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二第6课《谋攻》课件(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左右欲兵.人 _用__兵__器__杀___
①倍.则战之 _两__倍____ 倍②每逢佳节倍.思亲 __加__倍__,__更__加___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通__“__背__”__,__背____

①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_好____
善 ②不如因善.遇之 __友_好__地____ ③积善.成德 __好__的__行__为__,__善__行___ ④工欲善.其事 __做_好____
(2)相关知识 三十六计
1.金蝉脱壳 2.抛砖引玉 3.借刀杀人 4.以逸 待劳 5.擒贼擒王 6.趁火打劫 7.关门捉贼 8.浑水摸鱼 9.打草惊蛇 10.瞒天过海 11.反间计 12.笑里藏 刀 13.顺手牵羊 14.调虎离山 15.李代桃僵 16.指桑 骂槐 17.隔岸观火 18.树上开花 19.暗度陈仓 20.假痴 不癫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未诉诸兵刃使敌举国屈服是上等用兵策略, 经过交战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军:泛指军队,
亦作为军队编制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郑玄注:“军,万二千五 百人。”旅:《说文》:“五百人为旅。”卒:古代兵制单位,百人为卒。卒长
第6课 谋 攻
诗海探珠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赏析】 本诗写出了征战的残酷,具有强 烈的人民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语言简炼,极 富表现力。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 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 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 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反战思想。
八、文本对译
谋攻
孙子曰:凡用兵 之 法,全 国
为上,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
破 国 次 之; 全 军 为 上, 破 军
出兵击 破敌国 就次一等; 使敌人全军 降服是 上策,
次 之; 全 旅
打败 敌人 的军队 就次一等; 使敌人 一个旅 的队伍
为 上, 破 旅
次之; 全 卒
①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___音__节__助__词_____
之 ②非善之.善也 __结__构__助_词__,__的_____ ③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___代__词__,_墙____ ④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__助__词__,__主__谓_之__间___
而① ②不 将战 不而 胜.屈 其人 忿之 而.兵 蚁附_之_转__折____连连____词词__,__,__却__表____顺____承_____
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 鼻祖。著有《__孙__子__兵__法___》。
2.资料链接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互相争战,有春 秋五霸之称。孙武对战争谋略深入研究,写成 了《孙子兵法》一书。书中阐述了36种计谋。 这里的“谋攻”,就是指用谋略攻取敌人,讲 的是进攻前的计谋问题。今天我们借《谋攻》 一文这个窗口了解一下《孙子兵法》这部奇书。
【思考】 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景象?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第6课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二、一词多义 兵① ② ③不 收 兵.战 天 旱而 下 相屈 之 乘人兵.之__战兵 __.__兵争____器_____军___队_____
五、特殊句式 ①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__判__断__句______ ②必以全争于天下 __介__词_结__构__后__置__句___
六、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孙子,名武,字__长__卿___,春 秋末期齐国人,军事家,大
约和孔子同时。孔子被人们
尊称为“文圣”,孙子被人
尊称为“武圣”。后人尊称
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
三、词类活用
①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使__…__…___整__ ___个__降__服_____ ②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长__久__作__战___
③必以全.争于天下 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全__胜__的__策__略__ ④十.则围之 _数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有__十__倍___
⑤识众.寡.之用.者胜 众__寡__:_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众__多__的_ _士__兵__,__极__少__的__士__兵__。_用__:__动__词__作__名__词__,__运__用__方__法__
⑥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有__才__能____ ⑦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像__蚂__蚁__爬__墙_ __那__样____
21.欲擒故纵 22.釜底抽薪 23.空城计 24.苦肉计 25.远交近攻 26.反客为主 27.上屋抽梯 28.偷梁换柱 29.无中生有 30.美人计 31.借尸还魂 32.声东击西 33.围魏救赵 34.连环计 35.假道伐虢 36.走为上
七、整体预知
提出论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 论证最好的用兵策略 国君与将领的关系 结论:对军情的了解决定胜负
_准__备____
四、古今异义
①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古义:___使__敌__国__完__整__地__降__服_______ 今义:整个国家
②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古义:___大__部__队_______ 今义:强大的敌人
③不知三.军.之事 古义:__军__队__的__通__称______ 今义:陆海空三种军队
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 一个旅就次一等; 使敌人全卒降服
为 上, 破卒 次 之; 全 伍 为 上,
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 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
破 伍 次 之。是故 百战百胜, 非善 之 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
善者也;不 战 而 屈人之兵,善 之 善 者 也。 的用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 敌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