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单元检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单元检测题(内容:相交线与平行线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2分,每小题3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0
240,则AOC
∠的度数为()
A.0
60 B. 0
70 C. 0
80 D. 0
120
2. 如图,OD
OB⊥,OA
OC⊥,30
=
∠BOC,则AOD
∠为()
A.0
150 B. 0
130 C. 0
120 D. 0
90
3. 在下面五幅图案中,(2)、(3)、(4)、(5)中哪一幅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
A B C D
4. 下列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①同位角相等②对顶角相等③等角的补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B. 2
C. 3
D. 4
5. 下列图形中,由A B C D
∥,能得到12
∠=∠的是()
6. 下列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⑴、⑵、⑶,
B. ⑵、⑶、⑷,
C. ⑶、⑷、⑸,
D. ⑴、⑵、⑸
7. 一副三角扳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4°,则∠1=()
A
C
B
D
1
2
A
C
B
D
1
2
A.B.
1 2
A
C
B
D
C.
B
D
C
A
D.
1 2
第1题第2题
A . 18°
B .54°
C .72°
D .70° 8. 如图3,已知AB ∥CD ,∠A =60°,则∠1的度数是( )
A 、70°
B 、100°
C 、110°
D 、120°
9.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
A.两个锐角的和为直角
B.两个锐角的和为钝角
C.两个锐角的和为锐角
D.互余且非零度的两个角都是锐角 10. 如图,AB ∥CD ,那么∠BAE+∠AEC+∠ECD =( )
11. 如图4,在铁路旁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车最方便,请你在铁路线上选一
点来建火车站,应建在(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12. 如图,已知0
70=∠C ,当AED ∠等于( )时,DE ∥BC ( )
A .20°
B .70°
C .110°
D .180°
13.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
那么这两条直线( )
A .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 .相交 D .相等
14.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
是( )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
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
15. 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 ,那么 . 16. 若直线a ∥b ,b ∥c ,则a c ,原因是 .
17. 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中,那样折叠后,若得到∠AOB′= 70º,则∠OGC = . 18. 如图11,直线12l l ∥,∠1=120°, 则∠2= 度.
第7题
第8题
D B
A
C 1 A C B D
李庄
A B
C
D
E
第11题
第10
C B E
D
A 第12题 1 2 l 2
l 1
第18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62
分)
19.(10分)如图,AOC ∠与BOC ∠是邻补角,OD 、OE 分别是AOC ∠与BOC ∠的平分线,试判断
OD 与O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0.(10分)如图, ∵∠1=∠2(已知), ∴ ∥ ( ). ∵∠2=∠3(已知),
∴ ∥ ( ).
∴ ∥ ( ).
21.(10分)如图,平移所给图形,使点A 移动到点A 1,先画出平移后的新图形,再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
22. (10分)⑴如图,已知∠1=∠2 求证:a ∥b .
⑵直线//a b ,求证:12∠=∠.
A
A 1
·
B C D E G 3
F A 2 1
23.(10分)如图,AB ∥CD,直线EF 交AB 、CD 于点G 、H.如果GM 平分∠BGF,HN 平分∠CHE ,那么,GM 与HN 平行吗?为什么?
24.(12分)如图,在△ABC 中,CD ⊥AB ,垂足为D ,点E 在BC 上,EF ⊥AB ,垂足为F . ∠1=∠2,试判断DG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G
H M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