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中考的重点。

通过复习,不仅要使学生识记透镜的分类,对光线的作用,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而且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

学情分析
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由感性思维慢慢的向理性思维转化,他们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有时会有一些理性的思维;学生们已经了解了透镜,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规律,加强对透镜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的分类和作用,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复习知识和习题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
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光路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和时间
引入新课一、复习与引入
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请同学们例举
它的应用?
学生集体回答时间预设1min。

进行复习二、引导学生:
一、透镜的辨别: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1)观察我手中的图片看看哪些是凸透镜哪些
是凹透镜?
学生集体回答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识
别是哪种透镜
时间预设2min。

(2)远视镜片是透镜;
近视镜片是透镜。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
凸透镜:会聚2、
交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
光线的作用
发放学生图片:六组
总结三条特殊光线的特

练习作图
完成图片,并进行展示
完成练习并进行展示
时间预设5min。

F
F O
f
f
凹透镜:发散
3、请大家完成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总结: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主光轴:
2过焦点:
3过光心:
练习:画出下列各图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两个物理名词及实验前的调节:
物距和像距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
平高度。

填表:
学生回忆凸透镜成像规
律的实验,总结实验结论
和推论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实验,并进行中考真题
练习13
F
O
能清晰,需要把光屏向_____透镜方向移动
四、应用
1.照相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1)给小雨照了一张全身像,小雨还想要一张半身像。

那么小明应( ) A.离小雨近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缩短 B.离小雨远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缩短 C.离小雨近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拉长 D.离小雨远一些且把相机的暗箱拉长 2.幻灯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2)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 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

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适当_____(填
复习凸透镜的三个重要
应用
平面镜
镜头
(
凸透
屏幕
投影片

f<u<2f
镜头(凸透
胶卷(像
)

u>2f
f<v<2f
“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
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
适当向___(填“上”或
“下”)移动。

3.放大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3)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巩固提高问题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
离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放大的
像,此时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由此测得
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再将烛焰
移到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使屏上成清晰
的像,则像的性质为 .
问题2、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
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
()
A、始终是放大的
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
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1照相机是根据物体距凸
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原理
制成的。

2幻灯机是根据物体距凸
透镜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
距的原理制成的。

3放大镜是根据物体距凸
透镜小于1倍焦距的原理
制成的。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凸
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了解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的原理。

时间预设10min。

u<f
小结1、透镜的分类
2、透镜的作用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应用
聆听
梳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
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可以
帮助学生记忆。

时间预设1min
作业夯实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复习眼睛和眼镜
复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巩固、加深理解新知识
时间预设1min
反思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积极抢答问题,课程预设的内容偏少,可以再应用的三个例子上加大难度,使学生更熟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