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来霉素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肝毒性的影响
博来霉素气管多次给药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
![博来霉素气管多次给药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cb80ca3cc22bcd126ff0c7b.png)
博来霉素气管多次给药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作者:陈孟毅林帅杜朋李程程孟爱民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第02期[摘要] 目的建立小鼠博来霉素气管多次给药肺纤维化模型。
方法 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45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未处理组(5只)和处理组(40只),未处理组小鼠不经处理,处理组小鼠博来霉素气管给药(0.4 mg/mL),2周给药1次,共8次。
处理组小鼠在初次给药后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时分别取出肺组织称重计算肺系数、固定做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制备冰冻切片进行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
结果与未处理组小鼠比较,处理组小鼠在给药2周时肺系数显著升高(P < 0.05);同时,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给药2周时,小鼠肺泡腔内渗出和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较为严重,病理评分与未处理组小鼠比较显著升高(P < 0.05)。
此外,处理组小鼠在给药2周、2个月与4个月时肺泡间隔增宽相对稳定,与未处理组小鼠比较,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 < 0.05),但胞浆渗出逐渐减少、炎细胞浸润减轻,评分接近未处理组小鼠水平;胶原染色结果显示处理组小鼠在给药2周时出现蓝绿色的胶原纤维,并在1、2、4个月时胶原纤维持续存在;SA-β-Gal染色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小鼠比较,博来霉素气管给药4个月时小鼠的肺组织中衰老细胞明显增多。
结论博来霉素气管多次给药可以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且模型小鼠具有肺纤维化进展不可逆、炎性反应明显减少两个重要特点,并提示肺纤维化与衰老细胞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博来霉素;纤维化;肺;模型[中图分类号] R563.02;R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008-04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2]。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7b0983b14e852459fb5705.png)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483e2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5.png)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C毒素D.毒物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回响反映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回响反映。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感化,并招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感化化学物质。
四、XXX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平安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回响反映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能否与靶分子联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招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邝桐博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邝桐博](https://img.taocdn.com/s3/m/37c31cf60975f46527d3e174.png)
Research advance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KUANG Tong-bo,GAO Cong,JI Hui (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98,China)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于 2001 年 4 月在日本首次上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 脑卒中。依达拉奉以阴离子的形态存在,可将 1 个 电子提供给自由基而达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因 其分子结构含亲脂基团,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 织,对脑缺血所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依 达拉奉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清除氧 自由 基 抑 制 脂 质 过 氧 化 反 应,调 控 炎 症 因 子,抑 制 细胞凋亡等。随着对依达拉奉的深入研究,发现除 了治疗急性脑缺血外,依达拉奉对神经系统其他有 氧化应激参与的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此外,依达拉 奉还对神经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本文就依达拉奉对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多器官的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依达拉奉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1. 1 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般认为,依 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 起到治疗脑缺血的作用,依达拉奉对氧化应激所致 神经 血 管 单 元 中 的 神 经 元、星 形 胶 质 细 胞、血 管 内 皮细胞损伤均有保护作用[1]。最新研究表明,细胞
·804·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4 May;18(5)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e44393a6c30c2258019e89.png)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22b97370b4c2e3f57276330.png)
近几年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灌流、抗氧化、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荆、血必净、中药治疗等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 有关百草桔中毒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百草枯; 中毒, 治疗
【中图分类号】R 5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51l(z010)03一0564一03
百草桔(paraquat,PQ)又名克芜踪、对草快。是目前世界 范围内普遍使用的有机杂环类速效触杀型脱叶剂及除草剂。其 在土壤中能降解成无毒物质。百草枯对人畜有很强毒性,急性 中毒死亡率极高,国内文献报道死亡率在80%以上[1]。目前。 对于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广泛 应用,百草枯中毒也日趋增多,尤其在农村地区[2]。因此如何 救治百草枯中毒,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成为我们临床 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百草枯中毒救治 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l百草桔的理化性质及毒理作用
肿瘤科试题
![肿瘤科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458dc68bd63186bcebbc81.png)
一、单项选择题1 博莱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为:(D)A 药物性肝炎B 出血性膀胱炎C 骨髓抑制D 肺纤维化E 中毒性心肌炎2 早期肿瘤细胞增长方式为:(A)A 按指数方式增长B 按一定百分率增长C 按倍数方式增长D 增长方式无规律E 阶梯式增长3 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药物:(B)A 环磷酰胺B 氮烯咪胺C 阿霉素D 氟脲嘧啶E 顺铂4单用化疗药物,可使下列哪种肿瘤获得治愈的机会最大:(A)A 绒癌B 多发性骨髓瘤C 肾癌D 卵巢癌E 小细胞肺癌5睾丸精原细胞瘤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B)A 既往有睾丸结核B 隐睾或异位睾丸C 病毒感染D 睾丸炎症E 与放射线照射有关6亚硝脲类抗肿瘤药物治疗脑肿瘤的机理:(C)A 影响瘤细胞DNA的合成B 主要影响瘤细胞膜的作用C 脂溶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D 影响瘤细胞的转录过程E 使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受阻7 抗肿瘤药物之所以不能根治肿瘤的原因:(D)A 剂量不够大B 耐药性产生,肿瘤细胞不敏感C 肿瘤细胞负荷太大D 细胞动力学中,有G0期细胞存在E:免疫力低下,不能接受反复化疗8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机理(C)A 细胞毒药物,影响DNA的复制B 药物性垂体切除术C 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D 直接杀伤乳癌细胞E 免疫调节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9 炎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原则 (C)A 手术→放疗→化疗B 放疗→手术→化疗C 化疗→手术→放疗D 放疗→化疗→手术E 手术→化疗→放疗10紫杉醇的抗肿瘤的原理为:(A)A 促进微管的聚合,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B 促进微管拆卸,导致微管的分解C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导致DNA的损伤D 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影响DNA的损伤E 经脱氧胞嘧啶激酶活化,作用于S期。
11 术中防止肿瘤播散、种植,那项是错误的:(B)A 手术操作轻巧B 切口尽量要小C 术中采用锐性解D 先处理输出静脉E 先处理远处淋巴结12 早期胃癌多采用下述何种分期方法 (C)A 美国抗癌协会分期法B 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法C 日本提出的分期法D 德国分期法E 澳大利亚分期法13 有关胃癌姑息性手术的论述错误的是 (D)A 虽有远处转移,但是原发瘤可以手术切除B 通过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的中毒症状C 姑息手术后可以进性辅助化疗D 姑息手术前常规进行辅助化疗E 姑息手术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4 判断直肠癌侵润深度最敏感的是 (D)A CTB MRIC CT+MRID 腔内超声波检查E 腔内超声波检查+CT15 上颌窦癌的治疗原则近年来通常采用(B)A 手术+放疗B 放疗+手术C 化疗+手术D 手术+化疗E 动脉化疗+开窗刮除肿瘤16 霍奇金氏淋巴瘤放疗后,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常见的后遗症(D)A 放射性肺炎B 放射性心包炎C 放射性脊髓炎D 放射性肝炎E 性功能障碍17 在前列癌的治疗中效果不佳的手段是(E)A 手术切除B 放射治疗C 去势D 女性激素治疗E 化疗18 肺癌的病理类型中哪一个最多见?(A)A 鳞状细胞癌B 小细胞未分化癌C 腺癌D 大细胞癌E 腺鳞癌19 鼻咽癌最常见的首见体征是:(E)A 鼻咽肿物B 霍纳氏征C 眼球活动障碍D 鼻唇沟变浅E 颈部肿块20下列哪一种不是食管癌的X线分型(C)A 髓质型B 蕈伞型C 浸润型D 溃疡型E 缩窄型21 我国目前患病率明显增加的肿瘤是(A)A 肺癌大肠癌乳腺癌B 肺癌乳腺癌食管癌C 肺癌食管癌胃癌D 肺癌肝癌大肠癌E 肺癌口腔癌乳腺癌22 有关QOL正确的是(B)A QOL 是一个主观概念B 包含社会,精神心理,职业和躯体各方面的满足C 患者目前的现实状况与期望之间的差距D 医患交流是癌症患者QOL的一个重要内容E 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与期望的健康状况之间的差距23 有关姑息性治疗不正确的是(D)A 是对于不能根治的癌症的一种积极全面的治疗B 姑息性治疗可以与根治性治疗同时使用C 姑息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D 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姑息性治疗的场所是进行住院治疗E 提供咨询和居丧期支持也属于姑息性治疗的范畴24 一肺低分化鳞癌根治放疗后半年,发现对侧肺两个转移灶,直径为1.5~2cm,最佳方案 (C )A 手术治疗B 化疗+手术C 化疗+局部放疗D 局部放疗E 生物治疗25 批准胰腺癌健泽联合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是(A)A erlotinibB gefitinibC imatinibD endostatinE bortizomib26 膀胱肿瘤最多发生的部位是(C)A.膀胱三角区B.颈部C.两侧壁及后壁D.底部E.顶部27 女,32岁,主诉右乳胀痛,与月经周期有关,检查乳房有多个结节状肿块,边界不清,可推动,诊断首先考虑(C)A 乳腺癌B 乳房纤维腺瘤C 乳房囊性增生病D 乳管内乳头状瘤E 乳房肉瘤28 肾癌患者出现血尿时肿瘤已(E)A 累及肾包膜B 转移至膀胱C 累及肾周脂肪囊D 血行转移E 侵及肾盂肾盏29 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C)A 结构紊乱B 组织坏死C 异形性明显D 血管丰富E 浸润周围组织30 区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C)A 结构紊乱B 细胞形态不一C 间质内炎细胞浸润D 细胞核多形性E 纤维组织增生31 恶性肿瘤的治疗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应(A)A 有计划的综合治疗B 无计划的综合治疗C 先手术再放疗D 先手术再放疗,然后化疗E 手术加生物治疗32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主要原因是(D)A 恶性淋巴结增大B 转移癌C 良性肿瘤D 肺癌E 结核病33 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最主要方法为(A)A 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肘B 化疗配合腔内照射C 粒子置入配合体外照射D 适形照射配合化疗E 体外照射及调强34能通过内科治疗取得根治性疗效的肿瘤是(E)A 乳腺癌B 大肠癌C 软组织肉瘤D 前列腺癌E 淋巴瘤35与吗啡即释片相比,吗啡缓释片(E)A 作用时间更长,半衰期也更长B 作用时间更长,半衰期更短C 作用时间相似,半衰期也更长D 作用时间相似,半衰期也相似E 作用时间更长,半衰期相似36 肾癌的早期症状是(A)A 无痛性血尿B 腰部疼痛C 腰部包块D 蛋白尿E 全身水肿37 我国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最多发(B)A 肾脏B 膀胱C 输尿管D 睾丸E 前列腺38 关于下列恶性肿瘤的特点,不正确的是(B)A 老年恶性肿瘤发展相对缓慢B 儿童肿瘤多为肉瘤C 胃癌、鼻咽癌常有家族史D 乙型肝炎和肝癌相关E 肠息肉与大肠癌相关39 宫体癌不正确的是(D)A 好发年龄为55-60岁,腺癌常见B 内分泌因素是其直接原因C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其三联征D 初潮晚,绝经早是其高危因素E 卵巢肿瘤合并宫体癌约为4%40 男性,20岁,胸部正侧位X线片显示后纵膈圆形浓密块影。
急性肝损伤试验实验报告
![急性肝损伤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2cd1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急性肝损伤的实验方法及原理。
2. 掌握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3. 学习观察肝损伤指标的变化,评估肝损伤程度。
4. 探讨不同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二、实验原理急性肝损伤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肝脏急性损伤,如药物、毒素、酒精等。
本实验采用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观察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肝损伤程度,并探讨不同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ICR小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2. 试剂与仪器:CCl4、橄榄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试剂盒、酶标仪、离心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药物高剂量组、药物中剂量组和药物低剂量组。
2.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橄榄油。
3. 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200mg/kg),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4. 样本采集:给药后24小时,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和TBIL。
5.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五、实验结果1. 各组小鼠ALT、AST和TBIL水平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药物高、中、低剂量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2. 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药物高、中、低剂量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腹腔注射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长期稳定性
![腹腔注射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长期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6f5ced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4.png)
腹腔注射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长期稳定性苏敏红;江宁;李洪涛;王振国;谢玉芬;郑晓滨;涂常力;黄瑾【摘要】背景:至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这与该疾病动物模型尚不能完全模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理表现有极大关系,因此建立更理想的动物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研究人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研制有效治疗药物显得至关重要。
<br> 目的:建立一种更符合人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理组织特征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
<br> 方法:雄性C57BL/6小鼠7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博来霉素每周2次组(A组),腹腔注射博来霉素35 mg/kg,2次/周,共注射8次;博来霉素每周1次组(B组)腹腔注射博来霉素35 mg/kg,1次/周,共注射8次。
分别于注射完第8次博来霉素后2,4,6,8,10周各处死5只小鼠,取肺组织进行羟脯氨酸测定、苏木精-伊红、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br>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在第8次腹腔注射后2,4,6,8,10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泡炎、肺纤维化。
A组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于2周开始逐渐升高,于6-8周达高峰,持续至10周仍无明显降低;B组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于2周最高,随后逐渐波动式下降,至6周开始明显比A组评分低(P<0.05);②兔疫组织化学显示Ⅰ型胶原蛋白主要沉积在胸膜下、血管周围和肺泡间隔,与 Masson染色所见的胶原纤维分布一致;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α平滑肌动蛋白在肺泡炎和肺纤维化部位表达增多。
A组小鼠肺Ⅰ型胶原蛋白、a-SMA、转化生长因子β1、羟脯氨酸含量于2周开始持续升高,于6-8周达峰值;B组于2周最高,随后逐渐降低,于4周时肺a-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5),于6周时肺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③结果表明,1周2次腹腔注射博来霉素35 mg/kg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有极好的稳定性,且操作十分简单,可重复性好,其反复损伤修复过程、病理变化、细胞因子变化都与人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类似,对研究人类肺纤维化,尤其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有重要意义。
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9d70c0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a.png)
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一)实验动物
8周龄,体重为23g左右的C57BL/6小鼠
(二)实验材料
博来霉素、麻醉剂、手术剪、眼科镊、缝合线、1 ml注射器或微量注射器
(三)实验步骤
博来霉素(盐酸博来霉素或硫酸博来霉素均可,给药时需换算为博来霉素)使用生理盐水溶解,剂量为2-5 U/kg(PS:需根据实验动物的质量摸索造模剂量,不同来源的鼠有一定的差异)。
博来霉素给药采用器官内给药,成模率、成模速度较其他给药方式快。
具体操作如下:
小鼠按照麻醉剂剂量麻醉后,沿颈部中线开口(开口大小,小鼠0.5-1 cm左右)。
使用眼科镊分离出气管,此时需要轻柔操作,减少因手术操作造成的气管损伤,使用注射器(1ml或者微量注射器,胰岛素针不失为好的选择)将少量的博来霉素溶液(不超过0.2 ml/只,肺内大量积液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溶液量极可能少)经气管注射进入器官内,缝合伤口后将动物直立1-3 min可稍微摇晃一下,保证博来霉素在肺内均匀分布。
(3天左右即会出现损伤,体重降低等症状,纤维化则与博来霉素的剂量和溶液体积有很大关系,一般在7-21天出现,时间越久模型组死亡率可能会比较高。
)
PS:博来霉素剂量当天配置当天使用,另外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在不同品系的动物上有很大的差异,C57Bl/6小鼠的敏感程度显著高于BALB/c小鼠。
动物死亡率可作为此模型药效指标。
博来霉素除经气管给药造成肺纤维化模型之外,还可以通过口服、腹腔等方式给药来造模[1]。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e57169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f.png)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邝桐博;皋聪;季晖【摘要】依达拉奉是目前临床唯一使用的自由基清除剂,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最新研究表明,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涉及多个方面且临床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该文就依达拉奉对脑、心脏、肝脏、肺等器官损伤的保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依达拉奉的新用途提供依据。
%Edaravone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has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edaravone may involve many organ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not limited to ischemic stroke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harmac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edaravone on different organ injuries (brain,heart,liver,lung, etc.)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nove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edaravone in future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804-807,808)【关键词】依达拉奉;器官损伤;药理作用【作者】邝桐博;皋聪;季晖【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1198【正文语种】中文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 1/2)信号转导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Wang等[2]发现依达拉奉能减少缺氧性酸中毒/复氧(H-A/R)所致神经元LDH释放,增加BDNF和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e-3活性,并增强 ERK 1/2活性,若事先给予ERK抑制剂,则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未能显现,表明依达拉奉能通过激活ERK 1/2减轻H-A/R所致脑损伤。
红霉素致小鼠肝脏毒性效应的基因表达谱变化
![红霉素致小鼠肝脏毒性效应的基因表达谱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b1ca5b1fd0a79563c1e72ec.png)
bl/ ab c小鼠 肝 毒 性 效 应 模 型 , 用本 室构 建 的 小 鼠 毒 理 基 因芯 片检 测 1 3 7 利 、 、d小 鼠肝 脏 基 因 表 达 谱 变 化 , 合 层 次 聚 类 和 生 物 信 结
息 数据 库检 索 对 差 异 表 达 基 因进 行 初 步信 息 分 析 。 结 果 各 时相 组共 发 现 2 9个 差 异 表 达 基 因 , 基 本 表 达 模 式 分 为 4群 , 合 3 其 结 功 能 分析 涉及 脂 肪 分 解 代 谢 、 白质 合 成 与 降 解 、 化 应 激 、 症 发 生 、 亡 相 关 信 号 转 导 等 多 方 面机 制 。 结 论 毒 理 芯 片 的 检 测 蛋 氧 炎 凋 展 示 了红 霉 素 致 肝 脏 毒 性 效 应 的 基 因表 达 谱 变 化 基 本 轮 廓 , 进 一 步 阐 明其 肝 毒 性 机 制提 供 了众 多线 索 。 为 关 键 词 : 霉 素 ; 因表 达 谱 ; 脏 红 基 肝 中图分类号 :3555 R 6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4 ( 0 7 O—2 一3 1 7-3 8 2 0 )87 1O
GAO — on , o n , 【 R a , ta1 Lih g A Li g H , n e .
( . p rme t _ H y in o clg , h r ii r e ialUn v riy, o g ig 4 0 3 h n 1 De a t n , 0 g e e T xioo y T idM lt y M d c ie st Ch n q n 0 0 8 C ia; a 2 Ge o c n lgia plc to n t ue, t i est _ o g o g, n k n 1 0 7, ia . n meTeh oo c lAp ia in I si t Ciy Unv r i 0,H n k n Ho g o g 5 8 5 Ch n ) t y
miRNA:急性肺损伤中新的调控分子
![miRNA:急性肺损伤中新的调控分子](https://img.taocdn.com/s3/m/8eda5ac52f60ddccdb38a074.png)
miRNA:急性肺损伤中新的调控分子急性肺损伤(ALI)及更为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常见且复杂的炎症性肺疾病。
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或miR)已作为一类全新的基因调控分子脱颖而出,其在包括ALI在内的多种复杂性疾病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miRNA;急性肺损伤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更为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为常见而重要的快速进行性炎症性肺疾病。
据估计,仅仅美国每年就有190 000例ALI新发病例,其中死亡病例约为75 000例。
而在中国,ALI/ARDS的发病率更高,病死率更是高达52%[1,2]。
近年,科学家已注意到miRNA在ALI/ARDS的诸多生物学进程和信号转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miRNA在免疫炎症及ALI中所发挥的作用。
1 miRNA在免疫反应和ALI中的作用已经发现具有调节免疫细胞发育和分化功能的是miR-181a,它在胸腺中高表达而在淋巴结和骨髓中表达水平较低[3]。
与此同时,某些炎症性肺疾病(如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也与miRNA有关。
因此,我们推测miRNA可能潜在地影响ALI/ARDS的发生发展。
1.1 miRNA与免疫炎症反应在固有免疫中,miR-200b和miR-200c可经由靶向髓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调控THP-1巨噬细胞TLR4通信和NF-κB活化的效能,从而影响宿主抗病原微生物的天然防御功能[4,5]。
通过TLR3、TLR4及TLR9激动剂的激活而诱导miR-148与miR-152的表达将抑制包括TNF-α、IL-6、IL-12在内的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6]。
在LPS激活TLR4后,miR-210可直接靶向NF-κB1而负向调节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7]。
26447256_“肺-肠轴”的研究进展
![26447256_“肺-肠轴”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6d3bc0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9.png)
肺-肠轴 的研究进展张文杰ꎬ戴岳(中国药科大学ꎬ江苏南京211198)摘要:肺与肠道在解剖学上并无直接的联系ꎬ但在临床表现上呈现密切的相关性ꎬ这种现象被称为 肺-肠轴 ꎮ目前认为肺与肠在之间可能通过微生物群㊁黏膜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网络等途径相互交流和影响ꎮ本文综述有关 肺-肠轴 的认识及研究进展ꎮ关键词: 肺-肠轴 ꎻ肠道菌群ꎻ黏膜免疫ꎻ神经内分泌中图分类号:R36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2)01-0053-004doi:10.13506/j.cnki.jpr.2022.01.010Researchadvancesoflung-gutaxisZHANGWenjieꎬDAIYue(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ꎬNanjing211198ꎬChina)Abstract:Thelungandgutarenotanatomicallyrelatedꎬbutshowcloserelationshipintheclinic.Thisphenomenonisnamedasthelung-gutaxis.Ithasbeenrecognizedthatlungandgutcaninfluenceeachotherbymultiplewaysꎬsuchashostmicrobiotaꎬmucosalimmunityꎬandneuroendocrinenetwork.Thispaperreviewedtheunderstandingofthelung-gutaxisandtheresearchadvances.Keywords:Lung-gutaxisꎻGutmicrobiotaꎻMucosalimmunityꎻNeuroendocrine㊀㊀局部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会对远端组织器官产生影响ꎬ其中肠道与肺之间的相互影响尤为显著ꎬ然而肺与肠之间并不存在解剖学上直接的联系ꎬ意味着两者可能存在某些非直接的交流途径ꎬ这种现象被称为 肺-肠轴 ꎮ本文综述肠道与呼吸系统之间的交流途径ꎬ为揭示肺-肠轴的本质提供参考ꎮ1㊀ 肺-肠轴 在疾病中的表现临床研究发现ꎬ慢性肺部疾病例如哮喘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常常与一些慢性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IBD)或肠易激综合征(IBS)相伴发生[1]ꎮCOPD患者肠道屏障通透性往往会上升ꎬ且发生IBD的概率比正常人高2~3倍[2]ꎬ哮喘患者的肠黏膜也常常发生功能性和结构性改变[3]ꎮ另一方面ꎬ高达50%的IBD患者和33%的IBS患者伴随肺部反应ꎬ包括支气管炎症㊁扩张和化脓[4]ꎮ以往曾认为这些气道疾病是IBD中肠道的持续性炎症继发引起的ꎬ然而有报道称IBD患者在接受了结肠切除术后仍然发生了支气管与肺部疾病ꎬ这提示持续性的肠道炎症并不是呼吸道发生改变的先决条件[5]ꎮ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疾病相关联的现象在动物模型中也有所体现ꎬ盲肠结扎穿刺造成的脓毒症模型小鼠的肺泡灌洗液中检测出大量来自肠道的细菌[6]ꎬ而气管内滴注铜绿假单胞菌造成的小鼠急性肺炎模型中也发现了小鼠肠道屏障受损ꎬ表现为紧密连接蛋白减少和肠道通透性增加[7]ꎮ2㊀微生物群2.1㊀菌群㊀人类肠道中存在有1014~1015个微生物ꎬ有99%为细菌ꎬ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拟杆菌门ꎬ其次是厚壁菌门[8-9]ꎮ相比于肠道微生物ꎬ对于肺微生物群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ꎬ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下呼吸道都被认为是一个无菌的环境ꎬ直到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ꎬ肺微生物群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0]ꎮ肺部疾病患者的肠道会发生病变ꎬ同时肠道菌群组成也会发生改变ꎮ哮喘患者粪便中球杆菌㊁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增加ꎬ而革兰阴性杆菌比例降低[11]ꎻ囊性纤维化患者多伴有肠道慢性炎症和菌群失衡ꎬ其中葡萄球菌㊁链球菌和韦荣球菌丰度升高ꎬ拟杆菌㊁青春双歧杆菌和普拉梭菌丰度降低[12]ꎻ肺结核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ꎬ产短链脂肪酸的菌群和相关代谢途径明显减少[13]ꎮ另外ꎬ生命早期的各种细菌暴露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也与呼吸道疾病的易感性有关ꎬ如剖宫产和婴儿时期抗生素的滥用会永久性㊀作者简介:张文杰ꎬ男ꎬ研究方向:抗炎免疫药理ꎬE-mail:564630002@qq.com㊀通信作者:戴岳ꎬ男ꎬ博士研究生ꎬ教授ꎬ研究方向: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ꎬTel:025-83271400ꎬEmail:2048277642@qq.com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ꎬ并改变其中的菌种构成ꎬ增加哮喘的易感性[14]ꎮ值得注意的是ꎬ除一些极端情况下(如脓毒症)可观察到细菌从肠道移动到肺部[15]ꎬ在大多数疾病中并未见微生物在肠道和肺部间直接迁移ꎬ即肺与肠的微生物群之间可能并无直接的相互影响ꎮ2.2㊀菌群代谢物2.2.1㊀脂多糖㊀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ꎬ可以刺激上皮细胞胞膜上的Toll样受体(TLR)4ꎬ激活机体的先天免疫应答ꎮ肠道内LPS的刺激对于肺部的免疫应答是有益的ꎬ经抗生素耗竭肠道菌群的小鼠对流感病毒或大肠杆菌诱导的肺炎的抵抗能力大大下降ꎬ但是若在抗生素处理的同时肠道内给予LPSꎬ上述现象将明显得到改善[16]ꎮ在哮喘模型中ꎬ胃肠道内给予LPS的小鼠在尘螨提取物的刺激下产生TH2反应的能力明显下降ꎬ提示LPS对哮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17]ꎮ与之相反的是ꎬ气道内LPS的刺激对于肠道的免疫应答具有不利的影响ꎬ气道内滴注LPS可在短时间(24h)内引起盲肠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ꎬ甚至先于血液中细菌数量的增加[18]ꎮ2.2.2㊀短链脂肪酸(SCFAs)㊀SCFAs是碳原子数小于6的脂肪酸ꎬ包括乙酸㊁丙酸㊁丁酸和戊酸ꎬ主要来源于盲肠和结肠菌群对膳食纤维的代谢ꎮ尽管肺组织中几乎无法检测到SCFAsꎬ但肠源性的SCFAs依旧可以引发对过敏性气道疾病的保护机制ꎮ饮食中加入SCFAs可降低万古霉素处理后的小鼠循环中CD4+T细胞数量和IgE水平ꎬ缓解卵白蛋白诱导的过敏性肺部炎症[19]ꎮ类似的ꎬ小鼠口服丙酸盐和丁酸盐可以通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活力ꎬ减弱其迁移ꎬ缓解过敏原诱导的小鼠肺部炎症[20]ꎮ此外ꎬ在面对急性流感病毒感染时ꎬ高纤维饮食饲喂的小鼠也表现出更高的存活率ꎬ这可能是因为SCFAs增强了CD8+T细胞的功能ꎮ3㊀黏膜免疫3.1㊀肺与肠的结构类似性㊀尽管肠道和气道在解剖学上没有直接的联系ꎬ但从胚胎学上ꎬ二者有共同的起源原肠胚ꎬ这使得二者具有相似的上皮结构ꎮ肠屏障包括含有各种宿主防御分子的黏液层㊁柱状肠上皮细胞以及含有多种免疫细胞的固有层[21]ꎮ气道上皮也有相类似的结构ꎬ其中气道上皮细胞处于气道屏障系统的中心ꎮ在富含抗原的管腔一侧ꎬ它们分泌和调节厚黏液层的组成ꎬ而在基底侧ꎬ它们与富含免疫细胞的固有层相互作用[22]ꎮ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属于公共黏膜免疫系统ꎬ作为第一道防御屏障保护机体免受外界刺激[23]ꎮ当受到病原体刺激时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微褶皱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并将其呈递给树突状细胞(DCs)ꎬDCs转移至淋巴结ꎬ进而刺激T㊁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ꎮ3.2㊀免疫细胞的迁移㊀肠黏膜和气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ꎬ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鼻咽相关淋巴组织(NALT)合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24]ꎮ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性ꎬ使得肠道和气道组织中表达一些共同的归巢受体ꎬ如CCL28㊁CXCL8和CCR9等ꎬ淋巴细胞可依赖这些受体通过外周循环实现二者间的相互迁移[25-26]ꎮ肠道细菌定植后ꎬ可诱导固有层和派伊尔小结中的B细胞产生IgAꎬ并通过循环系统迁移到肺部黏膜组织ꎬ从而在不同器官之间传递免疫信息[27-28]ꎮ肠道菌群与肠道树突细胞(CD103+CD11b+DCs)之间的互作ꎬ会诱导肠道的IL-22+ILC3表达CCR4归巢受体ꎬ介导肠道IL-22+ILC3选择性地进入肺部ꎮ肺上皮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CCL17激活CCR4受体ꎬ促进IL-22+ILC3进入新生小鼠的肺部ꎬ上调肺组织中IL-22水平并抑制病原体的增殖[29]ꎮMjösberg等[30]研究证实ꎬ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可以被IL-25诱导ꎬ从肠道迁移至肺部参与免疫应答ꎬ说明免疫细胞的迁移可能导致肠道的炎症转移至肺部ꎮ4㊀神经内分泌网络4.1㊀内分泌系统㊀肺和肠均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ꎬ二者分泌的神经递质㊁多肽和细胞因子等可能发挥了联系肺与大肠的作用ꎮ血管活性肠肽(VIP)是一种神经递质ꎬ可由肺和结肠分泌ꎮVIP对肺和肠道具有双重作用ꎬ既能使气道平滑肌扩张进而刺激呼吸ꎬ又能使肠平滑肌舒张ꎬ抑制胃肠运动ꎮ另外VIP还具有抗炎作用ꎬ静脉注射VIP可缓解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31]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生物活性肽ꎬ可由肺内感觉神经末梢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ꎮ除发挥舒张气道血管的作用ꎬCGRP还具有促进结肠蠕动的作用[32]ꎮ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调控细胞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因子ꎬ可由结肠和肺上皮细胞分泌ꎮ本室前期研究发现ꎬ结肠组织产生的HGF可循环至肺部ꎬ缓解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34]ꎮ另一项对动物肺肠病理模型的研究发现ꎬ在肠病以及肺肠合病情况下ꎬ大肠与肺在活性物质表达上存在特异性ꎮ便秘合并哮喘模型的大鼠肺组织中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和VIP水平明显降低ꎬCGRP和P物质水平显著升高[35]ꎮ对于急性肺损伤小鼠ꎬ刺激右颈迷走神经后炎症状态缓解ꎬ并使24h后发生的急性肺损伤得到改善ꎬ但切断腹部迷走神经后上述改善效果消失[36]ꎮ4.2㊀细胞因子㊀IBD患者血清中各类促炎因子如IL-1β㊁IL-6㊁TNF-α等浓度上升ꎬ这些促炎因子可进入到其他组织如肺部引起炎症反应[37]ꎬIBD患者血清中LPS和肽聚糖A的抗体增多或许能够支持这一观点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体内往往产生 细胞因子风暴 ꎬ表现为循环中IL-6㊁IL-1β㊁GM-CSF等细胞因子增加ꎮ除导致肺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外ꎬ这些增加的细胞因子还会改变肠道菌群并破坏肠屏障完整性ꎬ继而引发腹痛㊁腹泻等肠道症状[38]ꎮ但需要注意的是ꎬ目前没有研究证实这些促炎因子的转移具有组织特异性ꎬ且目前没有一种循环的促炎因子被确定为引起肠道炎症过程中肠外综合征的原因ꎮ实际上ꎬ循环的炎症因子并不足以将炎症从局部黏膜驱动到远端器官ꎮ因此ꎬ循环中的促炎因子或许并不足以成为 肺-肠轴 交流的一种机制[39]ꎮ5㊀中医对肺与大肠的认识肺与大肠 相表里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脏腑相关的核心内容之一ꎮ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肺主气ꎬ司呼吸ꎻ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ꎮ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ꎬ覆盖诸脏ꎬ故有 华盖 之称ꎮ肺叶娇嫩ꎬ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ꎻ肺又上通鼻窍ꎬ外合皮毛ꎬ与自然界息息相通ꎬ易受外邪侵袭ꎬ故有 娇脏 之称ꎮ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糟粕ꎮ饮食在小肠泌别浊清后ꎬ清者经脾运化布散周身ꎬ浊者即糟粕下降至大肠排出体外ꎮ肺气的肃降可推动糟粕下行ꎬ有利于大肠的传导而大肠传导正常也有助于肺气宣降ꎮ若肺气失于肃降ꎬ津液不能下达ꎬ或肺气推动无力ꎬ则可见大便秘结ꎻ若大肠实热ꎬ腑气不通ꎬ则引起肺气肃降不顺ꎬ而咳喘胸闷ꎮ6㊀临床应用基于上述理论ꎬ很多研究探究了 肺-肠轴 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ꎬ为药物的研究和使用拓展了新的思路ꎮ 肺-肠轴 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肺病治肠和肠病治肺两个方面ꎮ6.1㊀肺病治肠㊀很多肺部疾病常伴随着肠道病变如肠屏障受损㊁肠道菌群失衡和肠道排泄不畅等ꎬ因此靶向肠道可作为治疗肺部疾病的新策略ꎮ哮喘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ꎬ产短链脂肪酸菌减少ꎬ口服补充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可上调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ꎬ增加产SCFAs细菌ꎬ显著缓解哮喘症状[40]ꎮCOPD患者机体长期缺氧状态易引起肠道内有害菌滋生ꎬ腹胀㊁食欲缺乏㊁大便不畅ꎬ进而加重呼吸道症状ꎮ此时用宣白承气汤既能通腑泄热ꎬ增加肠道蠕动ꎬ又能调节肠道黏膜免疫ꎬ清除有害菌ꎬ从而改善呼吸道症状[41]ꎮ本室前期研究还发现ꎬ口服羟基积雪草苷和小檗碱可促进结肠组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HGF)ꎬ其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42-43]ꎮ6.2㊀肠病治肺㊀因鲜有直接作用于肺部的药物ꎬ故肠病肺治理论多见于传统中医的宣肺㊁清肺的药物ꎮ手术后患者常因耗气伤血ꎬ气虚无力而发生便秘ꎬ此时用经典宣肺降逆方桔梗汤可显著缩短排便间隔ꎬ改善排便状态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4]ꎮ溃疡性结肠炎常伴随肠外症状ꎬ其中以呼吸系统损害最为常见ꎬ中医亦认为其病位在肠ꎬ病在血分ꎬ病久及肺ꎮ宣肺补肺药如桔梗㊁诃子等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及腹泻症状ꎬ修复肺部损伤ꎬ肺肠同治[45-46]ꎮ7㊀小结尽管肺部疾病与肠道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现象存在已久ꎬ但是目前对 肺-肠轴 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面ꎬ缺少对于其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ꎮ已经有很多假说被提出试图解释肺肠轴交流的潜在途径ꎬ但其中大部分缺乏较为有力的实验证据ꎮ另外ꎬ目前对于肺肠轴的研究大多聚焦微生物群ꎬ对于各种肺部和肠道疾病中微生物群变化的研究较多ꎬ而关于微生物群的改变如何通过影响宿主从而更进一步影响远端器官生理活动的研究较少ꎬ且有关肺肠之间黏膜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的相互沟通和机制的研究亦有待加强ꎮ虽然 肺-肠轴 的内在机制尚待阐明ꎬ但其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ꎬ目前一些临床用药尝试结果也表现出一定的效果ꎬ今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循证医学方法ꎬ开展更大规模ꎬ设计更严谨的临床试验ꎬ分析归纳用药规律ꎬ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ꎮ参考文献:[1]㊀RUTTENEꎬLENAERTSKꎬBUURMANWꎬetal.DisturbedintestinalintegrityinpatientswithCOPD:effectsofactivitiesofdailyliving[J].Chestꎬ2014ꎬ145(2):245-252.[2]RAFTERYAꎬTSANTIKOSEꎬHARRISNꎬetal.Linksbetweenin ̄flammatoryboweldiseaseand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FrontImmunolꎬ2020(11):2144.[3]SUGITAKꎬKABASHIMAK.Tightjunctionsinthedevelopmentofasthmaꎬchronicrhinosinusitisꎬatopicdermatitisꎬeosinophilicesoph ̄agitisꎬand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J].JLeukocBiolꎬ2020ꎬ107(5):749-762.[4]MASSARTAꎬHUNTD.Pulmonarymanifestationsofinflammatoryboweldisease[J].AmJMedꎬ2020ꎬ133(1):39-43.[5]MASSONSꎬBOURKESJꎬGUNNMCꎬetal.InterstitialpneumonitisafterinfliximabtherapyforCrohnᶄsdisease[J].InflammBowelDisꎬ2006ꎬ12(5):427-428.[6]DICKSONRꎬSINGERBꎬNEWSTEADMꎬetal.Enrichmentofthelungmicrobiomewithgutbacteriainsepsisandthe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J].NatMicrobiolꎬ2016ꎬ1(10):16113.[7]KHAILOVALꎬBAIRDCꎬRUSHAꎬetal.LactobacillusrhamnosusGGtreatmentimprovesintestinalpermeabilityandmodulatesin ̄flammatoryresponseandhomeostasisofspleenandcoloninexperi ̄mentalmodelofPseudomonasaeruginosapneumonia[J].ClinNutrꎬ2017ꎬ36(6):1549-1557.[8]ENAUDRꎬPREVELRꎬCIARLOEꎬetal.TheGut-LungAxisinHealthandRespiratoryDiseases:APlaceforInter-OrganandInter-KingdomCrosstalks[J].FrontCellInfectMicrobiolꎬ2020(10):9. [9]MARSLANDBꎬTROMPETTEAꎬGOLLWITZERE.Thegut-lungaxisinrespiratorydisease.[J].AnnAmThoracSocꎬ2015ꎬ12(Suppl2):S150-S156.[10]DUMASAꎬBERNARDLꎬPOQUETYꎬetal.Theroleofthelungmicrobiotaandthegut-lungaxisin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s[J].CellMicrobiolꎬ2018ꎬ20(12):e12966.[11]张良登ꎬ冯兴中ꎬ姜敏ꎬ等.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肺病患者肠道便菌群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ꎬ2018ꎬ25(4):19-23.[12]ENAUDRꎬHOOKSKꎬBARREAꎬetal.IntestinalinflammationinchildrenwithcysticfibrosisisassociatedwithCrohnᶄs-likemicro ̄biotadisturbances[J].JClinMedꎬ2019ꎬ8(5):645.[13]HUYꎬFENGYꎬWUJꎬetal.Thegutmicrobiomesignaturesdis ̄criminatehealthyfrompulmonarytuberculosispatients[J].FrontCellInfectMicrobiolꎬ2019(9):90.[14]THORSENJꎬRASMUSSENMꎬWAAGEJꎬetal.Infantairwaymi ̄crobiotaandtopicalimmuneperturbationsintheoriginsofchildhoodasthma[J].NatCommunꎬ2019ꎬ10(1):5001.[15]MUKHERJEESꎬHANIDZIARD.Moreofthegutinthelung:howtwomicrobiomesmeetinARDS[J].YaleJBiolMedꎬ2018ꎬ91(2):143-149.[16]SHIHꎬZHUXꎬLIWꎬetal.Modulationofgutmicrobiotaprotectsa ̄gainstviral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asystematicreviewofanimalandclinicalstudies[J].EurJNutrꎬ2021ꎬ60(8):4151-4174. [17]QIANGꎬJIANGWꎬZOUBꎬetal.LPSinactivationbyahostlipaseallowslungepithelialcellsensitizationforallergicasthma[J].JExpMedꎬ2018ꎬ215(9):2397-2412.[18]TANGJꎬXULꎬZENGYꎬetal.EffectofgutmicrobiotaonLPS-in ̄ducedacutelunginjurybyregulatingtheTLR4/NF-kBsignalingpathway[J].IntImmunopharmacolꎬ2021(91):107272.[19]CAITAꎬHUGHESMꎬANTIGNANOFꎬetal.Microbiome-drivenallergiclunginflammationisamelioratedbyshort-chainfattyacids[J].MucosalImmunolꎬ2018ꎬ11(3):785-795.[20]THEILERAꎬBÄRNTHALERTꎬPLATZERWꎬetal.Butyrateamel ̄ioratesallergicairwayinflammationbylimitingeosinophiltraffickingandsurvival[J].JAllergyClinImmunolꎬ2019ꎬ144(3):764-776.[21]KOBAYASHITꎬSIEGMUNDBꎬBERRECꎬetal.Ulcerativecolitis[J].NatRevDisPrimersꎬ2020ꎬ6(1):74.[22]INVERNIZZIRꎬLLOYDCꎬMOLYNEAUXP.Respiratorymicrobiomeandepithelialinteractionsshapeimmunityinthelungs[J].Immunologyꎬ2020ꎬ160(2):171-182.[23]TULICMꎬPICHETꎬVERHASSELTV.Lung–gutcross-talk:evi ̄denceꎬmechanismsandimplicationsforthemucosalinflammatorydiseases[J].ClinExpAllergyꎬ2016ꎬ46(4):519-528.[24]SMOLEUꎬSCHABUSSOVAIꎬPICKLWꎬetal.Murinemodelsformucosaltoleranceinallergy[J].SeminImmunolꎬ2017(30):12-27.[25]PERDIJKOꎬSPLUNTERMꎬSAVELKOULHꎬetal.Cowᶄsmilkandimmunefunctionintherespiratorytract:Potentialmechanisms[J].FrontImmunolꎬ2018(9):143.[26]ZHAOLꎬHUSꎬDAVILAMꎬetal.Coordinatedco-migrationofCCR10+antibody-producingBcellswithhelperTcellsforcolonichomeostaticregulation[J].MucosalImmunolꎬ2021ꎬ14(2):420-430.[27]RIOSDꎬWOODMꎬLIJꎬetal.AntigensamplingbyintestinalMcellsistheprincipalpathwayinitiatingmucosalIgAproductiontocommensalentericbacteria[J].MucosalImmunolꎬ2016ꎬ9(4):907-916.[28]BINGULARꎬFILAIREMꎬRADOSEVICROBINNꎬetal.Desiredturbulence?gut-lungaxisꎬimmunityꎬandlungcancer[J].JOncolꎬ2017(2017):5035371[29]GRAYJꎬOEHRLEKꎬWORTHENGꎬetal.Intestinalcommensalbacteriamediatelungmucosalimmunityandpromoteresistanceofnewbornmicetoinfection[J].SciTranslMedꎬ2017ꎬ9(376):eaaf9412.[30]MJÖSBERGJꎬRAOA.Lunginflammationoriginatinginthegut[J].Scienceꎬ2018ꎬ359(6371):36-37.[31]SUNGꎬYANGHꎬGUANXꎬetal.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overexpressionmediatedbylentivirusattenuates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acutelunginjuryinmicebyinhibitinginflammation[J].MolImmunolꎬ2018(97):8-15.[32]POLAKJꎬBLOOMS.Regulatorypeptidesofthegastrointestinalandrespiratorytracts[J].ArchIntPharmacodynTherꎬ1986ꎬ280(2Suppl):16-49.[33]BENGUETTATOꎬJNEIDRꎬSOLTYSJꎬetal.TheDH31/CGRPenteroendocrinepeptidetriggersintestinalcontractionsfavoringtheeliminationofopportunisticbacteria[J].PLoSPathogꎬ2018ꎬ14(9):e1007279.[34]XIAYꎬXIAYꎬLVQꎬetal.Madecassosideamelioratesbleomycin-inducedpulmonaryfibrosisinmicethroughpromotingthegenerationofhepatocytegrowthfactorviaPPAR-γincolon[J].BritJPharmacolꎬ2016ꎬ173(7):1219-1235.[35]郑旭锐ꎬ杨宇ꎬ叶建红ꎬ等.从肺肠病理模型CCK8㊁CGRP㊁SP㊁VIP表达探讨 肺与大肠相表里 [J].中成药ꎬ2012ꎬ34(11):2226-2229.[36]KRZYZANIAKMꎬPETERSONCꎬCHEADLEGꎬetal.Efferentvagalnervestimulationattenuatesacutelunginjuryfollowingburn:Theimportanceofthegut-lungaxis[J].Surgeryꎬ2011ꎬ150(3):379-389.[37]FRIEDRICHMꎬPOHINMꎬPOWRIEFꎬetal.Cytokinenetworksinthepathophysiologyofinflammatoryboweldisease[J].Immunityꎬ2019ꎬ50(4):992-1006.[38]AKTASBꎬASLIMB.Gut-lungaxisanddysbiosisinCOVID-19[J].TurkJBiolꎬ2020ꎬ44(3):265-272.[39]MAYꎬYANGXꎬCHATTERJEEVꎬetal.Thegut-lungaxisinsys ̄temicinflammation.Roleofmesentericlymphasaconduit[J].AmJRespirCellMolBiolꎬ2021ꎬ64(1):19-28.[40]HUFNAGLKꎬPALIIꎬROTHFꎬetal.Dysbiosisofthegutandlungmicrobiomehasaroleinasthma[J].SeminImmunopatholꎬ2020ꎬ42(1):75-93.[41]包春秀ꎬ姜永红.宣白承气汤治疗肺系疾病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21ꎬ45(2):280-284.[42]XIAYꎬXIAYꎬLVQꎬetal.Madecassosideamelioratesbleomycin-inducedpulmonaryfibrosisinmicethroughpromotingthegenerationofhepatocytegrowthfactorviaPPAR-γincolon[J].BrJPharmacolꎬ2016ꎬ173(7):1219-1235.[43]GUANCꎬQIAOSꎬLVQꎬetal.Orallyadministeredberberineamel ̄ioratesbleomycin-inducedpulmonaryfibrosisinmicethroughpro ̄motingactivationofPPAR-γandsubsequentexpressionofHGFincolons[J].ToxicolApplPharmacolꎬ2018(343):1-15.[44]石雷ꎬ张立新ꎬ李立华ꎬ等.基于 肺与大肠相表里 理论探讨加味桔梗汤从肺论治骨科术后气滞型便秘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ꎬ2021ꎬ42(1):81-83.[45]党琳ꎬ秦松林.从肺肠合治法论治溃疡性结肠炎[J].吉林中医药ꎬ2019ꎬ39(7):841-844.[46]张强ꎬ杜春洁ꎬ胡佳惠ꎬ等.基于 肺与大肠相表里 理论探讨诃子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ꎬ2020ꎬ34(5):34-38.。
阿霉素致肺损伤小鼠心脏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阿霉素致肺损伤小鼠心脏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55256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c.png)
学 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23,54(2):198 - 207198阿霉素致肺损伤小鼠心脏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吴婧1,2,于心悦2,徐燕2,黄寅1,2*,张语馨1**(1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鼓楼医院,南京 210008;2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系,南京 210009)摘 要 化疗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近年来广受关注,但有关肺损伤状态下化疗对心脏代谢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博莱霉素(BLM)和阿霉素(DOX)构建肺损伤叠加心肌损伤小鼠模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BLM组(单次气管滴注5.0 mg/kg BLM)、DOX组(腹腔注射7.5 mg/kg DOX,每周1次,连续两周)和DOX+BLM组,以血清标志物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心脏损伤程度。
采用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心脏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单独给予BLM可导致小鼠肺损伤,但对心脏代谢轮廓无显著影响;单独给予DOX心脏代谢轮廓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差异代谢物为氨基酸、脂肪酸、磷脂等;联合给予BLM和DOX后心脏代谢稳态被严重扰乱,尤其是支链氨基酸蓄积更加严重。
研究证实,在肺损伤状态下DOX可导致心脏代谢轮廓发生更显著的变化,并初步聚焦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化疗药物心脏毒性机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肿瘤心脏病;肺损伤;化疗;代谢组学;质谱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 -5048(2023)02 -0198 -10doi:10.11665/j.issn.1000 -5048.20221218001引用本文吴婧,于心悦,徐燕,等.阿霉素致肺损伤小鼠心脏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3,54(2):198–207.Cite this article as:WU Jing,YU Xinyue,XU Yan,et al. Metabolomics profiling of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in mice with lung in‑jury[J].J China Pharm Univ,2023,54(2):198–207.Metabolomics profiling of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in mice with lung injuryWU Jing1,2, YU Xinyue2, XU Yan2, HUANG Yin1,2*, ZHANG Yuxin1**1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Nanjing 210008;2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Abstract Cardiotoxicity of cancer chemotherapeutics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How‑ever, th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on cardiometabolic perturbation with lung injury have rarely been reported. Thus, we constructed a mouse model of myocardial injury superimposed on lung injury with a combination of bleomycin (BLM) and doxorubicin (DOX).C57BL/6J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group (CON), BLM group (intratracheal infusion with single doses of 5 mg/kg), DOX group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7.5 mg/kg/week, two weeks) and DOX+BLM group. The cardiac injury of mice was evaluated by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histopathology.Cardiometabolic perturb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 group, BLM alone caused lung injury yet with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ardiometabolic profile; DOX alone had significant perturbations in the cardiometabolic profile, and the main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were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phospholipids, etc.; the combination of BLM and DOX caused more severe disturbance of cardiometabolic homeostasis in mice, especially accumulation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DOX can lead to mo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cardiometabolic收稿日期2022-12-18 通信作者*Tel:************E-mail:huangyin@**Tel:************Email:juliandth@基金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BK20220193)第 54 卷第 2 期吴婧,等:阿霉素致肺损伤小鼠心脏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profile in the presence of lung injury, with an initial focus on the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metabolic pathway. This research provides scientific data for in-depth study of the cardiotoxicity mechanism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Key words cardio-oncology; lung injury; chemotherapy; metabolomics; mass spectrometry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Basic Research Program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No. BK20220193)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博来霉素的不良反应
![博来霉素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13d804f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7.png)
博来霉素的不良反应博来霉素是一种很管用的抗肿瘤药物,你知道博来霉素的不良反应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博来霉素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博来霉素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口腔炎、皮肤反应、药物热、食欲减退、脱发、色素沉着、指甲变色、手足指趾红斑、硬结、肿胀及脱皮等。
肺炎样症状及肺纤维化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罗音、间质水肿等。
老年患者、肺部经过放射治疗者及肺功能不良者慎用。
妇女妊娠、哺乳期及小儿慎用。
博来霉素的药理作用药效学本品与铁的复合物嵌入DNA,引起DNA单链和双链断裂。
它不引起RNA链断裂。
作用的第一步是本品的二噻cuo环嵌入DNA的G-C碱基对之间,同时末端三肽氨基酸的正电荷和DNA磷酸基作用,使其解链。
作用的第二步是本品与铁的复合物导致超氧或羟自由基的生成,引起DNA链断裂。
药动学口服无效。
需经肌内或静脉注射。
注射给药后,在血中消失较快,广泛分布到肝、脾、肾等各组织中,尤以皮肤和肺较多,因该处细胞中酰胺酶活性低,博来霉素水解失活少。
在其他正常组织则迅速失活。
部分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率仅1%。
连续静脉滴注4~5日,每日30mg,24小时内血药浓度稳定在146ng/ml,静滴注后,T1/2为1.3及8.9小时。
快速静脉注射,T1/2为24分钟及4小时。
3岁以下小儿T1/2为54分钟及3小时。
肌注或静注博来霉素15mg,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μg/ml及3μg/ml。
有可能在组织细胞内由酰胺酶水解而失活。
主要经肾排泄,24小时内排出50~80%。
不能被透析清除。
博来霉素的药物禁忌因所有抗癌药均可影响细胞动力学,并引起诱发和畸形形成,孕妇与哺乳期妇女应谨慎给药,特别是妊娠初期的3个月。
下列情况应慎用:70岁以上老年患者、肺功能损害、肝肾功能损害。
发热患者及白细胞低于2500/立方毫米不宜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此药时应酌减剂量。
博来霉素的生产工艺广谱抗肿瘤药。
对鳞癌,包括头颈部、皮肤、食道、肺、宫颈、阴茎和甲状腺等癌肿以及恶性淋巴瘤等有效。
博来霉素对肝癌细胞DNA损伤以及H2AX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
![博来霉素对肝癌细胞DNA损伤以及H2AX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ee40bef0975f46527d3e170.png)
第50卷 第2期2011年4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Vo l.50No.2Apr.2011 文章编号:0427 7104(2011)02 0172 06收稿日期:2010 08 07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 A 02A310),上海市科技创新团队计划资助项目(03DZ14024和07ZR14010)作者简介:邹 鹏(1983 ),男,硕士研究生;陈 先,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联系人,E mail:x ianc@.博来霉素对肝癌细胞DNA 损伤以及H2AX 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邹 鹏1,2,杨晓丽1,2,陈 先1,2(1.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2.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摘 要:组蛋白H 2AX 是DN A 损伤修复反应中的关键蛋白,磷酸化的H 2A X 可以作为DN A 损伤早期检测的金标准.实验通过检测磷酸化H2AX 的改变来研究博来霉素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DN A 损伤作用的差异,推测肿瘤细胞抗药性可能是通过H 2A X 磷酸化来介导的.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对博来霉素刺激下肝癌细胞中的H2A X 复合物进行了免疫印迹的检验,结果显示D NA 损伤修复相关蛋白PA RP1和K u70在DN A 损伤后与H2A X 相互作用出现了上调.14 3 3 是首次发现的H 2A X 相互作用蛋白,其与H 2A X 的相互作用在D NA 损伤后也出现了增强.这些H2AX 复合物在DN A 损伤修复、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肿瘤细胞对于放疗、化疗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构成了肿瘤细胞抗药性的分子基础,同时也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关键词:博来霉素;肝癌;H 2A X;DN A 损伤中图分类号:Q 71 文献标志码:A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民健康和生活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内外界环境的改变经常导致DNA 分子的损伤和结构改变,而DNA 双键断裂(DSB)又是最为严重的DNA 损伤表现形式之一.但另一方面,现行肿瘤的治疗也经常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中的DNA 为手段来进行的[1 2].博来霉素(Bleomy cin,BLM)就是这样经典的抗肿瘤药物,其机制是以一种射线类似物来使细胞产生以DSB 为主的DNA 损伤,常用于生殖细胞癌、头颈癌、淋巴癌的临床治疗[3].但是肿瘤细胞往往表现出较正常细胞更为强烈的抗药性,导致以放疗和化疗为主的肿瘤临床治疗不但疗效不佳、反而会产生过度的副作用,如杀死正常细胞和严重损伤正常的生理功能等,至今这种抗药性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组蛋白H 2AX 是体内DN A 双键断裂的生物标志物,磷酸化的H 2AX 可作为判断早期DSB 的金标准[4].其不但在DNA 损伤信号感应、传导和招募修复蛋白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与基因组稳定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5 6].因此,本实验以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DNA 损伤修复蛋白PARP1、Ku70、14 3 3 蛋白在博来霉素刺激下与H 2AX 的相互作用;并且以 H 2AX(磷酸化的H 2AX)作为标准,来对比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在博来霉素刺激下形成DSB 的差异.希望能够以H 2AX 为中心,从DNA 损伤修复角度为揭示肿瘤细胞抗药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为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电泳仪(BioRad Mini PROTEAN 3&PROT EAN Xi);水浴摇床(H eto SBD50);转膜仪(Bio rad T rans Blot SD Cell);IP 旋转仪(Grant bio PT R 30);化学成像系统(Fujifilm LAS 3000).试剂:细胞培养试剂、蛋白酶抑制剂及配制SDS PAGE 凝胶电泳试剂、显色试剂均购于Sigm a 公司(St,Louis,MO);嘌呤霉素(Pur omy cin)购于Invitrog en (San Dieg o,CA );DNA 酶I (D5025)、ANTI FLAG M 2Affinity Gel(A2220)、FLAG 抗体(F1860)购于Sig ma 公司;博来霉素(Bleo mycin)为美国药典标准品(USP).抗体H 2AX(ab11175)、 H 2AX (ab2893)购于Abcam 公司;PARP1(sc 1561)、14 3 3zeta (sc 1019)购于Santa Cr uz Bio technolog y 公司;Ku70(m s 329 P0)购于Thermo Fisher 公司.细胞株:购买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正常肝细胞株QSG 7701(7701)和肝癌细胞株QGY 7703(7703)来源于同一供体.1.2 7703 Flag H2AX 稳定细胞株以及7701 Flag H2AX 稳定细胞株的构建质粒pMIR DFT 带有2个flag 标签、一个钙调亲和素标签,中间还有一个T EV 蛋白酶切割位点.将PCR 扩增得到的人类H 2AX 编码区克隆到pM IR DFT 的B am H 和X ho 位点,这样就得到了重组的H 2AX 质粒.稳定细胞的转染按照Invitr ogen 公司的Lipo fectamine 2000说明书操作:转染前一天,以合适的细胞密度接种到6孔培养板上(接种密度为4 105/mL),转染时,细胞要达到90%~95%的密度.每孔加入240 L 无血清培养基和10 L Lipofectamine 2000混合溶液(总体积250 L)温育5m in 后,与10 L 无血清培养基及每孔4 g 质粒组成的溶液(总体积250 L)混合,室温下置20min.与此同时,将6孔板中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冲洗细胞2遍后,加入2mL 无血清培养基.将上述混合液逐滴加入孔中,摇动培养板,轻轻混匀.在37 ,5%的CO 2中培养4h 后,更换含有血清的全培养基.为了得到稳定表达靶蛋白的细胞系,转染48h 后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将其转到一直径为10cm 的培养皿中,待24~48h 细胞贴壁生长后,将终浓度为1 g/m L 的嘌呤霉素加到培养液中,筛选带有标签的H 2AX 稳定的细胞.1.3 组蛋白抽提收集细胞,按照1m L/107细胞,使用Triton 抽提缓冲液((T EB:含0.5%Triton X 100(V/V ),2mmo l/L 苯甲基磺酰氟(PMSF),1%蛋白酶抑制剂和磷酸酶抑制剂的PBS 溶液)重悬细胞.在缓慢摇动下,细胞在冰上裂解10m in;然后2000r/min,10min,4 下离心,移除上清;使用上述一半比例的T EB 缓冲液洗细胞一遍,再重复离心一次,弃上清;然后按照1m L/4 107细胞,加入0.2mol/L H Cl 并重悬细胞;4 下过夜抽提组蛋白;离心,收集上清即组蛋白抽提液.1.4 免疫共沉淀大约5 107个细胞收获后用冷PBS 洗2遍,溶于5倍细胞体积的细胞裂解液中(10mmo l/L H epes NaOH ,pH 7.9,10mm ol/L KCl, 1.5mmo l/L M gCl 2以及0.5m mol/L 巯基乙醇),裂解液中加入1%蛋白酶抑制剂、磷酸酶抑制剂、10mm ol/L PM SF;于冰上摇床剧烈摇振20min,4 离心10min,沉淀取胞核成分.含蛋白酶抑制剂和磷酸酶抑制剂的Digestion buffer (10mmol/L Tris HCl pH 8.0,7.5mmol/L Mg Cl 2,0.75mmo l/L CaCl 2以及0.5mmo l/L 巯基乙醇)洗细胞核2次,弃上清.最后将核混溶于含有500units/mL DNase I 的细胞核裂解液(10m mol/L Tris H Cl,pH 7.6,5m mol/L EDTA,0.05%Nonidet P 40以及0.5mmo l/L 巯基乙醇,1%蛋白酶抑制剂和1%磷酸酶抑制剂)中37 孵育50m in,12000r/min,10min,取上清,获得较纯核蛋白.在得到的核蛋白溶液中,加入甘油和NaCl(其最终的浓度分别为20%,150m mol/L),再将300 L Sig ma M 2anti Flag beads 加到液体中,4 孵育2h.用4mL 含蛋白酶及磷酸酶抑制剂TBS 缓冲溶液(10mm ol/L T ris H Cl,pH 7.6,150mmo l/L NaCl,20%甘油,1mmo l/L EDT A,0.05%NP40,0.5mm ol/L 巯基乙醇)洗涤beads 4次.最后使用3 flag peptide 将flag beads 上特异性结合的蛋白交换下来,离心浓缩,得到H 2AX 复合物.1.5 免疫印迹获取107个细胞,裂解,消化,免疫共沉淀,然后进行12%SDS PAGE 分离,再进行免疫印迹,将蛋白转至PV DF 膜上,浸没于封闭液(含1%BSA 的T BS)中摇荡1h.封闭后,进行一抗孵育,将一抗按照推荐浓度溶于封闭液中,与对应膜共同封闭在塑料袋中,室温摇晃1h,或者4 下过夜.一抗孵育结束后,用TBST(T BS+0.1%T w een20)漂洗膜4次,每次15m in.再使用对应的二抗孵育,按照相应比例稀释(1 1000~1 10000),室温轻摇1h.二抗孵育结束后,再用TBST 漂洗膜4次,每次15min.最后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 RP ECL 发光显色法对膜进行显色曝光.173 第2期邹 鹏等:博来霉素对肝癌细胞DN A 损伤以及H 2A X 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2 结 果2.1 7703 Flag H2AX 稳定细胞株和7701 Flag H2AX 稳定细胞株的鉴定如图1(a)所示,通过组蛋白抽提的方法,7703 Flag H2AX 稳定细胞株细胞被分为胞浆和染色质2部分.染色质部分免疫印迹中检测到了H2AX,Flag 以及Flag H 2AX 的表达,而在对应胞浆中未检测到.而胞浆中检测到了GAPDH,对应染色质部分未有发现,故认为构建的Flag H2AX 正确表达在染色质上.另如图1(b)所示,7703细胞株与7703 Flag H2AX 稳定细胞株分别按照上述方法得到染色质部分后进行免疫印迹(总蛋白量各15 g),在15ku 的位置,2个细胞株均检测到内源性H2AX 和 H2AX 表达;但在25ku 的位置,在7703稳定细胞株中检测到带Flag 标签的H2AX 和 H 2AX;Flag 也只在稳定细胞株中表达.根据免疫印迹颜色的深浅,可以发现内源性H 2AX 和Flag H 2AX 的表达量基本相同,即获得了表达水平接近于内源性的稳定表达Flag H 2AX 的7703细胞株.7701 Flag H2AX 稳定细胞株的构建和鉴定也按照与7703相同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如图1(c)所示.即我们获得了肝癌细胞和其对应正常肝细胞的Flag H2AX 稳定细胞株.图1 7703 F lag H2AX 稳定细胞株和7701 F lag H2A X 稳定细胞株中F lag H2A X 的表达Fig.1 Expression of FLAG tagged H 2AX in stable 7703cells and 7701cells2.2 博来霉素诱导肝癌细胞产生DSB 条件的优化通过检测 H 2A X 的量来反映博来霉素诱发DSB 的程度.如图2(a)所示:本实验根据以往经验,用40mU/mL 浓度的BLM 对7703稳定细胞株分别进行了0,0.5,1,2,3,6h 的时间点梯度刺激,结果显示 H2AX图2 博来霉素对7703稳定细胞株刺激条件的优化Fig.2 Optimization of DSB formations by measuring phosphorylation of H2AX in H CC cells under BLM stimulation17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50卷图3 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中博来霉素造成的DN A 损伤比较Fig.3 Comparation of the changes of H2AX between HCC cells(7703)and paired hepatocytes(7701)under BLM stimulat ionControl:7703 Flag H2AX 稳定细胞株;BLM:BLM刺激的7703 Flag H 2AX 稳定细胞株的量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在3h 的时候达到最大峰值,但在6h 后出现了下降.反过来用0,5,10,20,40,60mU/m L 浓度梯度的博来霉素分别刺激7703稳定细胞株3h,其结果显示随着博来霉素刺激浓度的增加, H 2AX 的量也一起增加,并在40mU/mL 的浓度下达到最大,60mU/mL 时就出现了下降.因此,我们认为40mU/mL 的博来霉素刺激3h 是肝癌细胞形成DSB 的最佳条件,并以此作为后续试验的刺激条件.2.3 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应对博来霉素刺激产生DSB 的差异使用上述条件分别对7703稳定细胞株和7701稳定细胞株进行刺激.图3结果显示,在刺激前,2种细胞中已有小部分H 2AX 被磷酸化成 H2AX,这可能与DNA 复制造成的DNA 断裂有关;在博来霉素刺激后,2种细胞中 H 2AX 的含量均出现了显著的上升,意味着博来霉素造成了严重的DNA 损伤.但是2种细胞上升的幅度并不一样,可以明显发现的是,正常肝细胞中 H 2AX 的变化量显著大于肝癌细胞,意味着博来霉素对正常肝细胞造成的DNA 损伤明显大于肝癌细胞.2.4 博来霉素诱导肝癌细胞中DSB 修复蛋白与H2AX 的相互作用采用上述40m U/m L,3h 作为博来霉素的刺激条件,来检测博来霉素刺激后PARP1,Ku70,14 3 3 与H 2A X 相互作用的变化情况.根据以往经验,本实验采用20%作为判断标准,规定只有变化高于20%,本实验才认为是变化显著.从免疫印迹结果来看(见图4),在博来霉素刺激细胞产生DSB 后,PARP1,Ku70,14 3 3 与H 2AX 相互作用分别上调为23%,21%,73%,均高于20%标准,即变化显著.175 第2期邹 鹏等:博来霉素对肝癌细胞DN A 损伤以及H 2A X 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176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50卷3 讨 论博来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针对生殖细胞癌、肺癌、淋巴癌等,通过诱导DSBs来达到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3,7].博来霉素诱导的DSBs的修复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来进行[3,8].而这些修复因子的改变则可以影响细胞对博来霉素的敏感性和抗药性.除此之外,博来霉素还能直接诱导细胞的凋亡,这些凋亡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是依靠不同的博来霉素浓度、细胞种类以及细胞周期特征来促发不通的凋亡通路[9 10].H2AX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组蛋白H2A的变体[11].在发生DSBs数分钟之后,H2AX的第139位丝氨酸就能够被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家族成员,包括毛细血管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M、ATM 和Rad3相关蛋白ATR和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 PKcs等磷酸化而富集到DNA断裂处,招募BRCA1,RAD51,RAD50,MDC1等DNA损伤修复蛋白对损伤处进行修复.大约30min过后,更大量的磷酸化H2AX聚集到DSBs损伤处,来传导损伤信号,招募修复因子,激活下游的DNA修复,细胞周期检测点,凋亡等信号通路[12 13].故 H2AX对DSBs快速敏感的反应使其被认为是DSBs早期检测的金标准.通过检测 H2A X的变化来观察肝癌细胞在不同时间和浓度梯度条件下DSBs发生的情况,发现 H2AX开始是随着博来霉素刺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博来霉素对细胞DNA造成损伤的表现.当40mU/mL刺激超过3h或博来霉素浓度超过60mU/m L后, H2AX的量开始出现下降.这可能是细胞同时在进行的DNA修复作用超过了损伤作用, H2AX的去磷酸化效果超过了磷酸化效果而造成的.对比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在40mU/mL博来霉素3h刺激下DNA损伤反应的差异,发现正常肝细胞表现出了对博来霉素更高的敏感性, H2AX的变化更为明显.相比之下,肝癌细胞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博来霉素抗药性.而博来霉素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这似乎自相矛盾.但在另一方面,这个结果可能也是对临床上使用抗肿瘤药物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支持,正常细胞比肿瘤细胞更敏感于抗肿瘤药物作用.但是这些机制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2AX与PARP1和Ku70的相互作用均出现了上调,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PARP1,Ku70能够与H2AX相互作用来直接修复DNA的损伤[14 15]是一致的.PARP1是一类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酶,它通过识别结构损伤的DNA片段而被激活.PARP1活性的抑制是细胞辐射敏感性增高的一个原因,而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通过抑制PA RP1则可降低DNA修复功能,增强放疗和化疗对肿瘤的治疗效果[16].Ku70是DNA依赖蛋白激酶(DNA PK)的亚单位之一,是完成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途径的关键成分,与Ku80分别识别并结合到一条DNA链末端,并激活其激酶活性,而且还募集其他蛋白参加DNA的修复[17].这2种蛋白被认为与细胞对放疗或者化疗的抗药性有关,那么这种抗性是否是其通过与H2AX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即在博来霉素刺激下,肿瘤细胞通过更多H2AX的磷酸化,招募更多的DNA 修复蛋白,来完成对DNA的修复,或者对细胞凋亡通路的调整,使肿瘤细胞更容易逃逸凋亡并存活.我们首次鉴定到H2AX与14 3 3 的相互作用在博来霉素刺激下的变化.14 3 3信号蛋白质是一组高度保守,分布十分广泛的多功能真核生物蛋白质,可以与多种蛋白结合,参与到广泛的细胞反应中来.研究发现,14 3 3 有抑制凋亡的作用,并在肿瘤中表达上升[18].本实验结果暗示该蛋白在DNA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可能参与到与此相关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转录调控等细胞过程中.由于该蛋白的多功能特性,可能是DNA损伤修复信号和细胞其他功能相互偶联的中间分子,在协调细胞多个信号通路应答DNA损伤修复中起着调节作用.参考文献:[1] H urley L H.DN A and its asso ciated pro cesses as tar gets for cancer thera py[J].N at Rev Cancer,2002,2(3):188 200.[2] H elleda y T,Peter mann E,L undin C,et al.DN A repair pathwa ys as tar gets for cancer therapy[J].N atR ev Cancer,2008,8(3):193 204.[3] Chen J,St ubbe J.Bleo mycins:to war ds better ther apeutics[J].N at Rev Cancer,2005,5(2):102 112.[4] R og ako u E P,Pilch D R,O rr A H,et al.DN A do uble st randed breaks induce hist one H2A Xphospho ry lation on ser ine139[J].J Biol Chem.,1998,273(10):5858 5868.[5] F ernandez Capetillo O,Lee A,Nussenzweig M,et al.H2A X:the histo ne g uardian of the g enome[J].DN A Rep air,2004,3(8 9):959 967.[6] Bonner W M,Redon C E,Dickey J S,et al.G ammaH2A X and cancer[J].N at Rev Cancer,2008,8(12):957 967.[7] Sleijfer S.Bleomy cin induced pneumonitis[J].Chest,2001,120(2):617 624.[8] R amotar D,W ang H.P ro tect ive mechanisms ag ainst the ant itumor ag ent bleomy cin:lesso ns fr omSacchar omy ces cer evisiae[J].Cur r Genet,2003,43(4):213 224.[9] G imo net D,L andais E,Bobichon H,et al.Inductio n o f apo ptosis by bleo mycin in p53 null HL 60leukemia cells[J].I nt J Onco l,2004,24(2):313 319.[10] Patel V,Ensley J F,G ut kind J S,et al.I nduction o f apo pto si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 us carcinomacells by g amma irr adiatio n and bleo mycin is p53 independent[J].I nt J Cancer,2000,88(5):737 743. [11] R edon C,P ilch D,Ro gakou E,et al.H isto ne H2A var iants H2AX and H2A Z[J].Cur r Op in GenetDev,2002,12(2):162 169.[12] K inner A,W u W,St audt C,et al.G amma H2A X in r ecognit ion and signaling o f DN A do uble st randbr eaks in the context o f chr omatin[J].N ucleic A cids Res,2008,36(17):5678 5694.[13] Paull T T,Rog akou E P,Y amazaki V,et al.A critical ro le fo r hist one H2A X in recruit ment of r epairfacto rs to nuclear fo ci after D NA damage[J].Curr Biol,2000,10(15):886 895.[14] H eo K,K im H,Cho i S H,et al.F ACT mediated ex change of histo ne var iant H2A X reg ulated byphospho ry lation of H2A X and ADP ribo sylat ion of Spt16[J].M ol Cell,2008,30(1):86 97.[15] Balajee A S,Gear d C R.R eplicatio n protein A and g amma H2A X foci assembly is t rig ger ed by cellularrespo nse to D NA double strand br eaks[J].Ex p Cel l Res,2004,300(2):320 334.[16] Efimova E V,M auceri H J,Go lden D W,et al.Po ly(A DP r ibose)polymer ase inhibit or inducesacceler ated senescence in irr adiat ed breast cancer cells and tumor s[J].Cancer Res,70(15):6277 6282. [17] T omimatsu N,T ahimic C G,O tsuki A,et al.K u70/80modulates A T M and A T R sig naling pathway s inrespo nse to D NA double strand br eaks[J].J Biol Chem,2007,282(14):10138 10145.[18] Neal C L,Y ao J,Y ang W,et al.14 3 3zeta o verex pression defines high risk for breast cancer r ecur renceand pr omo tes cancer cell sur viv al[J].Cancer Res,2009,69(8):3425 3432.The Effect of Bleomycin on DNA Damage and H2AX Interacting Proteins in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CellsZOU Peng1,2,YAN G Xiao li1,2,CH EN Xian1,2(1.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 ciences,Shanghai200032,China;2.Dep artment of Chemistry,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Abstract:Histone H2AX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NA damage and repair response.Phosphorylated H2AX( H2AX)w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NA damage.H ere,t he differences of Bleomycin(BLM) induced DNA dam age betw e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nd paired hepatocy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amount s of H2AX,implicating that the drug resistant characterist ic of H CC cells m ay be based on H2AX phosphorylation.Immunoprecipitation and Western blotting revealed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 een H2AX and PARP1,or Ku70were both increased under the st imulation of BLM in H CC cells.T he int eraction of14 3 3 , a new ly identified H2AX partners,w ith H2AX was also increased.These H2AX partners were involved in DNA damage and repair,cell cycle and apoptosis,and we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 tumor cells,suggesting that these proteins may construct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drug resistance of tumor cells,and provide the evidence of molecular t arget for tumor t herapy.Keywords:Bleomycin;H epatocellular carcinoma;H2AX;DNA damage 177第2期邹 鹏等:博来霉素对肝癌细胞DN A损伤以及H2A X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
博来霉素A_6对小鼠肺毒性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博来霉素A_6对小鼠肺毒性的电子显微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f8f9b7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e.png)
博来霉素A_6对小鼠肺毒性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田佩玉;黄静;甄永苏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年(卷),期】1990(4)3
【摘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博来霉素A_6和目前临床使用的博来霉素(复合物)对小鼠的肺毒性。
博来霉素A_6和博来霉素分别以相当于1/40、1/20和1/10 LD_(50)剂量给小鼠ip 7d或10 d。
病变表现为肺毛细血管的损伤,内皮细胞胞浆空泡、皂泡样变、网状化、伪足样突起、血小板粘着和微血栓形成等最为常见。
博来霉素A_6引起的肺病变明显地较博来霉素为轻,提示博来霉素A_6有可能成为肺毒性较低的博来霉素类抗癌药物。
【总页数】4页(P221-224)
【关键词】博平霉素A6;肺毒性;电子显微镜
【作者】田佩玉;黄静;甄永苏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5.3
【相关文献】
1.加味小苦辛汤对博来霉素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肺系数及HYP含量的影响 [J], 王亮;曾红兰;周远航;董亚威;徐荣谦
2.博来霉素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肝毒性的影响 [J], 杨长福;杨冰瑶
3.糖皮质激素在缓解博来霉素所致肺毒性的效果观察 [J], 魏峰;张锦;王云;程萍
4.博来霉素A6对小鼠肺毒性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J], 田佩玉;黄静;甄永苏
5.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病变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J], 张松;葛均波;饶邦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55da97284ac850ad0242cc.png)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第一节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略)第二节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机制一、肺脏对药物易感性的原因1、药物的肺动力学特征所致:肺泡膜总面积大、肺泡壁薄、肺循环血流缓慢,药物和肺组织接触机会多。
2、药物在肺脏的积聚和代谢所致:药物在肺组织的高浓度摄取及它的活性代谢产物都可导致肺局药部的毒性反应。
3、药物在肺组织沉积所致:——拦截、碰撞、沉降、扩散二、药物呼吸系统毒性作用机制1、呼吸中枢抑制:吗啡、藜芦2、呼吸肌麻痹:箭毒类筒箭毒碱:竞争性地阻断骨骼肌N2受体,引起呼吸机松弛。
3、氧化损伤:呋喃类这些氧自由基可导致肺泡弥漫性损伤,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肺泡内有纤维素样渗出物、透明膜形成、出血、水肿(急性肺损伤),继之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肺损伤)。
4、对肺泡的直接损害:多柔比星(阿霉素)阿霉素:嵌入DNA,产生细胞毒作用,对肺泡产生直接损害。
5、细胞内磷脂的沉积:胺碘酮胺碘酮:对肺的损伤主要是引起细胞内磷脂分解代谢障碍,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II型上皮细胞内磷脂沉积。
6、介导P物质的释放:紫杉醇☪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NA,兴奋β2受体,气管舒张;☪胆碱能神经,释放Ach,兴奋M受体,气管收缩.☪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NANC)P物质,参与炎症反应。
如紫杉醇:促进P物质释放,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部损伤。
7、致癌变作用:环磷酰胺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也可干扰RNA合成---肺癌。
第三节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作用分类一、气道反应部位:气管和大支气管——反射性收缩机制:cGMP、cAMP、NO、组胺、前列腺素、白介素和P物质等介质参与。
二、刺激反应刺激气道分泌物增加,如吸入性麻醉药乙醚。
三、药物性肺损伤⏹急性损伤机制1)上皮细胞损伤:纤毛上皮细胞、 Clara细胞、肺泡上皮Ⅰ型和Ⅱ型细胞2)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直接作用、脂质过氧化3)肺氧化损伤机制药物产生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导致过氧化损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 0 0年 6月上 第 2 卷 第 l 期 1
Jn ue 2 0 01
V0 . 1 2 No 1 .1
1 4・ 9
Ju n l fC iaTrdt n l h n s dcn nomain o r a hn a io a ie eMe iieIfr to o i C
2P 一 2 , 0 R 5 D 日本) , 组织切片机( A0R 1 , I K T 0德国) ; 谷草转氨酶 (S 、 A T)谷丙转氨酶( L ) J A T  ̄ 试盒购 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
究所。
纤维化药物 的评价和预后 。 研究发现 , 博来霉素的剂量与实 验小 鼠的肺纤维化程度有 明显的依赖性 , 药物剂量 越大 , 纤
D 80 型 ,美 国 ) 心 机 ( E ML 3 0型 、 IA H U0 ,离 H R EZ 8 HT C I
坏 时, I 、 S AJ A T大量释放 ,从细胞进入血液使酶 的活性增 T 高。孙蓉等『 2 1 A 、S 认为 A T活力的增加与肝毒性 的损伤程
度呈正相关。
博来霉素是从轮生链霉素菌中提取 的一种通过诱导肿 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发挥作用的抗肿瘤药 物 ,用其制作的肺纤维化模型因其生理和病理改变与人类 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具 有较高的相似性而被广泛 的应用于抗
作者 简 介 : 杨长福 , , 士, , 男 硕 讲师 研究方向: 肺纤维化作用机制
肝脏是动物机体 内具有物质储存 、 代谢 、 解毒等综合功 能的器官 , 是外源性药物生物转化 的主要场所, 肝脏 内丰富 的酶系统为药物 的吸收 、转运和降解提供 了最佳场所 。其
有 限公司 ,5 S ? 一 , 1U P 支 1批号 :8 9 1加生理盐水适量 , 000 ) 使
其终浓度为 0 2U P 一 。 . 5 S mL 1 0
维化程度高 的实验小 鼠的存活率 就越低。 为了探讨经气管一次性滴注博来霉素在导致实验小 鼠 肺纤维化 的同时 , 亦可能造成 了其肝功能的( 部分 ) 损害 , 本 实验采用 了测定其血 中生化指标 AL 、 S T A T的变化 , 结合肝 组织形态学表现 ,观察到博来霉素在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同
气管滴注或静脉注射来实现【 , 1 研究 的关注重心在肺 。然 】 而, 药物在机体 内通过众多器官综合作用 , 消化 、 吸收 、 代谢
23 对肝组织形态 的影响 7天模 型组肝 门管 区小静 脉扩 . 张 ,门管区周 围肝细胞多呈颗粒样 变性 ;4天模型组肝 门 1
及排泄 , 最终 的结局是被机体所清除。 本实验拟对博来霉素
别 于术后第 7 1 d 动物 1 , 、4 取 0只 称重 , 摘眼球取血 ,℃静 4 置 2 h以上 , 分离血清 , 用于生化指标检测 , 按照试剂盒说 明 书, 检测血清 A T A T T I。 L 、 S 、B L 取肝脏组织 , 固定于 4 %的多 聚甲醛 中, 常规脱水 , 石蜡包埋切片。 切片常规脱蜡 , 逐级脱 水, H 行 &E染色, 脱水 , 中性 树胶 封片 , 光学 显微镜下进行
博来霉素对急性肺损伤小 鼠肝毒性 的影响
杨 长福 杨 冰瑶
( 贵阳中医学院 , 贵州
贵阳,50 2 凯里市第三人 民医院 , 500 ; 贵州
凯里 ,5 0 0 56 0 )
【 摘要 】 探讨博来霉素对急性肺损失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 关键词 】 急性肺损伤 ; 肝功能 ; 博来霉素
博来霉素( L 是从轮生链 霉素 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 B M) 药物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 临床研究发现其 注
诱 发肺损伤的实验小 鼠的肝功能进行评价 ,探讨肝器官在
管区颗粒样变性 细胞散在 , 肝小叶结构不清 , 空泡状胞质增
多, 有瘀 血
3 讨 论
急性肺损伤阶段 的生理病理状态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
考。 1 材 料 与 方法 11 实 验 药 物 及 给 药 剂 量 博 来 霉 素 ( 江 海 正 药 业 股 份 . 浙
1 方法 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 , . 4 随机分为 2 , 组 每组 2 0 只 , 为假 手术 组 、 型组 ,%水合氯醛麻醉 , 分 模 4 气管正 中切 开, 逐级剥 离气 管周 围组织 , 充分暴露气管 , 在软 骨环 间向
心端经缓慢滴注博来霉素溶液 01 L (. 5 S . m 00 U P只 一)假 2 1, 手术组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 术后观察小 鼠的体征。每组分
1 动物 . 2 健康成年 C 7 L6 5 B / 雄性小鼠 4 ,体重 2 0只 0±
中,谷丙转氨酶 和谷草转 氨酶是衡量肝细胞膜完整性 的标
志性酶 , 当肝细胞膜受外来刺激 , 通透性增加或完整性遭破
2 ,由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合格证号 g
SX C K京 2 0 0 9—0 0 。动物 分笼饲养 , 07 温度 2 ±2C, 5  ̄ 光照 1h 自由进食饮水。 2, 1 主要仪 器及试 剂 紫 外可见 分光 光度计 (E K N . 3 B C MA ,
参 考文 献
【 张晓晔, 1 】 宁欣, 刘卫青, 静 脉注射和气管 内滴 入博 莱霉素诱导 等. 小 鼠肺纤维化的差异[ . 中医药杂志, 0 , ( ) 8 - 8 . J 中华 1 2 6 11 : 6 6 8 0 2 16 [ 孙蓉, , 2 ] 杨倩 黄伟 , 肝功能相关指标在中药肝毒性损 伤中作用 等. 与毒性相关程度分析[ 中药药理与临床, 0 , ( : - 4 2 8 4 )28. 0 2 68
病理观察。
时, 能导致血 中 A T A T出现 了不同程度的增高 , & L、S H E染
色结果证 明了在急性肺损伤过程 中,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
性, 变化程度随时间的延长 , 在机体的 自我修复能力增强 的
同 时得 到 缓 解 。
1 统计方法 数据 以 x± 表示 , . 5 s 使用 S S 6 P S1. 0进行统 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射后容易诱发皮肤纤维化和肺纤维化 ,实验研究利用博来
霉 素 的毒 副 作 用来 复 制 肺 纤 维化 动 物模 型 ,常 通 过 一次 性
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它们在小 鼠血清 中的含量均呈下降趋
势 ,见表 1 o (
表 1 莪 术 油对 博 来 霉 素损 伤 小 鼠 血 清 A T A T活 性 S 、L 变 化 的影 响 ( X±Sn 1 , 位 : /) ,= 0 单 UL 注 : 示 p 00 表 <. 5
21 动物体征 所有动物在术后的三天内体重均较术前下 . 降, 4天后 , 第 体重开始增加 。 型组动物在前七天 , 模 毛发无
光 泽 ; 天 后有 所 改 善 , 光 泽度 明显 不 如 假 手术 组 动 物 。 七 但
22 对血 清 A T A J生化 指标的影响 博来霉 素经气管 . S、l r r 滴注实验小 鼠,模型组 7 、4 d 1d血清 中 A T维持在 20 / S 0 UL 左右 , 与假手术组相 比, 有统计学 意义 。模型组血 中的 A T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