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横山白绒山羊的不解情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横山白绒山羊的不解情缘
作者:暂无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第25期
■思小荣高万祜
从1999 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至今,已经15 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15 年犹如白驹过隙,天际间的流星,瞬间一闪而过,弹指一挥间。
悠悠无定河,郁郁芦河川……横山,像镶嵌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一颗璀璨耀眼的宝珠,在
广阔厚重的黄土高原上褶褶生辉。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精神的横山人民,长期以来,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白
绒山羊产业的发展,取得惊人的业绩:把白宇山山脉南延的贫困山区的农业大县,建成了“陕
西省养羊大县”,“陕西省白绒山羊生产基地县”,“中国山羊板皮基地县”,“绒山羊标准
化生产示范县”,“陕西白绒山羊育种基地县和主产区“,“中国百县优势特色陕北白绒山羊
生产基地县”。
横山羊肉被申报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驰名省内外,横山羊绒,羊皮加工的羊老大,
羊中王和七只羊服装,以绿色环保,美观大方廉价的声誉,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在西部大开发的15 年中,横山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2013 年县统计
局统计显示,年底存拦羊171.56 万只,养羊产业值8.7 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2%,和
西部大开发起步时的1999年存拦羊51.1 万只相比,存拦羊增加335%,增长3.4 倍,净增加
养羊数量120.4 万只,养羊产值0.35 亿元,增长24.8 倍。
这些变化数字和巨大成就,让我们感叹不已。
6 万元起家开创宏图大业世间上任何事物都有它起步、发展的历程和空间。
上世纪80 年代以前,横山县的羊只存栏也就是20 万只左右,品种主要是本地传统的黑山羊和土绵羊,虽然我们先后尝试引进了宁夏的中卫山羊、新疆的细毛羊,但是一直没形成种群
的规模效应,羊产业没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1987 年,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会议决定,“用3 年时间建成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3 年累计投资 6 万元,要求基地县出售山羊板皮10 万张。
项目由农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带头负责。
陕西省选定横山、定边、神木三个县和延安市部
分县组织实施。
当时,可供选择的山羊有辽宁白绒山羊、山东济宁青山羊两个品种。
为慎重决策,县上派我前去考察。
我认为山东济宁青山羊,虽然多胎性能良好,但体格太小,以生产滑
子皮为主,产品国内外滞销,不能引进,而辽宁白绒山羊,体大毛长,绒毛洁白,产绒量高,
具有丝光,发展前景看好。
有皮有绒有肉,领导听了我的汇报以后,决定引进辽宁白绒山羊。
当时,辽宁白绒山羊,国家尚未鉴定,审批认可为山羊新品种。
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可供参考。
我深知引种必须要“纯”的内涵,有“纯”才能有稳定的遗传稳定性。
结合自己观察,分
析总结出一套用肉眼目测鉴定羊只纯种、杂种的技术要领,保证了引种的质量,这也是横山引
种成功的秘密所在。
1987 年开始,县畜牧局要求我用3 年的时间先后从辽宁盖县调运回1200 只公母种羊。
一般公羊年产绒都在2 斤左右,母羊也在1.3-1.5 斤以上,从此拉开了白绒山羊改良本地子午岭黑山羊的序幕,奠定了横山白绒山羊发展的牢固基石和宏图大业。
坚持走自己的路圆自己的梦
榆林市引进了辽宁白绒山羊后,神木、定边两县相继宣告失败,唯独横山坚持。
安徽省畜
牧兽医总站下发文件批评横山,乱引种,并公示今后引种的规程和要求。
市畜牧局大会批评,
小会点名。
市畜牧局领导认为横山拒不认错,就派副局长刘锦堂(人称刘科学)专程驱车来横
山进行说服教育,告诫局长孙耀文不能再坚持错误,并引用府谷县引种卡拉库尔羊失败的具体
事例进行说服。
我县畜牧站内部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到西北农大请教养羊教授,咨询能
否改良。
教授说:“紫绒在国内有市场,要保留基因。
”面对外部压力、内部分歧,对畜牧局
长孙耀文来说,骑虎难下,难以抉择。
一方面来自上级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自己内部的分歧,路该如何走?为了掌握真实数据,我深入羊圈,走访群众,用详实的技术鉴定资料逐级上报,
杂种羊羊绒由黑变白,羊绒产量由不足100 克上升到400-800 克,高产者达到1000 克以上,羊绒产量成倍增加,羊只体重也由40-50 斤上升到70-80 斤以上,群众养羊收入明显增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神木、定边和横山县同时从相同地点调运回辽宁白绒山羊,为什么他们失败,而横山却一
枝独秀呢?究其原因是神木、定边的调羊人不懂技术,万里路上买回羊肉。
我形象地比喻说:“领导让你买黄金,你却买回了高丽铜。
”没有遗传稳定性,引种怎能不失败?另外一个重要
的原因是高产品种被粗劣放牧饲养,其优良生产性状难以显示。
针对他们的失误,我吸取他们
的教训,深入农户,给养羊人宣讲科学养羊技术,加强改进对羊只的饲养管理。
西部大开发难得的机会,更加激励横山农民继续加快山羊改良的步伐。
一方面数次从辽宁
盖县大量引种调运种羊进行纯种繁育,自力更生解决种公羊短缺的问题。
另一方面,加强营养,保证其优良生产性能的表现,增加群众收入,激发群众饲养白绒山羊的激情。
蹉跎岁月,时光流逝,“铁棒磨成绣花针,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进辽宁白绒山羊在横山
生根开花结果,横山人的实践变成横山人的经验,省市领导加强领导力度,一花招引万蜂来。
榆林市相继涌现出榆阳区、靖边县、神木县、定边县等饲养白绒山羊的大区县。
一个山羊改良
的浪潮迅速在榆林、延安两市兴起。
如今白绒山羊成了横山羊产业的生力军,然而让我这个老技术员担心的是,羊饲养的科学
技术试验与公关依然是短板,民间只注重羊的经济效益,没人愿意投精力、花资本搞良种培育
与推广,羊饲养的产业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念羊经、发羊财的路
到底能走多远,应该是年轻的技术员和全县今后关注的重点。
(作者单位:陕西省横山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