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答案解析(2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
29
一、单选题(共40题)
1.山水画“六要”即:“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是谁提出的()。

A:关仝
B:董源
C:荆浩
D:巨然
【答案】:C
【解析】:C选项,荆浩著《笔法记》一篇,系统地论述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准则。

指出艺术形象有“真”与“似”之分,认为“似”是“得其形而遗其气”,而“真”则“气质俱盛”。

在《笔法记》中提出山水画“六要”即:“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综上,C选项正确。

A选项,关仝在北宋时与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

传世作品有《关山行旅图》与《山溪待渡图》,故排除。

B 选项,董源作为南唐的画家,董源开创了江南山水的表现方法,即山峦平缓,水面开阔,其间点缀山村渔舍。

在笔墨技巧上,创立“披麻皴”技法,故排除。

D选项,巨然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有《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之妙,而关键在于阿睹(眼)中的画家是谁()。

A:陆探微
B:曹仲达
C:张僧繇
D:顾恺之
【答案】:D
【解析】:D选项,顾恺之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

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之妙,而关键在于阿睹(眼)中。

因此他一反汉魏古拙之风,专重传神,点睛最妙。

年轻时曾为建业(今江苏南京)瓦棺寺作摩诘像壁画,当众点睛,观者如堵,施舍钱顷刻超过百万,从此他的名声远扬四方。

综上,D选项正确。

A选项,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创造出“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故排除。

B选项,曹仲达,中国南北朝北齐画家,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梵像,被誉为“曹家样”。

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故排除。

C 选项,张僧繇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人物动态速写技法》的教学难点的是()。

A:掌握动态速写的构图方法
B: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比例
C:了解速写工具材料的使用
D:掌握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
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

题干中“掌握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属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属
于难点。

D项正确。

A、B、C三项:属于理论层面属于教学目标中相
对较简单易懂的知识。

与题干不符,排除。

4.如图3,作品《我和我的村庄》的作者是()。

A:安格尔
B:毕加索
C:马蒂斯
D:夏加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画派夏加尔的作品。

《我和我的村庄》是夏加尔表现思乡主题的作品。

A项:安格尔,代表作品《泉》。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毕加索,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马蒂斯,代表作品《红色和谐》。

与题干不符,排除。

5.中国书法艺术中,“蚕头燕尾”形容的是哪一种书体的笔画特征()。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书法体的笔画特征。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代表作有东汉时期的《张迁碑》、《曹全碑》等。

故B项正确。

A项: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属于大篆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为李斯所创,它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称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故与本题不符,排除。

C项: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故与本题不符,排除。

D项: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
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书的特点为:大小相兼。

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

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

故不符合题意,错误。

6.“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A:创设情境──分析评论──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B: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C: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创作练习
D:观察作品──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答案】:B
【解析】:B选项,“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综上,B选项正确。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主要社会功能的是()。

A:认识功能
B:教育功能
C:审美功能
D:感知功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术的社会功能。

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A、B、C 三项:均属于美术的主要社会功
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感知功能不属于美术的主要社会功能。

与题干相符,当选。

8.《泼墨仙人图》的作者是()。

A:徐熙
B:粱楷
C:马远
D:苏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泼墨仙人图》是南宋画家梁楷代表作品,也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

梁楷多以佛教禅宗人物或文人雅士为题材,善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活灵活现地创造了一个烂醉如泥、憨态可掬的仙人形象。

B项正确。

A项: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

擅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在画法上他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的表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赋色。

徐熙所画花鸟,其妙与自然无异。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形容其画称:“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后人将其与后蜀黄筌并称为“黄徐”,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称,为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之代表。

徐熙代表作品有:《玉堂富贵图》、《石榴图》、《春燕戏花图》。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马远,
南宋画家。

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其中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

马远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
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
特色。

构图上多用边角形式,夏圭则常以半边景物表现空间,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其代表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在书法上他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代表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祭黄几道文》等,其中《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在绘画上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9.下列哪一项教学活动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A:十二生肖主题的软陶创作
B:近现代艺术大师油画作品欣赏
C:用点线面创作一幅单色绘画作品
D: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步骤
【答案】:B
【解析】:B选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
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近现代艺术大师油画作品欣赏属于该领域。

综上,B选项正确。

A选项,十二生肖主题的软陶创作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故排除;C选项,用点线面创作一幅单色绘画作品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故排除;D选项,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步骤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项。

10.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A:《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答案】:A
【解析】:隋朝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故正确答案为A项。

11.如图3,该作品的作者是()。

A:康定斯基
B:毕加索
C:达利
D:蒙德里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抽象主义画作的代表画家。

图3作品为《百老汇爵士乐》,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

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它们由小小的长
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分割和控制着画面,是一副冷抽象画作。

这是蒙德里安在纽约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蒙德里安,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德士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

他还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故D项正确。

A项:康定斯基,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是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也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

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享有“当代艺术魔法大师”的盛誉。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现代文艺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达利作为该运动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对象。


利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

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

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

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代表作为《记忆的永恒》。

与题意不符,排除。

12.黄色的补色是什么色()。

A:橙
B:绿
C:紫
D:黑
【答案】:C
【解析】:位于十二色相环任何一条直径两端的颜色互为补色。

补色的特点是,当互为补色的两个颜色混合时,会产生黑浊色;当互为补色的两个颜色并列时,对比效果强烈耀目,最容易刺激人的视觉感官,比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综上,C选项正确。

1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是()。

A:多标准评价
B:多主体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选拔性评价
【答案】:D
【解析】:《中长期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故正确答案为D项。

14.下列选项中,对高更绘画的典型风格描述不恰当的是()。

A:追求表现生命本源
B:具有粗犷,奇异的倾向
C:借鉴了东方绘画
D:表现都市生活景象
【答案】:D
【解析】:知识点:19世纪欧洲美术中对高更绘画风格的理解。

保罗·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高更画作多描绘岛民原始风俗与仪式,追求表现生命本源,人物造型浑厚丰实,具有粗犷,奇异的倾向。

借鉴了东方绘画,色彩大面积平涂,线条轮廓醒目,富于象征意味和装饰效果,对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影响较大。

由此,选项中A、B、C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表现都市生活景象不属于对高更绘画的典型风格描述。

与题干相符,当选。

15.最能体现印象主义绘画特征的作品《日出?印象》的作者是()。

A:毕沙罗
B:莫奈
C:雷诺阿
【答案】:B
【解析】:《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

故正确答案为B项。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是()。

A:圣彼得大教堂
B:巴黎圣母院
C:米兰大教堂
D:科隆大教堂
【答案】:A
【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的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

哥特式艺术开始于法国巴黎及其附近的地方,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师利用罗马式建筑中曾出现的矢状券,并把过去所有的拱架加以改进,产生了作为骨架的曲肋拱,并使其向上延伸,利用尖拱使它的跨度可以大小自由,整个建筑内部几乎没有墙壁,骨架之间是一个个又高又大的窗户,这就使其内部既高大而又明亮,再加上从窗子的彩色玻璃画上投过来的富有变化的彩色光纤,使人产生一种腾空而起,飞向天国的神秘的宗教情感。

最典型的代表有: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

故B、C、D项表述正确。

A项:圣彼得大教堂,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不属于哥特
17.陶老师在摄影教学中,拟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取景方法,以下做法不适合的是()。

A:教师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B:师生一同赏析经典摄影作品
C:教师讲述摄影的历史及价值
D:请摄影家介绍取景经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由题干可知本课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取景方法,需要实践操作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

针对这一知识点采用教师讲授与示范的方式、赏析经典摄影作品、请摄影家介绍取景经验,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摄影的取景方法。

故A、B、D项做法适宜。

C项:教师讲述摄影的历史及价值,对于帮助学生了解摄影的取景方法没有帮助。

18.对下图作品说法错误的是()。

A:作品名称《马踏匈奴》。

B:它们都是采用“循石造型”的雕刻手法制作而成——在保留天然岩石造型的基础上,通过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对石头的外形略作加工制作雕塑。

C:该作品为秦代石雕著名代表作。

D:作者采用寓意手法,以战马将侵略者踏翻在地的情节,赞颂霍去病反击匈奴侵扰所建立的赫赫战功。

【答案】:C
【解析】:C选项,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石刻作品上。

此作品属著名的西汉石刻,所以该选项表述错误。

综上,C 选项正确。

A、B和D选项,对该作品的表述均正确,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9.下列选项中,搭配正确的是()。

A:蒙克——立体主义画家
B:达维特——洛可可风格画家
C:梵·高——抽象主义画家
D:库尔贝——现实主义画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画家与画派的对应关系。

库尔贝,法国画家,写实主义美术的代表。

代表作品:《泉》、《打石工》等。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D 正确。

A项:蒙克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巨匠,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蒙克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

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达维特是法国著名画家,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画风严谨,技法精工。

代表作品:《荷拉斯兄弟之誓》、《处决自己的儿子布鲁特斯》、《马拉之死》、《加冕式》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文森特·威廉·梵·高,中文又称“凡高”,荷兰
后印象派画家,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其作品受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影响。

代表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20.在为《服装色彩搭配》一课设计“导入”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

A: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B:能否完成教学目标
C:教学手段是否新颖
D:时间能否不超过5分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学设计中的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要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课题,为接下来的新授做好铺垫。

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首先需要考虑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A项正确。

B项:能否完成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流程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导入环节要完成的任务。

该选项错误。

C项:教学手段是否新颖是整个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该选项错误。

D项:教学导入应该考虑到时间不宜过长,但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该选项错误。

21.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绘画也摆脱了宗教的桎梏,空前繁荣。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涌现出一大批在绘画艺术上卓有建树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等大
师都创造出个性鲜明、体现()精神的绘画精品。

A:现实主义
B:英雄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B
【解析】:《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

故正确答案为B项。

22.张老师在《有“想法”的现代媒体艺术》一课教学时,请学生对具有实验性质的媒体艺术进行辩论。

对该教学活动较为合适的评价是()。

A:超出了高中阶段“现代媒体艺术”的范围
B: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正确认识
C:形式比较新颖,只要学生喜欢即可
D:有助于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的把握情况,以及根据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请学生对具有实验性质的媒体艺术进行辩论”环节的设置,能够通过学生的辩论,拓宽学生的艺术事业,以辩论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D项正确。

A项:“请学生对具有实验性质的媒体艺术进行辩论”没有超出高中阶段“现代媒体艺术”的范围。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请学生对具有实验性质的媒体
艺术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正确认识。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只要学生喜欢即可”,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与题干不符,排除。

23.立方体的成角透视有几个灭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题考查对透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成角透视是指客观物象(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但底面与地平面平行,视线上有两个消失点的透视现象,称为成角透视。

由于这种透视有两个消失点,也可称为两点透视。

基本规律:视平线上有两个消失点。

B 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4.在色彩的共同心理感觉中,高明度的色彩具有()的感觉。

A:重、硬、强
B:暖、硬、强
C:软、轻、弱
D:冷、轻、弱
【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高明度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柔软、明朗、
娇媚、纯洁。

因此具有软、轻、弱的特点。

综上,C选项正确。

25.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答案】:A
【解析】:吐鲁番晋墓是最早出土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的地方。

故正确答案为A项。

26.《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范宽
B:张择端
C:马远
D:夏圭
【答案】:B
【解析】:知识点:《清明上河图》的作者。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张择端,北宋画家。

擅画楼观、
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

故B项正确。

A项:范宽,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

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

用笔强健有力。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马远,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

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

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

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

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

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夏圭,南宋画家。

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

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

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

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