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作者:卢兴治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第03期
[摘 ; 要]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和首要任务。

教师可通过还原景物以体现文本的生动之处,通过斟酌词句揣摩文本的深层含意,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特征,发现平凡文字背后的不平凡之处等策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解读文本,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文本解读;学科核心素养;语言情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
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文本中的语言是一扇神秘的窗户,谁能开启它、解密它,谁就能抵达文本解读的彼岸。

但是,许多教师对文本的探究只是停留在将配套的语文教参读一遍,圈画出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精彩分析,往往以教参为权威,缺乏独立思考,从而导致在课堂上生拉硬套,忽视了文本的真正内涵。

实际上,教师需要站在作者、编者、教者、学者等不同的视角领略文本。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对文本独创性的解读与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

很多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泛泛而谈,存在粗浅化、表面化的倾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需要深入到具体的语言情景去发现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挖掘并思考文本独特的笔法。

也就是要从作品语言表现力的角度去解读文本,真正做到“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一、精选景物入情境,如临其境见真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因此,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是通篇跳动着作者的脉搏,字字句句都是作者的心血。

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悟,才能让学生经历晏妙丰盈的心路历程,随着语言的涓涓细流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

”要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才是教师应追求的理想和境界。

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很多教师对于百草园的精彩景物描写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每种景物的特点、写作角度和写作顺序,以表现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这样的分析虽然无错,但还只停留在对文本较浅表的解读。

为了深入解读文本,教师需要设法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的真实情景,不妨从几个词语切入。

比如“光滑”。

作者描写石井栏为什么用了“光滑”一词?可以想象,童年的鲁迅经常在百草园里玩耍,幼童喜欢爬栏杆,一定是无数次在石井栏上爬上爬下,时间久了,石井栏就会被磨得很“光滑”。

又如“低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