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变异及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6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小鼠皮肤细胞的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
D.猕猴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2.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素由谷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C.单侧光刺激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茎的生长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3.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
B.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乙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不一定最大
D.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
4.下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
C.酵母菌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
D.图示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5.取高产奶牛的耳部细胞,经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最终克隆出子代高产奶牛但是子代高产奶牛与提供耳部细胞的亲本高产奶牛的遗传性状却不完全相同。
上述克隆过程可以说明()
A.已分化的耳部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B.已分化的细胞丢失了部分遗传信息
C.已关闭的基因可以再进入活动状态
D.已缺失的基因还可以再重新产生
6.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一定共有N原子94个
②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
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O原子数目减少1个
A.①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某种蛾类的茧有白色与黄色两种,控制它们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茧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仅从N、n这对等位基因分析,Z N W、Z n W视为纯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黄茧白茧
基因型mmZ N Zˉ、mmZ N W mmZ n Z n、mmZ n W、M_
(1)杂种结白茧蛾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
(2)选取基因型为MmZ N W与MmZ n Z n的两只蛾进行杂交得到数量足够多的子一代,选取子一代的所有结黄茧的蛾,让其与子一代所有杂种结白茧蛾自由交配。
子二代出现结黄茧蛾的概率为______;子二代结白茧雄蛾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如图是某蛾的一对同源染色体(α与β)的配对情况。
若α异常,α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_______。
(4)某蛾种群中MM个体占36%,mm个体占14%,若干代后,M的基因频率为0.5,依据现代生物进化观点,该
蛾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请回答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酸奶及果汁的生产过程中常用到生物技术,请回答有关问题:
(1)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消毒、添加有益菌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营养保健品。
生产过程中把温度控制在80℃将鲜牛奶煮15min,采用的是_______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消毒,而且使牛奶中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发酵中牛奶相当于其培养基,就环境因素来说,不仅温度要适宜且还需要创造_______环境。
(2)某种果汁生产过程中,如用果胶酶处理可显著增加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果胶酶水解果胶使___________。
(3)人们通常从腐烂的水果上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其依据是:_______。
为了获得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单菌落,通常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
(4)为了提高果胶酶的稳定性和处理的连续性,可采用_______技术处理果胶酶,如常用的吸附法。
9.(10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所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能量从乙→丙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
图中未显示出的乙的同化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
(3)湿地生态系统能含蓄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4)对湿地的范围和边界进行研究属于_______水平的研究。
10.(10分)某植物的性别分化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Y和R同时存在时,植株表现为雌雄同株;不含R基因时,植株表现为雄株;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雌株。
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获得纯合植株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YyRr植株→花粉→幼苗→正常植株
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特点是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育种时,需用_______来处理幼苗,上述育种流程中得到的植株表现型及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若现只有若干各基因型纯合植株,某研究小组欲通过实验判断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步骤:取多株雄株与多株雌株进行杂交,取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的个体,让该个体进行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出现_______时,则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Y、y,R、r)独立遗传;若子代出现_______时,则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Y、y,R、r)不符合独立遗传。
11.(15分)2018年4月,(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期刊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到2100 年,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即试管婴儿技术)诞生的人数可能将达到全球总入口的1.5%---约4 亿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技术是体外受精技术________技术等人工助孕技术的俗称。
(2)体外受精首先需采集卵子,成熟的卵子能与____________ 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_____→囊胚→ _____→组织器官的分化。
(1)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
还需要提供_______以维持培养液的正常pH。
母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____________,这为胚胎在母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
(4)借助于胚胎分割技术,理论上一次可以获得多个胎儿,胚胎分割操作过程霄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将__________均等分裂。
(5)人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要维持地球的和谐有序发展,我们必须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下列结构示意图最能体现生态工程中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题分析】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题目详解】
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
B、小鼠皮肤细胞的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C正确;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C。
2、C
【解题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
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题目详解】
A、植物的生长素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A错误;
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
C、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单侧光的影响,C正确;
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茎的生长上表现为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C。
3、C
【解题分析】
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
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
【题目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竞争关系,A错误;
B、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呈现“S”型增长,甲种生物最终被淘汰,但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都受本身密度制约,B错误;
C、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但乙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不一定最大,C正确;
出生率相等,在曲线的下降阶段,数量比越来越小,说明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D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解题时需准确获取图中信息,从甲乙数量比分析它们的种间关系和数量变化。
4、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M点之前没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M点之后,开始有酒精生成,而且酵母菌的数量快速增加,说明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项错误;N点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高于M点,说明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B项正确;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细胞代谢产物不断积累,使培养液中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导致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C项正确;在发酵初期,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P点之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C
【解题分析】
A、动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全能性受限,A错误;
BD、分化过程中细胞不会丢失基因,BD错误;
C、耳部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中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将其核移植后培养成个体,则需要将已关闭的基因激活重新表达,C正确。
6、C
【解题分析】
该多肽含有88个氨基酸,故含有88-1=87个肽键,R基中氨基的数目为6-1=5个。
【题目详解】
①由上分析可知,R基中含有的氨基的数目为5个,故该多肽中N原子的数目为88+5=93个,①错误;
②根据甲硫氨酸的位置可知,去除5个甲硫氨酸需要破坏5×2=10个肽键,②正确;
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5个甲硫氨酸,会形成6条短肽和5个甲硫氨酸,这些短肽与原来的多肽相比,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6-1=5个,③正确;
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需要破坏10个肽键,即需要10个水分子参与,故会增加10个氧原子,又因为5个甲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6 1/4 1/3 缺失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最初该蛾种群M 的基因频率为0.61,若干代后,M的基因频率变为0.5
【解题分析】
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自由交配的实质是雌雄配子的结合,因此可以用配子法来解答相应的问题。
生物进化的来源为可遗传变异,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题目详解】
(1)杂种结白茧蛾的基因型有6种:MMZ N Z n、MmZ N Z N、MmZ N Z n、MmZ n Z n、MmZ N W、MmZ n W。
(2)基因型为MmZ N W与MmZ n Z n的两只蛾进行杂交得子一代(1/8mmZ n W、1/8MMZ N Z n、1/8MMZ n W、2/8MmZ N Z n、2/8MmZ n W、1/8mmZ N Z n),让mmZ N Z n(结黄茧)的雄蛾与MmZ n W(结白茧,杂种)的雌蛾自由交配,子二代出现结黄茧蛾的概率为:1/2×1/2=1/4,子二代结白茧雄蛾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mmZ n Z n:1MmZ N Z n:1MmZ n Z n,白茧雄蛾中纯合子(mmZ n Z n)所占的比例为1/3。
(3)根据题图β有一部分无法与α配对且已知α发生异常可得出:α发生的改变可能是缺失,导致对应的β部分无法与其配对。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原种群Mm的个体占50%,M的基因频率为:1/2×50%+36%=61%=0.61,后来的种群基因频率为0.5,该蛾种群M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生物变异及其进化的相关知识。
自由交配的计算是常考点也是难点,应抓住受精作用的本质为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结合。
8、巴氏消毒乳酸菌厌氧(或无氧)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瓦解,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从而提高出汁量(产量)腐烂的水果中含产果胶酶的微生物较多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固定化酶
【解题分析】
1、酸奶制备的菌种是乳酸菌,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2、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细胞间变得松散,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也使果汁变得澄清。
【题目详解】
营养成分不被破坏,这种方法称为巴氏消毒法。
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环境。
(2)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细胞间变得松散,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也使果汁变得澄清。
(3)腐烂的水果中含大量果胶,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分布较多,故通常从腐烂的水果上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可获得纯净的单菌落。
(4)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将果胶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可提高果胶酶的稳定性,并能反复利用。
【题目点拨】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分解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未利用间接群落【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根据双向箭头可知,乙是生产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余箭头应该都是指进来的,因此甲为分解者,则丙为消费者。
【题目详解】
(1)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甲为分解者;能量从乙→丙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产者同化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因此图中未显示出的乙的同化量的去向是未利用的能量。
(3)湿地生态系统能含蓄水源,调节气候,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4)对湿地的范围和边界进行研究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识记生态系统的价值及实例;识记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秋水仙素或低温雌雄同株-YYRR、雄株-yyrr、雄株-YYrr、雌株-yyRR 雌雄同株雌雄同株:雄株:雌株=9:4:3 雌雄同株:雄株:雌株=2:1:1
【解题分析】
题意分析:雌雄同株基因型为Y_R_,雄株_ _rr,yyR_。
“YyRr植株→花粉→幼苗→正常植”,属于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与杂交育种相比,“YyRr植株→花粉→幼苗→正常植”该育种方法的特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育种过程先杂交再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使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体,其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YyRr植株→花粉(YR、Yr、yR、yr)→幼苗(YR、Yr、yR、yr)→(YYRR、YYrr、yyRR、yyrr),其中为雌雄同株-YYRR,雄株-yyrr、雄株-YYrr、雌株-yyRR。
(2)若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分离组合定律。
因此,欲通过实验判断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步骤:取多株雄株(yyrr、YYrr)与多株雌株(yyRR)进行杂交,取子代表现型为雌雄同体(YyRr)的个体,让该个体进行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出现雌雄同体(Y_R_):雄株(_ _rr):雌株(yyR_)=9:4:3 时,则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Y、y,R、r)独立遗传;若子代出现雌雄同体(Y_R_):雄株(_ _rr):雌株(yyR_)=2:1:1时,则控制性别分化的两对等位基因(Y、y,R、r)不符合独立遗传。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和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相对综合,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1、胚胎移植获能桑椹胚原肠胚CO2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内细胞团 D
【解题分析】
1、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2、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
(1)供体与受体相同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植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2)胚胎在早期母体中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1)子宫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胚胎遗传性状不受受体任何影响。
1、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1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
(1)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
(1)试管婴儿技术是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人工助孕技术的俗称。
(2)体外受精首先需采集卵子,成熟的卵子能与获能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桑棋胚→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
(1)动物细胞培养时,提供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正常pH。
母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母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
(4)胚胎分割操作过程需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裂,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
(5)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可以改善功能,即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图中最能体现该原理的是D图所示。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试管婴儿技术的概念;识记早期胚胎发育的具体过程以及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识记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