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如何坚持正面教育积极诱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孩子如何坚持正面教育积极诱导
一、正面教育的意义
所谓正面教育,积极诱导,是指在家庭教育中,要向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我们时常看到一些父母简单而粗暴地训斥他们两三岁的子女,在他们看来,小孩子能懂什么道理?这个观点是极其有害的。

当然,开始时,小孩子可能听不懂大人讲的道理,如果家长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也就能逐渐明白大人所讲鸟道理。

这样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有好处。

有一位母亲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在其女儿一岁半时,家里安了一个炉子取暖。

由于住房面积窄,怎样避免孩子出危险便成了一个大问题。

大人要工作、学习和做家务,不能老是跟着孩子,于是这位家长便跟她讲道理。

首先将一张纸丢进炉子里,让她看看纸怎样被烧成灰烬;再将她的小手拿到加子跟前让她领略到炉子散发的热量,然后告诉她炉子的危险性,并做几次示范如何侧身经过炉子。

但是,这样做并不等于使她产生对火的畏惧。

再一次告诉女儿大人可以抱着她烤火取暖。

这样,小女儿很快就懂得了小孩不能单独靠近火,更不能去玩火。

对家里的其它危险品也是如此,光靠藏起来的办法是被动的,也防不胜防。

把给孩子讲道理和大人小心谨慎相结合,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增长了知识,大人也省事多了。

这位母亲坚持这样做,结果其女儿是非概念清楚,很懂事理,很少以哭闹磨蹭来威胁大人。

孩子能讲道理,这是其成长途中的一个重大收获。

大人在耐心开导孩子的同时,也可陶冶自己的性情,并减少了许多麻烦,有利于工作和生活。

也许有人认为自己工作忙,哪有时间跟孩子啰嗦,其实不然。

给孩子讲道理,并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日常生活起居、走路、散步、乘车、玩耍等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起来。

大人讲道理要循循善诱,最好跟孩子平常听的故事结合起来。

不能指望一次讲道理就可见效,要耐心地反复地讲。

有三个小学生,在看了电视剧《济公》后,每个人在腰间系了个酒葫芦,还不断地喝几口,自以为得意。

家长甲对孩子大发雷霆,口骂脚踢,家长乙对孩子笑着说∶"我的儿,你真棒!活象个济公!"家长丙则和孩子谈济公取富济贫、助人为乐的精神十分可贵;进而谈到
济公喝酒成瘾是不良的嗜好,以及小孩子喝酒的害处等。

三个家长的三种不同的处理,其结果迥然不同。

家长甲不分清红皂白就训斥打骂,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因而,把不良行为隐蔽下来,不肯改正,就偷偷地喝酒。

家长乙对孩子一味溺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仅不加禁止,而且还助长、纵容,终于使孩子胆大妄为,染上了酒瘾。

家长丙懂得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从关心爱护出发,晓之以理,正面引导,耐心分析,循循善诱,使孩子分清是非,自觉纠正不良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此与酒绝缘。

二、正确的批评和表扬
孩子由于年幼无知,出现各种过失是难免的。

家长应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的过错,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

儿童做错了事,常常带有偶然性和盲目性,当他明白自己做了错事后,常常是后悔、恐惧,家长应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孩子的过失加以分析。

如果是因为没有经验,比如第一次买东西将钱丢了;第一次洗碗把碗打了。

对于这类事要原谅孩子,肯定他帮大人做事是好的,然后再帮助他总结经验。

对于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错误,在进行批评时,也应耐心地指出错在什么地方,错误是怎么发生的,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危害,今后应该怎么做。

而不应是简单地否定,粗暴地斥责,更不能用讽刺、挖苦、奚落、谩骂的方法。

批评必须体现出对孩子的爱护和期望。

训斥、挖苦、讽刺、奚落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对立情绪.反而不利于孩子承认和改正错误。

还要注意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以免使孩子难堪。

儿童在进行活动之后,总要找父母作评价,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和赞赏。

父母对儿童给予正确而恰当表扬,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在行为之后,喜爱父母的表扬,说明他们已经把自己的活动同客观世界的其它现象区别开来,但他还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他对自已的评价实际上是成人对他们评价的简单重复。

成人应该通过对孩子的表扬来帮助他们的成长。

父母对儿童的表扬和赞赏可以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而儿童的自信心越高,做事也就越容易成功;而对孩子过多的责难∶会使儿童丧失自信心,做事也就不易成功。

家长对孩子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控制孩子的不良情绪。

比如在孩子摔倒后,不要急着去扶起,而是对孩子说"刚刚特别勇敢,摔倒了也不哭,而且能自已起来。

"孩子接受了暗示和鼓励后,就会控制自己不哭了,并且能自己爬起来。

孩子做出成绩希望让别人知道,知道的人越多,他越感到高兴,干劲越大。

但是父母应注意不能使这种表扬变成一种炫耀。

有的家长常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夸耀自己的孩子,要孩子当众"献才"、"献艺",这就有点过份了,会使孩子产生爱虚荣、骄傲自满的情绪。

所以要掌握好表扬的分寸,既使孩子从表扬中获得动力,又使孩子保持谦虚好学的精神,这才是正确的表扬。

三、适度的宽容和限制
有时对孩子的过失采取适度宽容的方法,也能使孩子深受教育。

印度民族英雄圣雄·甘地小时候一度对抽烟很感兴趣,起初只是模仿大人的样子试着抽,后来发展到偷家长和兄长的钱买烟抽的地步,他感到自己的行为太可耻,内心十分痛苦,甚至想自杀。

当他终于不堪忍受悔恨痛苦时,便把自己堕落的过程,详详细细地写在一个本子上,鼓起勇气交给父亲。

父亲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心情十分沉痛,但是父亲丝毫没有责备他,只是久久地凝视着他,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看到父亲痛心的样子,甘地受到极大的刺激,更为内疚、悔恨、自责,深感对不起父亲的期望和教诲。

从那以后,他痛改前非,走上了正路。

多年之后,他深有感触地说∶"是父亲那崇高的宽容态度挽救了我。

"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特定情况下,宽容对犯了错误的孩子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

由于小孩子年幼无知,在教育时,也要给予必要的限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立点规矩,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对孩子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

给孩子立规矩最简便易行的是从生活常规开始,如定时起床、吃饭、午睡、游戏、洗涤等,让孩子从小就生活有规律。

家庭中还要建立一些讲文明礼貌的规矩。

在幼儿咿呀学语时就不允许他说脏话;要求孩子不擅自翻弄父母的东西和客人的手提包;用尊敬的称呼、文明的语言向客人、老师、长者和小伙伴打招呼;在父母工作和学习时不要去打扰,看电视不得超过一定的时间;当天的作业当天完
成;自己的玩具要摆整齐;去外做客时,不得大人同意不能接受别人给的东西,学习时不要乱吃东西等等。

这些必要的限制都是儿行为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必要的帮助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必须从小培养。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是越来越好,过分溺爱和从小娇生惯养的情况比较普遍。

因此,从幼儿起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尤为重要和迫切。

孩子一般从三岁开始逐步具有独立活动的要求,但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

这时就需要家长有意识的培养。

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是应该的,更重要的是,大人要放开孩子的手脚,因势利导,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1作,家长要有耐心、不怕麻烦。

比如孩子自已穿衣服、系扣子,比大人替他们做又麻烦又费时,这就要求大人耐下山来,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然后在一旁随时指导纠正,还要不时地给予鼓励。

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很强的游戏性,二、三岁的孩子一时图新鲜,要自己穿衣服,可是过不了几天,又失月了兴趣。

这时家长一味催促、训斥,不一定能起什么作用但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来诱导孩子。

比如让孩子穿衣服时,以把两条裤管比作隧道,把孩子的腿比作火车,对孩子说(现在左边的火车进山洞了,鸣……,好!进来了!该右的火车进了!"这样孩子会以他最快的速度来穿裤子,同还丰富了他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要持之以恒,不能想起来抓一阵,过后又丢在一边;也不能爸爸妈妈要求孩子自己做的,爷爷奶奶又包办代替。

四五岁的孩子还要让他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饭前帮大人摆碗筷、端饭菜,饭后擦桌子、扫地等。

孩子做错了,大人不要责怪,要肯定他的积极性,同时耐心地帮助他,交给他怎么做,鼓励他下次干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