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摘要:从近年来我国的形势看,我国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频次是逐步增
多的。
因此,在我国,洪水干旱风险管理的手段和风险管理意识日益受到重视。
在我国相关部门开展防洪、抗旱风险管理实践中,借鉴国外的大量信息,进行了
风险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针对风险管理机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等细节问题进行
了改进。
基于此,本篇文章分析了我国的防洪、抗旱风险管理工作,指出了存在
的问题和对策,并就防洪、抗旱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洪涝与旱灾治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引言
水旱灾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水旱灾害的危害日益严重,需要加大对旱涝灾害的防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
保护,提高了防洪、抗旱、减灾、风险管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促进了我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
同时,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生
命财产安全。
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可以对我国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起到
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旱涝灾害的特征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其灾害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山洪泥石流、洪涝干旱、气候异常等。
根据调查,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土将会遭受各类洪涝灾害,尤其是在中下游,常常会遭遇洪灾,而我国大多数地方则处于不同程度的旱
灾之中。
近几年,我国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并且持续恶化,对人民的生产、生活、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频发,使我国的经济
和社会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的供水量逐年递增。
每年洪水期间,
全国的大小江河都会出现超出警戒水位的情况,不但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命,而且
对我们的民族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洪水造成的伤亡也呈几何倍数增长,使
国家的正常发展无法与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相比,这是一种巨大的冲击[1]。
二、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具体过程
(一)自然灾害风险识别
洪涝与旱灾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主要的风险辨识。
在对自然灾害进行分析和识别时,其具体内容主要是对以往水旱灾害所带来的人为灾害、公共设施灾害等可能产生的危害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和分类。
在实际的水旱灾害预测中,要对灾害的规模、特征、成因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整理,并编写相应的报告。
(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一般情况下,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辨识后进行的,以便通过风险辨识的结果对其进行更好的评价。
风险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灾害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
技术在评估风险的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传统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概率、统计学、资产统计等。
(三)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处理
在风险识别和评价结束后,后续的工作仍十分重要。
在进行风险评价前,必须对其结果进行评价,使其效果最大化。
在灾害风险管理方面,必须加强风险评价结果的处理。
通过对灾害风险评价结果的分析,确定灾害的危险程度,为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保护手段。
三、有效提高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防汛抗旱风险管理资金建设与宣传
我国的水利、旱灾风险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因此,要有效地提升防洪抗旱风险管理的效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有关部门的关注。
在这方面,应该坚持“财政分权”的原则。
近年来,我国对水旱灾害的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但在基建方面仍有一定的缺陷。
自然灾害的出现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实施有效的征用与补偿机制,加强对防汛抗旱的防范意识,增强公众对防洪的认识。
在水旱条件下,采取资金投入措施,可以有效地加强防洪和抗旱的风险管理。
(二)加强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工程体系
要切实提高我国的防洪和旱灾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强化水利设施的建设。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是国家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理解和
贯彻落实这一政策。
要强化防洪和抗旱的风险管理,在长期的实践和经验中,加
强防洪减灾工作,必须把工程和管理结合起来,提高防洪减灾工作的质量。
同时,在防洪、抗旱等方面,中、小河流的治理也不容忽视。
要按照中、小河流的防洪
标准,积极开展相应的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的防灾减灾风险。
按照《全国抗
旱规划》的要求,各地要积极开展全省各级有关灾害风险管理机构的规划工作[2]。
(三)提高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预警系统
在做好防洪、抗旱风险管理的对策中,要强化国家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比如,提高相关部门的防旱意识,保证其预测精度。
加强对国家的防洪和干旱的支持,加强对防洪和抗旱的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主要的防洪预警系统还需要进一
步完善。
继续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利用的预警和评价模式,以提升水资
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以往风险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复杂风险管理因素的
提高预警预报期,为风险管理机构提供更多的准备时间。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干旱、洪涝的预测,使我国的水旱灾害预警体系发挥更
大的作用。
(四)提高防汛抗旱风险管理科技水平
我国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必须积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风险管理。
比如,在防汛抗旱灾害风险管理系统中,利用
因特网建立风险资料库,能够促进防洪、旱灾风险管理、技术、装备等方面的革新,比如提高预警系统的精确度、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要使我国的防洪抗旱技
术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必须加强对灾害风险的辨识与评价,才能更好地保证我
国的防洪抗旱工作。
因此,加强科技创新,是防洪抗旱风险管理的关键。
(五)完善防汛抗旱灾害风险管理机构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国家对抗洪、抗旱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在“十三五”期间,随着防汛抗旱风险的持续实践,相关部门将会对我国的防洪、抗旱风险管理体制提出特别的要求。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拓展风险管理的范围。
而在我国的防汛抗旱机制中,有关方面要加强与各方面的协调,以真正地加强对风险管理者的关注[3]。
四、防汛抗旱的未来发展展望
防洪和抗旱工作的开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进行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时,要从社会、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以公正、效率为基础,进行综合灾害风险评价,以最大限度地进行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同时,针对洪水的随机性、突发性,建立防洪、抗旱监测体系,加强对中、短期气候、旱灾的监测与预警,提高其即时、超前性。
要进一步加强防洪和抗旱工作的效率,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利设施。
一是要建设健全的网络指挥中心,对整个网络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运营,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
要严格落实好项目准备、应急救援和物资设备使用,健全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好问责制。
三是落实科学的项目计划管理制度。
强化项目的日常管理,严格落实水库的各项防汛预案。
要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库、水资源,做好抗旱工作。
结论
干旱、洪涝灾害不仅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防止干旱、洪涝灾害的影响,我国必须加强对洪涝灾害的风险管理,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水旱灾害的监测。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打造“防抢救”相结合的高效应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智慧.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J]. 魅力中国,2019(33):370.
[2]杨军弟.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路径探索[J]. 甘肃农
业,2020(6):82-83.
[3]党存花.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