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5年天津文综,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 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 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解析:D 由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 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议定,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项错误;群臣 的议政为皇帝的裁决提供帮助,但“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并不能起到 限制皇权的作用,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 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D项正确。
必修部分
第一模块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知识框架
主题线索 知识重点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 演变历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其基本特点。 主要表现: (1)早期政治制度:商周时期,形成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将政治隶属关系与 血缘关系相结合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框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形 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政治体系;唐宋时期,形成以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为 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古代政 治制度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 制度走向衰落。
高考教材连线
深化教材 对接高考
概念阐释
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
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 意性。
而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 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家国合一,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5)影响
①保证了各级嫡贵长族子在继政承治制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内部的稳定和团
结。
②容易导致分裂和宗派势力,重男轻女,等级观念等。
统治集团
重点识记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人民渴望统一
解析:D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了分封制,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依托的,故A 项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B项“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反映的是宗法制影响下 的家谱意识;C项“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反映了统治权在家族内继承,折射出宗法 制观念;“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反映了一种选人用人观念,不能体现宗法制 及其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
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重点识记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方式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2.西周的分封制
统治区。域
②后期:王权衰弱,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 上的矛盾。
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2)含义:用
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规定父宗系族血内缘的关嫡系庶系统,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特点:
(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2)概况
①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 和古代帝王后代。
②义务:诸侯为周天子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功再臣分封,可以
、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等(诸侯国独立性镇大守)。疆土
设置官员
(3)影响
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
【解答】 (1)明问题,找条件:据材料首先判断周代政治制度指的是西周的分封 制、宗法制,秦代政治制度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者之间的“主要差 别”关键是找准比较的角度。 (2)提信息,找关键: ①说明西周政治制度以血缘亲疏为基础,并且地方政权带有很强的独 立性。 ②说明秦代建立统一王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官僚政治三位一体。 (3)联所学,找关联:从西周封建到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使统治者实 现了权力的集中,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是历史的进步。 【提示】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 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 央集权将继续存在。当前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考情分析】 (1)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地方制度的基础,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是高 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2)皇权至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虽然也有谏议制度,但是, 专制制度的本质就已决定这一制度的效能有限,很多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认识这一 本质特点。 (3)“分权于下,集权于上”是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手段,这是 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
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大意为:天子与不同爵位的贵 族在朝会时处在不同的位置。由此可知,周代贵族在朝会的时候有尊卑之分,这反 映的是分封制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秩序,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中 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
要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①西 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②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 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 差别。
角度二 宗法制的影响。从图片右边的文字解释可知,周武王死后,不是由其拥 有丰富施政经验的弟弟继位,而是由其幼子继位,反映了当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宗法制的影响上。
【典例1】 (2015年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典例 2】 (2014 年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 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解析:A “‘宗’是一个会意字”“象宫室屋宇之形”等信息说明“宗” 与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宗庙相关。“宗”的甲骨文包括“ ” 和“ ”,“ ”在“ ”之内,说明“ ”是指房屋,“ ”则是供奉祖先 的牌位,故 A 项正确。“皇帝”最早出现于秦代,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 时期,而甲骨文出现于商代,B、D 两项均不符合逻辑。青铜兵器是从狩猎工 具发展而来的,与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宗庙无关,C 项错误。
【高考体验】
1.(2015年海南历史,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解析:A 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废除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 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A项正确,B项错误;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 土地国有制度,而秦朝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C项错误;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 础,随分封制度于春秋战国时期瓦解,D项 错误。
考点小结
要点史料探究
要点一 分封制 史料
研析史料 探究重点
【问题】 指出图示中同姓与异姓封国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点, 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
【解答】 (1)明问题,找条件:“问题”包含两个——“特点”和“统治策略”, 二者是递进关系。注意“特点”的答案限定是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再从这 些特点出发去考虑西周统治者的统治策略。 (2)提信息,找关键: ①从图中文字信息分析数量上的特点,由“周王室贵族”“武王弟”“成王 弟”“周公长子”可知,西周封国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②从图示封国地域分布来看,同姓封国多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依据以上特点可知,西周统治者的统治策略是通过同姓亲族来巩固拓展自己的 统治,体现出依靠血缘纽带来维系政治统治的意图。 (3)联所学,找关联:分封制、宗法制是西周最主要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体现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的明显 特征。 【提示】 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 地,或居于战略要地。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深化拓展】 社会转型视角中的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度 1.地方单位:邦国——郡县 2.行政特点:分权——集权 3.产生方式:世袭——任命 4.任职时间:终身——任期 5.高度集权:没有——实现 6.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7.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8.选官标准:血缘——才能 9.经济来源:封邑——俸禄 10.历史影响:造成割据——巩固统一
与政治稳定。
(2) 商鞅变法 以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3)公元前221年,秦王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
朝——秦朝。
嬴政
2.内容
(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
”,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
(2)中央官制:设丞相、御史大始夫皇和帝太尉,丞相之下有

(3)地方官制:郡县制。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最新考纲展示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最新考纲展示
最新考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程识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 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及其影响
【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 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诸卿
①郡守:主持全郡政务,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
汇报工作。
②县令: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丞相
3.特点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机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郡守和县令均由 皇帝直接任命,实现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官僚政治取 代贵族政治。 4.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易形成暴政,加重人民的负担,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 激化。
教材经典
【命题素材】 (选自人教版)
【考情分析】 角度一 分封制下的贵族等级制度。图片中年幼的周成王居中而立,其他人弓 腰侍之,反映了分封制下的贵族等级制度,这也是高考对分封制考查的主要角度。
【典例】 (2015年江苏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
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
3.(2014年天津文综,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
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
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C 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受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 地方割据势力等”的制约,这实质上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后果,故选C项。君主 专制被推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A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 涉及中央集权体制被破坏,B项不正确;D项与题干中“实质”这一限定 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