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问题及教育方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问题及教育方略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不仅是指能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异质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辨别、批判、选择和创造能力。
在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中,关注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问题,实施有效的教育方略,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社会人文精神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大学生文化自觉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学理释义
“文化自觉”的观点是在20世纪初提出的,但被人们广泛关注却是20世纪90年代。
1997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明确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概念。
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华东师范大学齐卫平教授指出:“文化自觉就是要感悟文化发展的战略价值,觉悟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觉悟文化发展的艰难使命,觉悟文化发展的现实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
虽然学者们阐释“文化自觉”的角度不相同,但我们不难发现其最基本的含义规定。
本文从文化的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来阐释文化自觉的含义。
首先,从历史的维度看,文化自觉是对本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自知之明”,做到“知己”;其次,从现实的维度看,文化自觉是在面对异质文化时的高度自信和尊重,充分认识异质文化的长处与不足,做到“知彼”;最后,从未来的维度看,文化自觉是立足于当前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实际,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对各民族文化优劣长短了然于胸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将自身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使自身文化为世界所知、所用、所爱,成为构建世界新文化秩序和格局的重要参与者、主导者,做到“百战不殆”。
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研究还比较少,多集中在从大学生主体性出发来探讨大学生文化自觉内涵。
陈水勇认为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大学生在研习文化、内化文化和创新文化中所体现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王淑芳等将大学生文化自觉论述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汲取民族文化之精髓,吸取西方先进文化,自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于华珍等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应该包括四个层次:自我觉悟与觉醒、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反思、对国外文化的批判与借鉴、文化参与和创造中的主体性发挥。
由于学科背景、知识结构、专业特点等差异,学者们关于大学生文化自觉内涵的阐释也不尽相同。
结合上述关于文化自觉的论述,本文认为,大学生文化自觉不仅仅是一种主体性意识,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和对文化的传承、辨别、批判、选择和创造能力。
具体而言,应该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主体性意识,是对本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知晓其来龙去脉,明晰其特点特色,把握其生存和发展规律。
二是一种对文化的价值观,是面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是面对异质文化的高度尊重,是“和而不同”。
也是“天下大同”。
三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辨别、批判、选择和创造能力,是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自主甄别,既要充分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优劣长短,又要善于自觉学习和吸收异质文化中先进的、有益的思想、精神及理论等,致力于发展和创新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中扬长避短,积极投身于未来有利于国家和世界新文化体系的建设。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总是要比“自在自为”的民族心理对社会发展具有更为积极的推动力。
从价值层面上看,大学生文化自觉有三个层面的现实性:一是大学生文化自觉是提升他们自身文化涵养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的文化涵养是其文化知识、文化能力、文化态度等多层面的统一体,与其文化自觉程度密不可分。
从知识层面上看,感性或理性知识的获得,都或多或少地与文化自觉有着一定的关联;从态度层面上看,大学生对待不同的民族文化所表达出来的态度都是文化自觉的题中之义,态度见之于行为表现。
“和而不同”是一种态度,“文明冲突”也是一种态度,关键是要把有价值的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和文化态度融于大学生自身,渗透于大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中。
二是大学生文化自觉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实质,就是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作为其价值规范,并自觉地转化为行为实践。
三是大学生文化自觉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可靠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它需要有持续的和源源不断的大量优秀人才做支撑。
二、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实问题
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在文化自觉中会遇到干扰和障碍。
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自身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建构阶段,学习能力、辨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处于养成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全球贸易的高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文化糟粕也随之兴风作浪,阻碍大学生对正确文化的选择。
干扰其文化价值观。
这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
认同的前提是自觉。
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核心在于对蕴含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的肯定性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的认同,它回答的是“我们是谁”的问题。
张岱年先生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
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诸多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系。
可以说,大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就是对传统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