己置于贤相的位置。

C.范雎说秦王时,将自己定位在维护秦王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引古论今,援他况己,旁及侧击,渐渐触及要害。

D.范雎采取纵横家那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架势,揭示出秦国现实政治问题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但只是点到为止,并不尽言,而留待秦王自己去深思。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

(4分)
②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3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晚 次 鄂 州
唐卢纶
【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

[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在今湖南境内。

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

”行旅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
(2)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4)__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5)__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6)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

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

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

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

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

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

“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

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

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

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

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

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

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

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
:“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

”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

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

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

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

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

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

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

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

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

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

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

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

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

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

“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

”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4. 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分)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4分)小说的内容十分感人,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不超过30字)(分)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

”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

(分)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

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请从下列文字中找出四个最能体现“微博”本质特征的词语。

(4分)
微博,最初因美国的Twitter走红而遍及全球。

2009年8月,新浪微博内测版正式上线,把国人带入微时代。

2010年,微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建构了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改变着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

在微博这个开放互动的平台上,关注、粉丝、转发、评论,成为微博每日必备的四大招数,很多网友活生生地把人际圈搬到了网上,并且还有扩大的趋势。

从明星到草根,大家参与、围观,即时分享,人人都被打上了@的烙印,都在记录着体验与经历,都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生活。

在四川,省委书记通过微博向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友人恭贺新年;在俄罗斯,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学生均青睐微博,微博热席卷该国……
在这个微时代,微博已成个人媒体的最佳载体。

20.根据下面漫画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洁。

(不超过18个字)4分)
21.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4分)?
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人,我可能会遇见一个青衣白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于壁上,或者写在宣纸上。

?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是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
请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这是他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的我,只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我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涉及到与您有骨肉之情的人。

我愿意表达自己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

所以大王再三发问而我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

我并非有什么畏惧而不敢进言,我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我也不敢因此而畏惧啊。

大王真能实行我的意见,死不足以成为我的祸患,流亡不足以成为我的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不足以成为我的耻辱。

五帝这样的圣人最终死了,三王这样的仁人死了,五伯这样的贤人死了,乌获这样的力士死了,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也死了。

死,是人无法避免的。

处在必有一死的情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我的最大心愿了,我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菱水,没有什么东西可吃,跪着爬着向前行,在吴市讨饭,最终他使吴国振兴,吴王阖庐成为霸主。

假如我的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拘禁起来,终身不再见到大王,只要我的这些主张实行了,我还忧虑什么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他们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

假如我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可以对我的贤明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我最大的荣耀了,我又有什么可觉得耻辱的呢?我所害怕的,唯恐我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我尽忠而招杀身之祸,因此闭口缄默,裹足止步,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

大王您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言行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行动摆脱不了权臣的束缚,始终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如此下去,大则导致国家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

这才是我所担心害怕的啊!至于那些个人受困遭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我是不敢害怕啊。

我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挺直上身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地处荒僻,寡人又愚昧不贤明,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

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

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事无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毫不保留地全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

”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12.(1)颔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

(1分)上句是动中写静,白日舟行水上,同船的商贾酣然入睡,足见江上风平浪静;(1分)下句是静中写动,晚上夜深人静,忽闻舟人低语,可知江潮涨起。

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

(1分)
(2)这首诗主要抒写厌战、伤老、思归之情, “归心”是全诗之眼。

(2分)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

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

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三湘”“万里”, 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 “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

“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把这种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时之情。

(2分)
13. (1)嬉嬉钓叟莲娃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一尊还酹江月 (4)竹杖芒鞋轻胜马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舞幽壑之潜蛟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4.(4分)答: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1分)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1分)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

(2分)
15.(4分)答: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

(2分)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2分) 16.(4分)参考答案:超越亲情的爱,是更美好、更高尚、更可贵的人间之情。

(符合小说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超过字数,酌情扣1到2分。

)
17.(5分)答: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真是你吗,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3分)
②谢谢你了,善良的孩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

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3分)(探究要符合小说的情理,如①处应表现病人狐疑的心理,②处应表现病人感激的心理。

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