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艺术概论真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
年艺术概论真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
1. __________提出“间离效果”的演出方法。
()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B.布莱希特
C.欧文
D.奥尼尔
2.《乐记》是中国()时期的艺术理论著作。
A.先秦
B.汉代
C.魏晋时期
D.唐代
3. 中国园林分为两大派系,即__________。
()
A.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
B.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
C.人工园林与自然园林
D.古代园林与现代园林
4.“扬州画派”的产生是由于当时扬州的()。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社会发展
5. “草圣”是指唐代书法家______。
A.怀素
B.张旭
C.米芾
D.蔡襄
6.《小二黑结婚》是我国文学史上()。
A.新月派的代表作之一
B.山药蛋派的代表作之一
C.鸳鸯蝴蝶派的代
表作之一D.创造社的代表作之一
7. 下列选项中,不是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片是()
A.《林家铺子》
B.《林则徐》
C.《早春二月》
D.《城南旧事》
8. 俄国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悲怆》是他的《______交响曲》。
A.第五
B.第六
C.第七
D.第九
9.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这说明了艺术具有()
A.审美认识功能
B.审美娱乐功能
C.审美教育功能
D.审美享受功能
10.大众传播学者所说的“靶子”是指______。
A.A.传播主体
B.传播媒介
C.艺术信息
D.受传者
11. 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各种书体都有了承先启后的发展,其中达到高峰的是__________。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12.踢踏舞是______具有鲜明特色的舞蹈。
A.A.日本
B.韩国
C.墨西哥
D.斯里兰卡
13.艺术魅力的发源地是()。
A.审美情感
B.审美想象
C.审美感知
D.审美理解
14.以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为基准评价艺术的一种批评形态是( )
A.文本
B.接受
C.心理
D.社会历史
15.易卜生表现资产阶级男权社会法治的制约下,妇女觉醒的作品是()。
A.《凯蒂琳》
B.《社会支柱》
C.《玩偶之家》
D.《群鬼》
16. 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位于______。
()
A.龙门石窟
B.云岗石窟
C.麦积山石窟
D.敦煌莫高窟
17.按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的理论,艺术作品是()。
A.艺术生产的产品
B.艺术家的心血结晶
C.艺术欣赏的对象
D.社会生活的反映
18.《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的作品。
A.拉斐尔
B.达芬奇
C.鲁本斯
D.乔尔乔涅
19.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普列汉诺夫所主张的艺术起源学说是()A.模仿说
B.游戏说
C.表现说
D.劳动说
20. 扬州八怪之一的______早年画竹、中年画马,且绘画风格因生活境况的变迁与人生体验的变化而几度发生较大改变。
A.金农
B.黄慎
C.郑板桥
D.朱耷
21.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是()。
A.《西厢记》
B.《游西湖》
C.《牡丹亭》
D.《花木兰》
22.艺术传播的对象是()。
A.艺术信息
B.艺术展览会
C.书店
D.艺术经纪人
23. 《牡丹亭》的作者是()
A.汤显祖
B.王实甫
C.马致远
D.白朴
24.《自由女神领导着人民》是法国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 )
A.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主义
25.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
A.《第十二夜》
B.《亨利五世》
C.《麦克白》
D.《罗密欧与朱丽叶》
26.电视在当代艺术传播活动中作用突出,它属于艺术传播诸要素中的
()
A.传播媒介
B.传播内容
C.传播主体
D.传播效果
27. 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草垛》属于法国的()
A.后印象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28.建筑属于()。
A.表现艺术
B.实用艺术
C.装饰
D.造型
29. 《霓裳羽衣舞》是_____代宫廷乐舞。
A.汉
B.唐
C.宋
D.元
30. 艺术作品通过广播、网络等形式进行传播,属于()
A.现场表演传播
B.展览性传播
C.大众传播
D.口头传播
31. 喜剧《钦差大臣》是______的作品。
()
A.果戈
B.莫里哀
C.博马舍
D.雨果
32. 《游春图》是我国早期山水画的代表,它是由______创作的。
( )
A.郑板桥
B.王维
C.展子虔
D.唐伯虎
33. 《罗果和他的兄弟们》是______式电影的代表。
A.小说
B.诗歌
C.散文
D.戏剧
34.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
()
A.《毛诗序》
B.《诗经》
C.《离骚》
D.《春秋》
35.造型艺术包括()四个类别。
A.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B.建筑、园林、戏剧、小说
C.书法、诗歌、建筑、舞蹈
D.雕塑、音乐、戏曲、电影
3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要驱除_____。
A.诗人
B.政治家
C.工匠
D.军人
37.天赋超常,性格豪迈,嗜酒如命,号称“饮中诗仙”的是()。
A.杜甫
B.白居易
C.苏轼
D.李白
38.《掷铁饼者》的作者是希腊雕塑家()
A.A.菲狄亚斯
B.米隆
C.罗丹
D.米开朗基罗
39.踢踏舞是()的传统民间舞蹈。
A.墨西哥
B.葡萄牙
C.俄罗斯
D.西班牙
40. 我国元代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尤为关汉卿的______最为著名,
堪称世界戏剧艺术的不朽作品。
A.《西厢汜》
B.《秦香莲》
C.《窦娥冤》
D.《牡丹亭》
41.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的作品。
()
A.雨果
B.小仲马
C.福楼拜
D.乔治·桑
42.琵琶曲《十面埋伏》是___________民乐。
()
A.俄罗斯
B.中国
C.德国
D.奥地利
43.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这说明了艺术具有()功能。
A.审美认识
B.审美娱乐
C.审美教育
D.审美享受
44.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普洛丁
45.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这说明艺术具有——功能。
()
A.审美认识
B.审美娱乐
C.审美教育
D.审美享受
46.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A.雨果
B.小仲马
C.福楼拜
D.乔治·桑
47.摄影艺术中,根据构思的需要突出黑白两极的鲜明对比而形成( )
A.黑白
B.硬调
C.亮度
D.景深
48.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是在
()。
A.《艺术的起源》
B.《原始文化》
C.《镜与灯》
D.《美育书简》
49.“文艺复兴三杰”是指()
A.A.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罗丹
B.达·芬奇、罗丹、毕加索
C.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D.达·芬奇、拉斐尔、凡?高
50.艺术品的中心是()
A.物质媒介
B.审美意象
C.故事情节
D.思想情感
二、填空题(10题)
51. 艺术鉴赏的主观条件,就是指具有__________能力的主体。
52.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期待视野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53. 艺术风格的特性体现为_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54.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的代表有苏州的_____、_____,上海的_____.
55. 俄国早斯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在_____一书中提出了艺术起源的"劳动说".
56. 戏剧艺术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_____艺术、_____艺术和_____艺术。
58.诗歌根据其性质,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59. 题材在艺术作品中是__________得以表现的基础。
60. 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凸现出来的理性内涵。
三、简答题(10题)
61. 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种审美效应。
62.简述艺术批评的类型。
63. 简述艺术形象及其特性。
64.简述戏剧艺术的概念及分类。
65.简述艺术构思的含义。
66.简述艺术鉴赏的主体性特征及其表现。
67.简述艺术活动的继承与创新。
68. 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69.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
70. 何谓艺术创作中的再现与表现?两者间有何关系?
四、主观题(10题)
71. 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72. 简述艺术创作中审美理解的内涵。
73.艺术传播有哪些要素?
74.举例说明综合艺术的种类。
75. 建筑赏析:《帕提农神庙》
76.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77.简述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
78.简述抽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10题)
79. 试述文学与戏剧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80.结合作品论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81.比较哥特式艺术、罗可可艺术和巴洛克艺术的风格特点。
82.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及每个环节的特征。
83.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84.试述审美感知过程中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85.请阐述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各自的涵义,并结合对一部具体作品的分析,论述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完成艺术形象塑造的。
86.结合实例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87. 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88.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六、(0题)
89.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扬州画派产生在扬州,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扬州地区经济繁荣达到鼎盛。
扬州是盐业中心,工商业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商业性使都市更加繁荣,不少地区和外洋发生了商业联系,影响了文人画家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趣。
5.B
6.B
7.B
8.B
9.A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指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和信息。
恩格斯对《人间喜剧》的一席评价恰恰证实了艺术活动的这一功能。
11.D
12.C
13.A
14.D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印记。
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他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
15.C
三幕话剧《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16.A
17.A
18.B
19.D
20.A
21.C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是我国戏曲史上划时代的浪漫主义杰作。
22.A
23.A
24.B
25.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指的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26.A
27.D
28.B
29.B
30.C
31.A
32.C
33.A
34.B
35.A
37.D唐代大诗人李白,性格豪迈,才气极高,文风不拘一格、洒脱飘逸,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饮中诗仙”之称。
38.B
39.A
40.C
41.B
42.B
43.A
44.C
45.A
46.B
47.A造型艺术的一种。
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
摄影艺术中,根据构思的需要突出黑白两极的鲜明对比而形成黑白。
48.B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49.C
50.B
51. 鉴赏艺术
52. 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
53. 继承与独创稳定与渐变多样与同一
54. 拙政园留园豫园
55. 《没有地址的信》(或《艺术论》)
56. 剧本演员观众
57. 时间空间时空
58.叙事诗抒情诗
59. 作品主题
60. 形象情境意境
61.三种审美效应分别为:(1) 共鸣。
它是指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被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心灵感应状态在欣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相似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为审美共鸣。
(2) 净化。
它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共鸣的产生可以陶冶情操、调节精神从而达到提升人格的状态。
(3) 领悟。
领悟是指接受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领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三种审美效应分别为:(1) 共鸣。
它是指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被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心灵感应状态,在欣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相似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为审美共鸣。
(2) 净化。
它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共鸣的产生,可以陶冶情操、调节精神,从而达到提升人格的状态。
(3) 领悟。
领悟是指接受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领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62.在艺术批评史上出现过多种批评类型,主要都是围绕“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接受者)”等艺术活动要素进行的。
常见的艺术批评类型: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文本批评、接受批评。
①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印记。
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
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
②心理学批评从创作主体——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入手来评价艺术。
它既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艺术作品,也可以从艺术作品折射出的心理因素出发来反观艺术家的心理状态。
如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③文本批评认为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其意蕴和魅力需要从文本去寻求。
尤其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
如20世纪西方符号学强调对艺术作品本身或艺术符号的研究。
④接受批评模式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活动,认为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接受过程才是艺术研究的中心所在。
这种模式突出了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以尧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63.(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64.(1)戏剧艺术是指以舞台演出为表现方式,由演员扮演角色,为观众现场展现故事情节的艺术样式。
戏剧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基本表现手段,以舞台美术、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多种技术手段为重要构成要素。
(2)戏剧按其表现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按其矛盾冲突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其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3)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
唱、念、做、打是戏曲主要的表现手段。
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审美特征,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剧种主要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和黄梅戏等。
65.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
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
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6分)
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
(4分) 66.(1)在艺术鉴赏中,主体的主动参与使鉴赏活动完全以主体为轴心展开,使鉴赏结果打上强烈的个人印记,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特征。
(2)艺术鉴赏的主体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有品味的艺术作品,往往以其新颖的形式,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鲜明生动的意象和深刻丰富的内涵,来吸引鉴赏主体的审美注意,引起其情感上的激动,使之在精神上感到赏心悦目、轻松舒畅、自由逍遥快乐。
从而获得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其次,鉴赏主体通过对艺术作品中典型形象和典型事件的品评、体味、于想象中再度体验艺术家曾经体验的生活,从中体悟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从而升华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形成自己对作品审美认识属性的认知。
第三,鉴赏主体总是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趣味标准、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去判断艺术作品的价值,因而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
最后,受到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如画情境或深邃意境的刺激,鉴赏主体的情感异常活跃,思维机器被启动,记忆宝库中的生活阅历、艺术知识和审美经验、审美理想,通过想象和联想,被注入到艺术作品原有的形象、情境或意境中,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艺术情境更加丰富,艺术意境更加深邃,从而完成对艺术作品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再创造。
67.①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
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
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
③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68.(1)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威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1)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威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69.(选择三种即可)
(1)摹仿说。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柏拉图、苏格拉底均持此说。
(2)游戏说。
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
类具有的游戏本能,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可以运用于没功利性的活
动中,体现为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
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情现
和交流的需要。
(4)劳动说。
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
力和原因在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
70.(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就是密切联系的。
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反之侧重于表现的艺术作品也不可能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存在着比重的差别。
前者以再现为主表现为辅;后者以表现为主再现为辅彼此相辅相成。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就是密切联系的。
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反之,侧重于表现的艺术作品也不可能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存在着比重的差别。
前者以再现为主,表现为辅;后者以表现为主,再现为辅,彼此相辅相成。
71.(1)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 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 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
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艺术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1)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 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 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艺术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72.审美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其与客体世界的关系、对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
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审美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其与客体世界的关系、对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
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73.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指艺术传播活动中传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是信息的起点和源头。
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包括艺术活动的现象和意味。
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
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
到艺术信息的受众。
传播效果是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产生影响的程度。
74.(1)综合艺术的种类主要包括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
(2)戏剧艺术是指以舞台演出为表现形式由演员扮演角色为观众现场展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戏剧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基本表现手段以舞台美术、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多种技术手段为重要构成要素。
(3)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义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唱、念、做、打是戏曲主要的表现手段。
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特征。
(1)综合艺术的种类主要包括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
(2)戏剧艺术是指以舞台演出为表现形式,由演员扮演角色,为观众现场展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戏剧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基本表现手段,以舞台美术、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多种技术手段为重要构成要素。
(3)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义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唱、念、做、打是戏曲主要的表现手段。
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特征。
75.古希腊建筑高踞于雅典城中央一个不大的山冈上是雅典卫城建筑之一。
帕提农原意为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是卫城上最美丽的建筑。
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完成于公元前438年时值古希腊最繁荣的时期。
帕提农神庙属希腊本土上最完美的多立克柱式的庙宇神庙总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尖上饰有金箔檐部则布满雕刻并涂以红、蓝、金等浓厚鲜明的色彩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
帕提农神庙的雕刻十分精美尤以雅典娜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