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镕《第二弦乐四重奏》的音高组织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忠镕 《 第二弦乐四重奏 》的音高组织分析
牛 林( 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 4 1 0 0 0)
【 摘 要】 作为当代中国杰出的音乐创作大家,罗忠铬先生在其 《 第二弦乐四重奏》中,以一个原始的十二音序列为基础,在保持作品
整体音响同质性的同时 ,对原型序 列进行了多种变化处理 ,使 其成为一部音乐表现 力极其 丰富的十二音作品 。本文从 两个方 面论述作 品的音高组织逻辑 :其一 ,该作 品采 用的各种 序列再 派生的方式 ;其二 ,五声性四音组即音级集合 【 4 —2 3 】 在作 品中的作 用。
除上述几篇论文外 ,郑英列先生编著的 《 序列作曲教程 》 ( 2 0 0 6 ) ( 以下简称为 《 教程 》 )中提 出了六种序
列再派生方式 , 分别是 “ 原型基础上的重新排列” 、 “ 互插式变体” 、 “ 拼接式变体 ” 、 “ 轮转式变体” 、 “ 循环式变体”
以及 “ 动机贯穿 式变体” ,该书中还提出 : “ 序列的变体当然远不只上述这六种” 。[ 5 1 1 6 5 - 1 7 1 《 教程 》中的这部分 内
品放在作曲家创作 的五声性十二音作 品的系列作品中进行分析 ,同时对该作品的序列特点 、如何规避完整的五 声音阶以及序列在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提出了单一序列的结构 、组合性重叠序列的结构以及
非组合性序列重叠 的结构 。[ 3 该文有助于笔者清楚地 了解罗忠铬先 生运用五声性十二音序列技法进行创作的发
《 第二弦乐四重奏 》创作于 1 9 8 5 年 ,此曲的独特之处在于作曲家成功地将西方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法与中国 的传统吹打乐种 “ 十番锣鼓 ”中的等差数列节奏模 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该 曲在原型序列的设计方 面与早期的
作品也有所不 同,其音调虽具五声性特征 ,但又明显地规避完整的五声音阶 ,即整个序列中没有在任意连续的 五个音上形成完整的五声音阶 ,因此被认为是一部非调性五声十二音作品。 作 品 自首演 以来 ,国内已先后有多位学者对其进行分析 ,每篇文章的分析角度略有不同,其中几篇侧重分 析作品的十二音序列特点及其用法的论文对笔者撰写此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郑英烈先生 ( 1 9 8 8 ) 从 “ 形态” 的角度对作品的序列原型进行了多种可能性的解释 , 从而指 出该部作品的原型序列 同时兼有 “ 调性” 、 “ 对称 ” 、 “ 五 声” 、“ 可组合性”等多种特点 ,这为笔者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序列特点提供了很好的理 论基础 ,该文也是 国内 第一篇研究此部作品的论文 ,对后人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 韩焱 ( 2 0 0 4 )同样对该部作品的序列特点 、序列 在作品中的使用情况 以及作品的结构进行 了分析 ,除此之外还关注 了作品中所使用的复调技法 、节奏特点等问 题; ¨ 薛谨 ( 2 0 0 4)的文章虽然不 是一篇 专门分析 《 第二弦乐四重奏 》的论文 ,但是在 文章中,将该部作
容为本文第一部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基础 。 综合上述研究文献 ,总体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其一 、针对序列本身进行分析 ,包括序列的特点以及在 作品中的使用情况等 ; 另一方面则关注作品中使用的等差数列节奏模式以及其他节奏 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 重点分析该作品的音高 组织 ,其 中包括两部分内容 : 第一 、作品中使用的各种序列再派生技术 ; 第二 、五声性 四音组即音级集合 【 4 —2 3 】 在作 品的不同层次所发挥的作用。在整部作品中,作曲家并非 自始至终严格地使用 序列的四种形式,而是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对原型序列进行 了各种变化处理 ,这些独特的处理方式仍值得深 入研究。笔者将试图通过以上研究来填补对此作品中的音高组织进行侧重分析研究的空 白。
[ 关键词】第二弦乐四重奏;五声性序列… ;音级集合[ 4 —2 3 】 ;截段;严格序列;序列派生体 【 中图分类号】 J 6 1 4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9 6 6 7( 2 0 1 6 ) o 3 一o 1 0 3 一o 8
引 言
作为我国五声性十二音创作领域 的开路人和创新者 ,罗忠锫先 生在这个领域所取得 的成就是有 目共 睹的。 他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创作 了一系列优秀的五声性十二音作品,在如何将十二音技法与我 国传统的五声调 式相结合方面做 出了重要贡献 ,其代表作有 : 歌曲 《 涉江采芙蓉 》 ,此曲也是 罗忠铬先生创作的第一首五声性 十二音作品 ,之后又陆续创作了 《 暗香 》 、《 琴韵 》以及晚期的 《 第二弦乐四重奏 》 、《 第三弦乐四重奏 》等。
作者简介 : 牛 林( 1 9 8 3 一 )。男,安徽芜湖人,硕士 。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教学。
音乐 与表 演 MUSI C &P ERF ORMANCE
Hale Waihona Puke 2 0 1 6 — 0 3 音 乐 创 作 理 论 与作 品 评 介
1 0 3
制全曲的紧张度这一问题进行 了深入的探讨,该文章从多个角度阐释问题的研究方式给予笔者很大的启发。l 4 l
展和演变过程。
此外 , 有些文章虽然不是以作品中的十二音序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 如王瑞 ( 2 0 0 3) 以作品中的 “ 时序控制”
作为研究对象。该文研究 了作品中使用的等差数列节奏逻辑以及节奏 、节拍等微观方面的设计 ,从而对如何控
收稿 日期 :2 0 1 6 - 0 1 —1 8


序列再派生 的技术手段
罗忠镕先生的 《 第二弦乐四重奏 》是一部采用五声性十二音进行创作的序列音乐作品 ,但该作品有相 当一 部分没有严格遵循序列音乐写作原则进行创作 ,而是在十二音写作思维 的控制下 ,通过使用序列的四种形式 以 及各种序列再派生的手段生成作品的旋律 、和声 以及各种对位化的线条,有时对原始序列 的改变 已经到了相 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