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行政决策中践行民主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在行政决策中践行民主化
浅议如何在行政决策中践行民主化、科学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行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决策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1、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现代行政决策的应有之义。

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作为决策的一种,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行政管理整个过程。

它所涉及内容和范围是广泛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关系到各团体、个人等方方面面的长远或切身利益,对他们工作、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客观上要求行政决策要广泛汲取各个阶层、各群体的建议、意见,同时,要正确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保证行政管理效果的实现。

2、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提高政府决策质量的重要保证。

正确的决策为事情有效解决提供了可能,所以确保正确的决策是做好各项实践活动的首要解决问题。

在决策中,尽管有“往往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一说法,但是从长远和大局看,在决策中坚持民主比个人或少数人主观决策更接近科学性。

因为民主决策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决策质量,它能够纠正个别或少数决策人的观念偏见和情绪偏执,通过尽可能多的人的参与,
最大程度上弥补个人决策知识面狭窄、信息量有限和能力不足,最大限度地提升群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决策的实施获取最有力的支持。

同时,在决策中坚持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能避免因个人误判、缺少环节带来不必要的失误,程序的
科学设计及保证执行是对决策效果的一个保障。

3、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最终追求是科学发展。

这种发展观不是凭空架构的发展观念,而是建立民主和法制基础上的发展观,它要求决策要通过民主和科学的程序来实现,通过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实现科学发展。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客观上要求把人本的终极价值作为各项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并作为评价一切制度、政策合理合法最终标准,各决策主体要真正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尊重不同群众的需求、兴趣、爱好、信仰等。

4、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提高施政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要求。

党历来注重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使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在当前,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各阶层利益的分配、维护还缺乏一定的公平,各种矛盾交织,社会稳定压力大增。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行政管理,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加强政治改革进程、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政权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二、在行政决策的关键环节中把握科学性和民主性
一般来说,行政决策作为政府的行政行为,就决策本身来说,包括决策目标确定、决策方案设计、决策方案确定、决策过程反馈四个阶段。

要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必须在各个重要环节上完善其科学程序和方法,增强
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一是确保信息的完备。

可以说任何重大的决策,实质上就是信息的输入、加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

这里,信息是提出决策目标、设计决策的最基本的材料,也是决策反馈的依据。

可以说,决策的科学性与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基本上是成正比关系。

为此,掌握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就成了决策的关键。

在提出决策目标上,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领导调研、接访等规章制度,使决策设计者或领导通过调研、信访或其它渠道,去掌握科学、全面、系统的信息,提出决策议
题。

在群众诉求反映和决策参与中,通过建立公平的、开放的、多向的社会诉求表达渠道,保障社情民意上达的畅通无阻,为调动群众参与决策积极性、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实现民主科学决策提供现实条件。

二是做好决策方案设计。

决策方案设计一般是决策咨询机构所承担的职责,决策咨询机构在这里起到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它还要按照综合、整体、效用、动态的原则,确定决策方案的优劣次序。

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强思想库和智囊团建设,打造一支业务精、水平高、专业广的咨询专家队伍。

要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利用专家咨询队伍的多元化、社会化和公众化的价值倾向,根据咨询制度,进行专家咨询,集思广益,确保决策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进一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决策设计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三是做到科学抉择。

在决策方案设计好之后,就进入方案决定的关键阶段,这个职能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进行决定。

为此,要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讨论方式和表决程序,确保在表决中体现出民主性和科学性。

对于集体领导,要实行票决制,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照表决结果形成决
定;对于实行行政负责制的,先征询多数人的意见,并把它作为重要参考和依据,然后根据行政首长末位发言制,由行政首长作出决定。

四是做好决策反馈与追责。

决策的反馈实质上贯彻决策的整个过程,在决策目标确定、拟定方案和决定方案的不同阶段,方案设计者、决定者要不断通过实践性评价和检验,对决策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以避免更大的决策失误。

这个过程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在信息反馈中要按照民主、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把方方面面关涉决策效果的信息集中起来,对原方案修订完善。

同时,要建立决策者对自己决策负责的决策归责机制,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决策失误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真正杜绝“三拍”(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现象,使决策者关注决策是否科学,增强履行决策程序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加快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机构及制度建设保障
要保障行政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平台及制度机制予以保障。

一是完善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程序。

现代决策是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督等部分组成,因此,要加强决策信息系统建设、智囊团队打造和调查方法改进,加强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二是加强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制度保障。

制度是行政行为的保障。

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公开制度、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评估制度、决策监督及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保证民主、科学决策的长期性、稳定性。

三是要加快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法制进程。

将公共决策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制手段规范和约束决策行为,切实增强决策者责任意识,使其慎重决策,使公共决策更加合理、更加公正,避免较大决策失误。

要着重加强决策程序的法制化,从提出决策目标、调查研究、设计方案到方案确定都要加强对程序和方法的规范,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让公共决策通过在程序中“刚性”过滤,更好地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切实提高决策水平。

总之,在公共事务处理中,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在决策过程中不断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加强民主、科学决策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