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古诗两首教案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多美的春天啊!面对这幅有声有色的春景图,你最想说什么? (5)此时,你们已经与诗人心灵相通,诗人也同我们一样沉浸 在这绿柳垂丝、莺歌燕舞的美好春景中,他不由地吟诵道——“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感悟后两行 (1)提示任务:此时,诗人放眼远眺:另一番景色映入眼帘, 是什么?读读诗的后两行。 (2)自主阅读。 (3)展示交流: A 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 在这两行诗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交流:a、“西岭”:指位于成都以西的岷山。 b、“泊”:停泊 c、“东吴”:指现在的江浙一带。 重点指导: a、“窗含”:要想理解这个词,我们不妨体会一下作者是站在什 么地方看外面的景色?(窗前) 师:孩子们,扭过头来,透过窗户往远处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观察、描述)鳞次栉比的楼房、蔚蓝的天空、宽阔的操场构成 了一幅多美的图画啊!这幅画还有画框呢!是什么?(窗户)孩子 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透过窗户,你可以看到外面千变万化的世 界。(课件出示窗框中的美好:“绿荫如毯”“祖孙同乐”“山花烂漫”) 这一处处美景不正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么? 师:那么“窗含”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样说来,远处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不正是镶嵌在杜甫 草堂窗框中的一幅画吗?(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 b、“千秋雪” 师:这山上的雪是整整一千年么?(点明:虚指) C、“万里船” 师:作者身在成都,船从江浙一带来,路途遥远,因此说是“万 里船”。 4.走入背景 (1)此时,诗人心中仅仅是未看到如此美景而激动吗?让我们 一起走进诗的背后。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学情 分析
这首《绝句》在 70 首古诗中已接触过,大部分同学都会背诵,学
生对后两行诗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书上插图来理解。
诗中对仗的修辞方法可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激趣导入 1. 前一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
(2)自主阅读。 (3)展示交流: 香炉:香炉峰。 生:升腾起。 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 光彩。 遥:远。 挂:悬挂。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诗句意思: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 烟云。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4)“挂”字好在哪里?边读边看课件体会。(“挂”字很妙, 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景象。 谁将这巨物“挂”起来呢?所以这个“挂”字也包含了诗人对大自 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5)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3.品读三、四两行诗。 (1)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像,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 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2)提示任务: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朗读时能 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自主阅读。 (4)展示交流: A 指名几人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重点理解“飞”“直下”,为什么用了“飞”字?好在哪里? (把瀑布奔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写出山之高, 之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 B 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高吗?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C“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 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D“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行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 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4.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5.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第 四 单元 课题 13 古诗两首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
执教者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 目标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
教学 重点 诗句的意思。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教学本首诗歌的生字。
zǐ chǐ yí 紫尺疑 (1)读准字音。(2)识记字形。(3)说说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3.再现庐山美景,欣赏配乐朗读。 4.谁愿意试读?纠正字音。 5.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讲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男女生对读、小组读、齐读。 四、品读感悟 出示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先学提纲、小黑板、图片
【先学提纲】
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zǐ chǐ yí
紫尺疑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
一个。
3.比一比,再组词。
庐(
)瀑(
)疑(
)尺(

炉(
)暴(
)凝(
)迟(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
先学提纲、多媒体、教学挂图 【先学提纲】 1. 朗读、背诵古诗,尝试默写。 2.学习生字“绝”,要求描红一个,组两个词语;学习“鹂、鹭”,通 过查资料,知道这是什么鸟;学会多音字“行”,知道它两种读音的正 确用法。 3.通过查字典、阅读注解等方法理解关键字“鸣、青天、含、西岭、千 秋雪、泊、东吴”等的意思,并把注解摘抄至语文书上。试着说说诗歌 的大体意思。 4.阅读资料卡,了解“绝句”这一古诗体裁与“对仗”这一修辞手法。 能正确说出《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游子吟》的体裁。 5.资料卡: 绝句: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也叫截句或断句。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 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 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通常规定每首 8 句。如果仅 6 句,则称 为小律;超过 8 句 ,则称排律或长律。 对仗:也叫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用对称的字词加强语言的效果,如 课文中的 “黄鹂”对“白鹭”。 6.积累古诗:
赠汪伦
诗人: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踏歌: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打拍。后来也
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2.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3.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
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搜集几个有关李白的小故事在小组内讲一讲。
《望庐山瀑布》一诗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一部分学生已会背,但
学情 分析
诗意不一定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教师在 教学时可先进行点拨,然后让学生去读悟,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
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大体说出诗意即可。
课型:新授课
执教者
个教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生字“绝”、 “鹂”、“鹭”,掌握多音字“行”。
2. 展开想象,描述古诗描写的情境,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望”是什么意思?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 听? 2. 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赞誉。本文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隐居在这儿,所做的一首赞美庐 山瀑布的诗。 三、初读古诗 出示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 句读通。
2.教学本首诗歌的生字。读准“鹂”“鹭”“行”的字音。 3. 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 韵味,根据节奏读读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引读:瞧,是不是有小诗人的感觉了?古人吟诵古诗时会做 什么?(摇头晃脑)我们也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的读读看!
4.读一读: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
之称。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积累古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译文】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
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六、检测完善
1.背诵古诗,抄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完成《补充习题》上相关练习。
七、板书设计:
13.望庐山瀑布
飞流
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
第 四 单元 课题 13 古诗两首 第 2 教时 总第
言为主,每句五字者简称五绝,每句七字者称为七绝。今天我们学 习的是七言绝句。
3. 检查预习:介绍杜甫及写作《绝句》的背景 (指名回答,多媒体展示) 杜甫(公元 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生于河南巩县,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 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 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 誉为“诗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绝句》,写在“安史之乱”之后, 诗人饱受战乱之苦,千里逃难,来到四川,在好友的帮助下,在四 川安家落户。但忧国、思乡之情一直困扰着诗人。下面我们一起来 欣赏一下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 出示目标:
《望庐山瀑布》,感受到“诗仙”豪放飘逸的气质才情。今天我们来
认识与诗仙并称的“诗圣”,一起来感受他的现实主义风格。 2. 揭示课题,板书:绝句
二、理解诗题 1.教学“绝”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生交流记忆方法。
书空,记忆“绝”字。 2. 介绍绝句 绝句,也叫“断句”、“绝诗”,诗体名,四句一首,以五言、七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 自然的情感。
1.出示整首诗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品读一、二两行诗。
(1)提示任务:自由读第一、二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 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品读感悟 出示目标:
2. 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描写的情 境,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1. 整体感知 (1)春天到了,草长莺飞,杜甫草堂前一片欣欣向荣。是怎样 的春景把诗人深深地感染,吟诵出这首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佳句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自由读) (2)沿着诗人的视线,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根据学生回答板 画) (3)多么丰富的画面啊!你是否也想走进杜甫草堂,一睹这美 好的春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一起 走进杜甫草堂。(教师范读) (4)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些颜色?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黄鹂、白鹭、翠柳) 重点引导“青天”: a、常用的“青”是什么意思?这里用来形容什么? b、青指蓝,不禁让人想起一句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 让你想到了哪里的天空? c、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天空 么? d、诗人所看到的天空正如拉萨的天空这般蓝,在诗人的笔下, 就是——“青天”(课件出示:“青天”) 2. 感悟前两行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怎样的一幅黄绿相间,青 白辉映的画啊!这幅画就融化在前两行。 (2)提示任务:读一读前两行诗句,说说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 么样的画面?你的耳畔仿佛听到了什么?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 像在说什么? (3)自主阅读。 (4)展示交流: A 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
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
2.前面我们学了课文《庐山的云雾》,知道景色秀丽的庐山除 了变幻无常的云雾,还有高峰、幽谷、瀑布和溪流。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庐山瀑布的古诗。
3.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理解诗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