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法

合集下载

穴位敷贴技术解析

穴位敷贴技术解析
8/24/2019
历史源流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 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 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蚖…… 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 疗毒蛇咬伤。 )
8/24/2019
适应证与禁忌证
禁忌证
1、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 者,应禁止贴敷。
2、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不宜用 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发泡,避免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 功能。
3、孕妇腹部、腰骶部及某些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 三阴交等,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进流产。
硬膏剂:将药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内浸泡1~2日,将油放锅 内加热,炸枯后过滤,药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铅丹或广 丹,摊涂于厚纸、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体膏剂。使用时可直 接贴用或加热后贴于穴位。本剂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
8/24/2019
临床应用—常用剂型
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 的含药涂膜剂,为一种新颖的骨架型经皮给药,使用时涂于皮 肤特定穴位上。
8/24/2019入酒、醋、姜汁、鸡蛋清、 水等赋形剂调为糊状,敷贴于穴位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糊剂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缓和药物毒 性。
饼剂:将药物粉碎研细过筛后,加入适量面粉等粘合剂搅 拌均匀,压制成小饼状,可入笼蒸熟,并贴敷于穴位上。有 些药物本身具有黏稠性,也可直接捣成饼状贴敷。使用量应 根据疾病轻重和穴位的部位而定。
明《普济方》“鼻渊脑泻,生附子末,葱涎和如泥,罨 涌泉穴。”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穴位敷贴技术

穴位敷贴技术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鸡蛋清: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强药物的粘 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容易干缩和变质。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 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 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 为软膏外敷。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丸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拌和适当的粘糊剂制成,便 于应用。
11将药物研碎过筛后,加水或面糊等赋形剂适量,制 成锭形,晾干,临床使用时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穴位上。 可减少配制过程的麻烦,方便储存,适应于慢性疾病的保健。 软膏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或经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加入适 宜的基质调匀并熬成膏状,使用时摊贴于穴位上。本剂型的 渗透性较强,药物释放得慢,具有粘着性和扩展性。 硬膏剂:将药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内浸泡1~2日,将油放锅 内加热,炸枯后过滤,药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铅丹或广 丹,摊涂于厚纸、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体膏剂。使用时可直 接贴用或加热后贴于穴位。本剂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
11/21/2016
理论依据
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 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 能治内。内服汤药与穴位敷贴同样的通过经络“内联脏腑、 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 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 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剂型
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 的含药涂膜剂,为一种新颖的骨架型经皮给药,使用时涂于皮 肤特定穴位上。 贴膏剂: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 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 物等特点,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外用中药新剂型。 药袋: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 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 后更换。 磁片: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的和穴位 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贴敷于相应穴位。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4
4. 神阙穴和涌泉穴为敷贴的常用腧穴。
(二)敷贴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 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 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 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 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 药物调和后再用。
ppt课件 15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 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 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 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 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敷贴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
ppt课件 10
2、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 进行治疗。 3、糊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 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 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
ppt课件
11
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 软膏。
5 、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 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 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 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 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 穴。
油调敷贴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ppt课件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1 、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 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 的药丸,贮存备用。
ppt课件 12
二、操作方法
ppt课件 13
(一)选穴处方
腧穴敷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通过辨证选取敷贴的穴位。腧穴力求少 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病变局部的腧穴敷贴药物。 2.选用阿是穴敷贴药物。

穴位贴敷疗法和隔物灸法的临床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和隔物灸法的临床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和隔物灸法的临床应用1. 穴位贴敷疗法的定义及原理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其基本理论是通过在人体穴位上敷贴药物,使药物通过经络透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体经络系统是一种专门为药物传递而设立的通道,是肝脾肺三脏的生化反应器,具有贮存药物、传导能量和调控机能等多方面的作用。

2.药物通过细小的微血管进入穴位,可以迅速渗透到人体的深层组织,贯穿经脉穴位,作用部位更加精准。

3.多种穴位贴敷疗法的药物,都是由中药配制而成,较为温和,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2. 穴位贴敷疗法的分类及临床应用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分为温灸法、艾灸法、热敷法和贴敷法等多种。

其中,艾灸法和针灸疗法的配合使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如以下几个方面:1.内科疾病:适用于肝病、胃病、风湿骨病、痛经等疾病的治疗和改善。

2.妇科、产科:对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妇科疾病有效。

3.皮肤病:可以治疗痤疮、湿疹、皮肤瘙痒等疾病。

4.咳嗽、感冒等呼吸系统病症的治疗。

总的来说,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伤,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疗效,并减少人工干预的负面影响。

3. 隔物灸法的定义及原理隔物灸法,是一种针刺或灸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灸或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的畅通程度和平衡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主要作用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灸或刺激穴位,可以有效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达到整体的调理作用。

2.隔物灸法可以调整人体气血两方面的阴阳平衡状态,增强人体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

3.配合针灸或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使疗效更为显著。

4. 隔物灸法的分类及临床应用隔物灸法主要分为针刺和灸法两种,灸法可以进一步分为温灸和冷灸两种。

其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下面几个领域:1.针灸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痛、失眠、肌肉酸痛等。

穴位贴敷的制作与用法

穴位贴敷的制作与用法

寒贴
【制作方法】白芥子6克、延胡6克、细辛6克、制甘遂3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生姜调和,制成药饼。

贴于百劳、肺俞、膏盲。

大伏天开始贴治,隔7~10天贴一次,直至末伏结束,共贴3年。

【主治】用于寒性哮喘、咳嗽、喘证。

热贴
【组成】麻黄6克、生石膏20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白果10克、甘草5克、苏子10克。

研末,醋调备用。

【用法】三伏天敷贴。

用时每次用醋将上药末调成糊状,用胶布固定穴位,可选用肺腧肾腧定喘大椎等,每穴用药末3克,每周贴一次,连贴7~8次。

虚贴
【组成】制附片10克、川乌10克、肉桂5克、桂枝10克、细辛5克、干姜6克、蜀椒6克、天南星10克、吴茱萸5克、补骨脂10克,上药洗净,麻油1000毫升浸1夜,煎熬去渣,入乳香、没药各10克,受膏成膏药。

【用法】伏天外贴,穴位取肺俞,每次2~3次。

【主治】温阳散寒,温肺化饮。

用于阳虚寒饮之寒哮。

肺脾两虚型喘证
【制作方法】五味子3g 白芥子4g 白术3g 半夏3g 当归3g 细辛1.5g
【制作方法】姜汁调和,贴于大椎、肺腧、脾腧、中脘、命门
肾虚型喘证
【制作方法】五味子3g 淫羊藿3g 肉桂3g 甘遂1.5g 细辛1.5g
【制作方法】姜汁调和,贴于大椎、肺腧、肾腧、命门
过敏性鼻炎
【制作方法】白芷3g 白芥子3g 荆芥3g 苍耳子3g 细辛1.5g 辛夷花1.5g
【制作方法】姜汁调和,贴于大椎、肺腧、肾腧、命门
虚寒型胃脘痛
【制作方法】吴茱萸3g 高良姜3g 香附1.5g 山茱萸3g 枳实3g
【制作方法】酒调和,贴于中脘、天枢、足三里、胃腧。

穴位贴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部位、做好解释,协助病人取舒适体
不适扣 2 分,未保暖遮挡各扣 1 分

位,暴露敷药部位,保暖,注意遮挡
程 2. 定穴:再次核对,确定俞穴部位,按取穴 5 确定穴位不对扣 5 分,穴位不准扣 3
60
方法,确定穴位或部位
分,未说明方法扣 2 分
分 3.清洁皮肤:再次核查患者、部位,用生理 5 未清洁扣 5 分,核查不全 1 处扣 1
回 1.每日敷贴 2h。原则不固定贴某穴,以免局

部过敏,起水泡。

题 2.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敷药后适当按摩敷
5
药穴位,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现
分 象,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生,配合处
理。
3.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
盐水棉签清洁皮肤
分。
4.贴敷:核对药物,取适量药物摊于大小合 10 未核对扣 5 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2
适的胶布上
分。
5.再次核对患者、药物、穴位,将摊有药物 25 未再次核查 1 处扣 3 分;贴敷穴位
的胶布贴在穴位上。
不对扣 10;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6.敷药毕:
8 体位不舒适扣 3 分;未询问患者感
分,未解释扣 2 分
20 史及药物过敏史 6
分 (2)患者体质及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心
理状况
(3)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4.洗手、戴口罩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扣得 分分
5.用物准备:治疗盘、药膏、生理盐水、棉 签、胶布、弯盘、剪刀、必要时备屏风
少一件或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5
操 1. 携用物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5 未核对扣 5 分,未解释扣 3 分,体位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

穴位敷贴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症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贴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1.前天柱穴贴敷:前天柱穴位于手臂内侧,肘尖延长线与掌心相交的位置。

用温水将手臂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前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2.足三里穴贴敷: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3寸的位置。

用温水将小腿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足三里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3.内关穴贴敷: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的正中线上,掌侧突骨的一横指之上。

用温水将手腕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内关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4.后蒸腾穴贴敷:后蒸腾穴位于足背外翻腰窝中央。

用温水将足背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后蒸腾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5.天柱穴贴敷:天柱穴位于颈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一横指的位置。

用温水将颈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6.翳风穴贴敷:翳风穴位于肩胛骨下缘与脊柱外侧缘的中间,第三胸椎棘突下一横指的凹陷处。

用温水将肩胛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翳风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穴位敷贴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穴位可以选择。

贴敷穴位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疾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贴敷的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可以每天贴敷1-2次,每次持续10-30分钟。

在贴敷的过程中要保持坐姿放松,不要过度活动,以免贴敷部位受到影响。

此外,为了增加穴位敷贴的效果,有时还可以在贴敷的过程中使用一些辅助疗法,比如在贴敷前先用温水泡脚、热敷或按摩贴敷部位等。

穴位贴敷技术

穴位贴敷技术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六.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
症,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六.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 6.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操作
•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 8.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
,安排舒适体位。
• 3.更换敷料,以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 皮肤上的药渍,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结果 。
操作
•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 纸,用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涂抹于棉纸 上或薄胶纸上,厚薄适中。
• 5.将药物敷贴于穴位上,做好固定,为避免 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 覆盖,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八、注意事项
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 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6.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 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八、注意事项
7.使用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 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 医生,配合处理。如出现小的水疱一 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 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 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毒敷 料,防止感染。
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1.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 等肺系疾病:
治法:温经散寒 药物:白芥子21g,元胡21g,细辛12g,甘遂12g 取穴:主穴:肺俞、心俞、膈俞;加减:喘息严
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 嗽痰多者加脾俞;肾不纳气动则气喘者加 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者加天突。 本法还可用于虚寒型的过敏性鼻炎。

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法
冰片、麝香、丁香、肉桂、细辛、白芷等。 2、多选气味具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生南星、 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子、大戟等。 3、用醋调敷贴药: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 用酒调敷贴药: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 用由调敷贴药:润肤生肌等作用。
(二)药物的制作
1、丸剂 2、散剂
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法是指在某些腧穴上敷贴药物,通过药物
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用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腧穴,引起局部皮肤发 泡化脓形成“灸疮”,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 也称发泡疗法。 药物敷贴于神阙穴,称敷脐疗法。
药物敷贴于涌泉穴,称足心疗法。
穴位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有通过皮肤组织对
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物效应,因而有双重 治疗作用。 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 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的分解破坏, 从而使药物保持更高的有效成分,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 还可以避免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一、敷贴药物
(一)药物的选择
1、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姜、葱、白芥子、花椒、
3、糊剂
4、膏剂
5、饼剂
二、操作方法
(一)选穴处方
1、病变局部
2、阿是穴
3、经验穴 4、神阙穴和涌泉穴为常用穴
(二)范围
适应范围广,如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三
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 (二)处方示例 1、面神经麻痹:用马钱子片敷贴在下关、颊车等穴。 2、过敏性鼻炎: 2、支气管哮喘: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 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 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 子、大戟等。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 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 醋调敷贴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 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
❖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止痛作用,虽用药缓,可激其性;
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 疗法或脐疗。
如:小儿脐贴
若将药物贴敷于涌泉穴,通过足部吸
收或刺激足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足心 疗法、脚心疗法或涌泉疗法。
作用原理及特点
腧穴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 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也就是中药透皮作 用,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 用。
穴位贴敷法
中医适宜技术
【概述】
腧穴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 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 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垠、 斑蟊、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 捣碎 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
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 “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
俞、心俞、膈俞处,最后用胶布固定。一般 贴敷6~8小时,如果敷后局部有烧灼疼痛难
忍感,可提前取下。如果局部只有发痒、发
热等感觉,可多贴敷几个小时,或等药物干 燥后再取下。每隔10天贴敷1次,即初伏、 中伏、末伏各1次,1年共敷贴3次。一般连 续敷贴3年。
3、口疮
❖ 取穴:涌泉(双)。
❖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贮瓶备用。贴敷 时取药末10克,加入鸡蛋清或醋适量,调如 糊膏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即 可。每次敷贴12~24小时,每日1次。亦可将 吴茱萸末用鸡蛋清调和为丸如蚕豆大,分贴 于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即可。每穴每次贴 药1丸,每2天敷贴1次

穴位敷贴操作方法

穴位敷贴操作方法

穴位敷贴操作方法
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热敷物,以达到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材料:选择合适的药物或热敷物,如贴膏、贴剂、热敷贴、艾叶等。

2.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参考相关的中医书籍。

3.清洁穴位:使用清水和肥皂或酒精棉球清洁选定的穴位,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涂抹药物或敷贴物:将药物或敷贴物均匀地涂抹在穴位上,或直接将药物或敷贴物贴在穴位上,保持尽量贴紧。

5.固定穴位:使用透明胶布、纱布或绷带固定药物或敷贴物,确保其不易脱落。

6.根据需要持续时间: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让药物或敷贴物暴露在皮肤上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一整夜。

7.移除敷贴:根据药物或敷贴物的说明,适时将其从穴位上移除,并清洗皮肤。

重要提示:在进行穴位敷贴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确保选择合适的穴
位和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潜在的副作用。

此外,敷贴时应注意避免过强的刺激或损伤皮肤。

穴位贴敷ppt课件

穴位贴敷ppt课件
故先取其外。病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 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 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 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11/22/2019
8
理论依据: 药同内治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均 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降沉 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互配伍 组合以祛除病邪。
11/22/2019
11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 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也就是所谓“外治之 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耳。”穴位敷贴临床常用药物大致可分三类:
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 樟脑、皂角、乳香、没药、花椒、肉桂、细辛、白芷、穿 山甲、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 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 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
11/22/2019
13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 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 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 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 防腐,并能矫味。
11/22/2019
12
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 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 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 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戟等。此类药物 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 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 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 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

评估
病室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
心理状况,是否妊娠。 患者体质及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二、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常用赋型剂 赋型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洗手, 因此,赋型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 的效果。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二、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生姜汁:性味辛、温。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 蒜汁:性温味辛。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置各 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稠 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为 软膏外敷。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的药物 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 并能矫味。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 矫味矫臭。可起到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促使药 物更好的渗透吸收以发挥作用。 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 肿、解毒、散淤止痛、矫味矫臭作用。应用醋调和贴敷药, 可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
二、临床应用—常用敷贴方法
敷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范 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之,并以纱布、医用胶布 固定。每次敷药的时间宜据具体病症、所用药物而定,一般 来说,在所敷药物干燥后予以换敷较宜。 贴法:此法亦较常用。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 包括将丸剂用胶布粘贴于所选处。操作简便,多可令病家自 己进行。贴法保持时间较长,可2—4天换贴一次。 填法:本法仅用于神阙穴,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填药量 根据病症,年龄及药物而定。填药时间隔日或隔二日一次。 覆法:指用较多量药物的生药剂、糊剂或药饼,覆盖于病灶 (包括体表病灶反应区),之上,加盖塑料薄膜,用纱布、 胶布固定,覆法用药部位较大,故多用于阿是穴。 涂法: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等涂擦于穴区。也包 括用毛笔或棉签浸湿后略蘸药粉涂敷于穴区。此法用药量少, 适于小二或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涂。

穴位贴敷法ppt

穴位贴敷法ppt

PART 06常见意外应急预案
1.过敏 若病人出现局部皮肤异常(如骚痒、发红、水泡)等临 床表现,应立即停止。用温水洗净局部皮肤,并严密观 察。若发生全身过敏不适,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做相应 处理。 2.水泡 贴敷处出现水泡,处理措施同烫伤。
感谢观看
【中医文化 文化传承】



谢 阅 读
谢 阅

PART 02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大 胆探索,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 也用于其他疑难病种的治 疗。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 果,不仅有止痛之效而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在科技日新月异 的今天,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穴位贴敷疗法注 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 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 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 器具。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穴位贴敷疗法
目·录
壹 穴位贴敷概述 贰 穴位贴敷起源及发展史 叁 穴位贴敷原理及特穴位点 肆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伍 适应证及禁忌症 陆 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穴 位 贴 敷
PART 01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 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 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 “"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原 理 及 特 点
PART 03 穴位贴敷的原理及特点
原理
口穴位贴敷的机理,与西医学的透皮给药技术颇 有相似之处。通过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经皮肤吸 收,极少通过肝脏代谢,也不经过消化道,避免 了肝脏及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 因而保持了更多有效成分,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 良反应的发生,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本法一 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方便,对于 衰老、稚弱、药入即吐患者尤为适宜。

敷贴疗法及应用

敷贴疗法及应用

42
十、掺法:指将药物研细,取少量掺在膏
药(一般指硬膏药或膏药胶布)上,再贴敷穴位的 一种方法。由于膏药或膏药胶布,均系固定药 方配制而成,通过掺加药物,有利于辨证施治 ,提高疗效。
精选课件
43
四、注意事项
一、选准穴位,注意体位 穴位敷贴疗法是以穴位作为治疗区域,选 好选准穴位十分重要。敷贴穴位在选择时 ,除了和其他刺灸疗法一样,据症 情予以最佳处方外,还应注意,穴 位不可选得过多以及少选关节或其 他活动度较大的部位的穴位,以避 免贴时容易脱落。
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
之,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
。每次敷药的时间宜据具体病症、
所用药物而定,一般来说,在所敷
药物干燥后予以换敷较宜。
精选课件
34
二、贴法:此法亦较常用。多指用膏药
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包括将丸剂用 胶布粘贴于所选处。操作简便,多可令 病家自己进行。贴法保持时间较长,可2 ~4天换贴一次。
精选课件
44
其次,穴区要选准,尽量采用 体表标志。在敷贴时,根据穴位所 在部位,分别要求患者保持平卧、 正坐、俯首、平肩等正确姿势, 使之能敷贴稳妥,防止药物流失。
精选课件
45
二、局部清洁,预防不良反应
在药物敷贴之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 或用75%酒精消毒。这有两个好处, 一是,尽管穴位敷贴的药物对皮肤刺
到事半功倍之效。
精选课件
12
目前,已将预防对象进
一步扩展至痛经、纠正胎位以预防
难产等更多方面。从现有趋势看,
穴位贴敷疗法防治病种,尚在增
长之中。
精选课件
13
二、疗效得以科学验证
多途径验证穴位敷贴法的防治效果,是近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穴位敷贴
操作方法—贴法
贴法较常用。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包括将丸剂用 胶布粘贴于所选处。操作简便,多可令病人及其家属自己进行。贴法 保持时间较长,可两天换贴一次。
➢ 穴位敷贴
操作方法—敷法
此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范围可大于 穴区,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固定,每次敷药时间根据患者 病情和所用药物而定,一般来说,在所敷药物干燥后予以换敷较宜。
➢ 穴位敷贴
操作方法—填法
本法仅用于神阙穴,将药膏或者药粉填于脐中,填药量据 病症、年龄及药物而定,填药时间隔日或隔两日一次。
➢ 穴位敷贴
操作方法—熨帖法
有两法,一为用治疗药物切粗末炒热布包,乘热外贴 穴位;二是在敷贴的同时,予以加热。此法将药物作用 和温热作用结合在一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穴位敷贴
施术后处理
➢ 穴位敷贴
注意事项
✓选用膏药敷贴,应掌握好温化膏药的温度,以防烫伤 或贴不住。 ✓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敷贴时选穴不宜过多、面 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发疱过大或发生药物 中毒。 ✓久病体弱以及有严凡用溶剂调敷药物,需现用现调配, 以防蒸发。而且要调配好药物的干湿度,过干、过稀均 不易贴稳。 ✓重心脏病、肝病者,敷贴的药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 过长,而且在贴药期间要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能用汽油或肥皂等刺激性物 品擦洗。
➢ 穴位敷贴
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可以耐受 为度。对于老年 、儿童、体质偏虚者可以适当缩短。贴敷时间出 现皮肤过敏,难以耐受的瘙痒、疼痛感觉者应该立即终止贴敷。
➢ 穴位敷贴
适应范围
本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仅能够治疗某些慢性病,而且还能治 疗一些急性病。适应病症主要有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 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 症、腹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牙痛等。同时还可用于 防病保健。
➢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法是指选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在相关穴位 上敷贴,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既有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的药理作用,同时又可 避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穴位敷贴法 具有简便、效显、经济、安全、副作用小、适应证广等优点, 为中医的外治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 穴位敷贴
3、皮肤出现小水疱,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 然吸收。水疱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疱下端挑破,排尽疱液, 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 疱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如果水 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 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
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疱、微痒、烧灼 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 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 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若出 现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 穴位敷贴
1、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于正常现 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 物,及时终止贴敷。 2、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 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 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