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神鹰--海东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神鹰--海东青
海东青,是满洲的民族之鹰。

此名的由头是:自鲸海(日本海)东边飞来的青色之鹰。

海东青又有海东青鹘、海青、海青少布、白鹰、玉雕、白玉爪、青雕等称谓。

鹰猎起源于东方,在亚洲有四千年历史。

古女真人崇拜众多动物神祇,把海东青尊为众神之首,也当做最佳的狩猎伙伴。

在北方的白山黑水间,有几个村落至今古风犹存。

壬午年秋我们去松花江畔的打渔楼、韩屯、缸窑等地采风,记录下了这个珍贵稀有的古老遗俗。

1、昔日松花江盛产大鳇鱼(史氏鲟),长二三丈,重两千余斤,是打生乌拉向朝廷进贡的名产,还有东珠、松花砚、山参、貂皮、哲罗鲑、江细鳞等贡品。

当年,清廷还在桦皮厂一带设鹰坊,贡名鹰大雕。

乌拉地方因其物产丰饶名噪天下。

《永吉县志》载:“苏斡延岛五里外,有打渔楼屯。

乌拉尝以鳇鱼入贡,是楼为藏储鳇鱼网之用,故名焉”光绪年间,当地的珍禽异兽因人口剧增、过度开垦滥砍酷捕、修桥筑坝等原因渐渐绝迹,打生乌拉衙门式微,鹰把式们流落民间。

2、打渔楼98岁的奚昆老人和韩屯的老萨满关柏荣,继承了祖上的放鹰绝技,并留传后世。

放鹰有请鹰、驯鹰、鹰猎、送鹰几个步骤。

请鹰也叫拉鹰即网捕,请鹰前要祭鹰神格格,然香火贡米尔酒,以三块山石搭个山神庙,象征鹰神居住的九层天上的金楼神堂,叩拜时口中诵曰:“你哪州生来哪州长,那座高山是你家乡?今天好友把你请,请到我家有用场……”然后在山上选窝风向阳之地辟做鹰场,张网置饵鸽,鹰把式持网纲在窝棚里守候。

当饵鸽拔脖观望天空,表明它发现天敌。

因鹰冲速奇,见饵鸽蹿高或败道(躲闪)时,鹰已临头,须迅即拽网。

鹰把式获鹰后还要双手捧鹰再次叩谢鹰神格格。

3、鹰把式把鹰带回家后,栓在鹰杵子上,连续几天不让它睡觉,借此来消磨它的野性,这个过程叫“熬鹰”。

同时还不能给鹰喂食,用饥饿手段让它慢慢听从人的指挥。

但是,鹰绝食不能超过九天。

俗话说:膘大杨飞瘦不拿,手工不到就准差。

调养鹰必须把住鹰进食这道关口,同时还要架着鹰往人多热闹的地方走,使它逐渐熟悉人类的居住生活环境,习惯与人相处。

4、七八天后要给鹰“开食”,即拿一只活麻雀引逗它来抓捕,召
唤鹰一遍遍从鹰杵子上跳到人的手臂上,最终习惯在人的手臂上栖落、休息,这叫“过拳”。

然后把鹰带至户外仍用食物引逗唤鹰,令鹰从远处沿一条长绳滑翔到人的手臂上,这叫“跑绳”最后把绳撤去,把鹰放在大树上,从远处唤它,这叫“野唤”。

经过这几个环节之后,鹰便能听从呼唤,从山上也能飞回主人身旁。

生鹰成为熟鹰,呈现“聋毛盖爪,头赛松塔,眼象芝麻。

”的姿态,表明此鹰驯成。

5、鹰是很有灵性的动物,鹰的不同叫声可表达约二十种意味,好的鹰把式能理解其中的十几种,这样的人可称为鹰语者。

据说鹰语者驯鹰时能跟鹰对话,他们用7—10天即可调教好一架鹰,而一般的鹰匠要费时三周。

驯成的鹰是主人的心肝宝贝,如若丢失,他定会心如刀绞。

有一首达斡尔民歌唱到“好心的人们/谁知到我的猎鹰飞往何方/我甘愿给他一匹好走马,珠喂/好心的人们/谁知道我的猎鹰现在哪里/我甘愿把貂皮袄送给他,珠喂!”
6、食肉鸟类代表高高在上的自由、力量和勇气。

原始文化常以野生动物为根基产生,萨满教是众神的圣殿,称“家神三百,野神无数,天地万物皆有神。

”故在祖先眼里,鹰神是众多动物神的首神,是光与火的使者,是“阖族的神主”,是第一个萨满之母。

萨满放鹰神,是野神祭中最重要的事项,祈祝神灵护佑帮助驯鹰捕猎,多有猎获,大家康宁。

放鹰神时,萨满表现鹰步、捋嘴、顺毛、远眺、振翅、搏击等姿态,其势补拙粗犷奔放,体现了初民时期的舞蹈形态,是极有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

7、祭祀典礼,满洲最重,一祭星,一祭祖。

鹰星是萨满的主祭星神,是最大的北方图腾,满语叫嘎思哈(达拉朵敏鹰神),他由双子、御夫、猎户、金牛、小犬、天狼、叁宿、觜宿、昴宿等千余颗星宿组成。

猎户和金牛座是它的两只金爪,波江星座像条绳索,栓在神鸟的左腿上,宛若一只展翅大鹰,东升西落,占据中天、东南天、西天,只见于秋冬,夏日不见。

每当秋分后子夜三时见于西天,正月亥时见于西天。

8、架驯成的鹰上山打围,要请几个“赶杖人”,他们事先在山上选好伏击圈(也叫瓮圈),其地形状如手镯,留一个出口叫“杖口”。

干杖人拉开散兵线,用木棍敲大树干并大声吆喝,把猎物轰向杖口。

鹰把式先架鹰在杖口边登高眺望,这名叫“瞭高”,便于发现飞窜的山鸡、野兔也有利于鹰自上而下俯冲攻击。

9、海东青还有一个古名叫“松昆罗”,汉语译为“七彩神火”。

这名称的来历是猎人喜欢把七彩雉翎缚于鹰尾,再装上鹰哨,当它似黑色闪电划破苍穹,七彩花翎旋转着像一簇飘动的火焰,鹰哨也随之发出厉啸,猎物早被这有声有色的空袭吓酥了骨。

海东青实际上是苍鹰,但也是女真人对可驯来鹰猎的各类鹰、隼的统称,如雀鹰、游隼、金雕、鹞、黒鸢等等。

鹰把式根据它们不同毛色和特征叫出不同的名字:葡萄花、青眼睛、红毛、草白、菊花、十三黄,其中最名贵的要数白玉爪。

10、白玉爪的学名叫矛隼,生活在北极的苔原带,它是隼类中体型最大的。

此鹰羽色分黑、白两大类,白色的有矛形灰蓝色羽纹,捕猎时常作直线飞行,流星般径直冲向猎物。

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隼类,是冰岛的国鸟。

极地生物生活在纯净的冻原环境,因此比大陆生物更脆弱更敏感,它们种群的扩大和缩小直接反应了环境的变化。

1991年秋,一只白玉爪曾落在打渔楼鹰匠赵明则的鹰场上,但他未拉到它。

从那天起,他就跟这只洁白如雪的奇鹰较上劲了,人们都在等待着这个最出色的捕鹰手与罕见白鹰较量的最终结果。

自1994年
至今,那只高傲美丽的大鸟再也没回来……
11、白玉爪确是海东青族之极品,历代朝廷只有皇帝豢养把玩。

《柳边纪略》载:“……请鹰得海东青,满汉人不敢畜,必送梅勒章京(满语:副将、副都统);若色纯白,梅勒章京亦不敢畜,必送内务府矣。

”在唐代,已有北方少数民族向皇室贡鹰。

大诗人李白曾赋诗赞曰: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观放白鹰二首》其一)。

白鹰当时有渔阳白、漠北白荆窠白之种类,皆矫健无匹之名鹰。

12、海东青俯冲攻击时迅猛异常,时速可达360公里。

辽代文人赞道:“白海青,大仅如鹘,既纵,直上青冥,几不可见,俟天鹅至半空,欻自上而下,以爪攫其首,相持殒地。

”寥寥数笔,其神俊跃然纸上。

13、鹰隼捕鹑、雉等禽类时较易得手,但猎狐、兔等哺乳动物往往有一场恶战,尤其是碰上红毛圭兔,它既是拳击家,又擅蹬鹰的底嗉。

有经验的鹰往往会联合作战,借围猎法取胜。

而性子爆烈的小鹰
爪尖力大,抓进兔子的脊骨缝里无法抽出,只好被兔子带着飞跑,这叫“座兔子车”。

兔子用甩掉背上之敌,会蹿进荆棘丛中,剐得猛禽皮开肉绽,最后两者同归于尽。

还有的鹰爪陷进兔子的脊椎拔不出来,就冒险用拼命打法,另一爪牢牢抓握身边的树干。

一个在狂奔,一个在拉拽,两只陷入困境的动物在危急关头,会产生极大的爆发力,那巨大的拉力竟能把鹰隼一撕两半!
14、鹰和虎、豹等食肉动物一样,是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终极消费者,更是罕见变化的指示性动物。

它们的生存,要依赖下面基础生物的保障,从土壤养育的植物和昆虫到以它们为食物的小型鸟兽、鱼类及两栖动物,这是个环环相扣的过程。

一旦某个中间环节断掉,这条食物链就崩溃了,首先灭绝的是顶端终极者。

过去,打牲乌拉长达250余年的搜刮使这里的珍贵动植物日渐稀少。

现如今,松花江早被定为三类水质,约五十年前,山参、鲟鰉鱼没有了;紫貂、野猪、黑熊、獐狍野鹿狼虫虎豹在三十年前基本消失;松子、野蜂蜜、山梨、寒葱等当年的贡物二十年来很难看到;松花江极负盛名的三花五罗等名产十年来已难觅踪影……
15、鸟类因其独有的生理特点最怕农药和杀虫剂的毒害,绝大多数鹰种已丧失同地面毒物斗争的力量,中毒的鹰常常在空中飞着飞着便猝然掉落地面。

每次去采风,我们都会听说一两件鹰、雕、鸮类坠地被拾到的事,它们误食了中毒挣扎的小型啮齿类动物或小鸟。

有些鹰、雕、鹫的寿命长达四五十年,失去一只本应再活三十年的雌鸟,比失去一枚鸟蛋要更加损失惨重
16、鹰喜欢在绝壁和高树、孤树上安家,需3公里的原野或林地巢区及30公里以上的觅食领地,一旦建巢,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地盘,环境再艰难也会坚守下去。

产蛋一般在二至三枚,但成活的幼雏仅一只,而70%的幼鹰由于经验不足和饥饿会在头一年死去。

近年来实施的保护令已使许多野生动物物种恢复元气。

但是,一个更可怕的隐形杀手悄然而至,这就是DDE(DDT的降解为),二氧芑类化合物(塑料残留物),酸雨和工业废水,它们通过食物链在几乎所有鸟类的体内缓慢窝集,最终导致胎儿畸形、蛋壳变薄、繁殖与孵化能力下降等等,这个飞动的家族面临更大的劫难。

请听这句古禅语:生命的脆弱有如鹰卵。

17、最后要说说送鹰,这是女真人代代相传相守的古俗,人类必须遵从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让鹰回归山林,去求偶筑巢,繁殖后代。

冬去春来,鹰把式们纷纷架鹰上山,依照祖先留下的规矩,把养熟的伙伴依依不舍地放回自然。

满洲民间的猎手都有个铁打规矩:春夏不留鹰.....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