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
白杨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感知白杨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2、体会爸爸说的话的含义,领悟白杨与建设者精神美的实质,从而使学生受到“在需要自己的地方顽强生长,做出贡献”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过爸爸的话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树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感知白杨的形象美
1、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好,看哪位同学听明白了歌中唱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
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
2、“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知道白杨的有关知识,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3、同学们讲得好。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4、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课文中的白杨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然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填空:
在去新疆的火车上,我们看到了()的白杨。
3、组织交流。
4、请学生展示课前画的白杨树。
5、组织评议:看了这画,你有什么意见为什么要这样画请用朗读的形式体现你的观点。
6、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戈壁滩的荒凉,白杨的高大挺拔。
7、小结:多么高大挺拔的树!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唯有一排排白杨从眼前闪过,这给旅客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难怪兄妹俩会展开争辩。
8、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的对话。
(省去提示语,请用你的朗读体现它的意思。
)
三、品味语言感悟白杨的品格美
1、创设情境: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目之所及,浑黄一片,这儿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而白杨却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3、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在沙漠上,白杨会长得这么直,这么高大
呢
4、是啊,这到底是怎样一种神奇的树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第12自
然段,想想:
多么()的白杨啊!
5、组织交流:
多么(有生命力)的白杨啊!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1)指导朗读体会:读这句话的时候,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地方能
换上它读读吗(在不同的地方,它的作用不同,朗读时的语气、语调也就
不同。
)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地方填上去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个别
读评读品读齐读)
(3)小结: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风姿,供人们欣赏;边疆
需要它,这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
它就在这儿生根了。
多么(坚强不屈)的白杨啊!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
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1)指导朗读体会:你能选用其中的一种天气情况来说吗想象当时的
情景,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分小组读、齐读。
多么(挺拔)的白杨啊!它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1)引导体会“从来”的意思。
①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白杨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它也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它还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组织交流。
(引导从时间、地域、气候三方面体会。
)
(2)指导朗读。
……
6、小结:不管何时,不论何地,无论遇到多么恶劣的气候,哪里需要,白杨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它上擎青天,下踩大地,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多么坚强的白杨树,傲然耸立在大戈壁上,给茫茫的大戈壁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
三、引导探究领悟建设者的精神美
1、(引读):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生接读):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引导读孩子们知道的内容,根据他们所知道的内容来推想一下,孩子们所不知道的是什么
3、组织交流:
(1)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
(2)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上学
(3)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
4、引导体会: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
5、你们已经理解爸爸的心了,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有没有觉得话中有话请重点挑一句话研究包含着的意思。
6、交流研究成果: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哪儿需要,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不畏艰难,坚强不屈。
7、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
8、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用朗读来回答。
9、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
(板画:小白杨板书:爸爸孩子)
10、小结:爸爸看到了这,高兴地笑了。
这是一个边疆建设者看到祖国的边疆建设事业后继有人时的一种欣慰的笑。
让我们衷心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11、让我们带着欣慰的笑,再一次来读读那三句话。
四、拓展延伸畅述心中的感受
1、播放课件。
(建设者们在工作的情景。
)
2、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
3、自选角度,以“我心中的白杨”为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
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
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认读生字词:
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巩固练习:
晰()介()疆()
析()价()僵()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
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
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
1、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
⑴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⑵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
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
⑶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
大:茫茫。
环境恶劣: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一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板书。
⑷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
2、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⑴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让学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间互相学习,注意倾听他
人的回答并适时做好点评。
)
要点把握:
①高大挺秀: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躺影。
”“你看那
树多高!”“你看它多直!”
②茂盛、大: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
③生命力顽强:
“哪儿需要它,它就去哪儿。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树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A、抓关键词语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如:
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引读:是啊,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
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生读:“白杨树从来……也不动摇。
”
⑵分角色朗读: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到“它总是那么直,那
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六、小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见它的生命
力顽强,而且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是总是那么直,那么
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⑴写白杨树前具体写了白杨树生活的环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含外观及内在的特点)。
2、老师小结:
白杨树生长的地方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到处浑黄一体。
白
杨树却不软弱,不畏风沙雨雪,不畏干旱和洪水,依然长得高大挺秀。
3、导入新课: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爸
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呢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
的什么心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各抒己见。
)
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
⑵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体会无数像爸爸一样在边疆
参与建设的人们的崇高思想。
3、指导名读、小组读,说说你们此时的心里感受。
4、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目的。
(学生从文中找词句,逐句逐段的理解。
)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
念中学。
”
⑴爸爸希望子女和他们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⑵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含义几棵小树的意思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5、教师小结:
是啊,边疆的建设者们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儿孙。
”边疆建设者就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紧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三、了解“借物”的写作方法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