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画在平面性构成中点、线、面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油画在平面性构成中点、线、面的运用
作者:周薇杨斌宇
来源:《美术界》 2017年第6期
文/ 周薇[南宁学院] 杨斌宇[广西师范学院]
【摘要】油画艺术从古发展至今,经历了从传统古典写实风格向现代风格的转变。

19 世纪,现代主义文化渐渐取代古典主义,艺术家一方面更为主观地运用各种元素进行艺术创作,如构图、色彩、笔法及点、线、面的表达上更为大胆,以体现艺术家对绘画艺术新认知。

由此绘画
风格变得更为随性而自由。

本文以油画创作点、线、面的对比、分析、探究为主题,在平面化
和点、线、面构成中进一步梳理探究平面性的历史回归以及笔者对点、线、面运用规律的一些
心得体会。

【关键词】油画;平面性;构成;点;线;面
“艺术是精神的产物,创作时用的表现符号,称为艺术语言。

”无形的艺术如何依靠有形
的符号才能进行更好地传达内心精神世界?作为艺术语言之一的绘画形式,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平面性点、线、面三元素更多地被运用到画面的表现上,进行提炼、概括等手法,弱化明暗、空间、转折关系,以达到更强的艺术性。

成功地运用点、线、面构成,节奏韵律能使画面
更具视觉冲击,多种不同的视觉效果表达出传统非平面绘画所不擅长表达的特有形式美感和某
些心理感受。

另外,平面性语言融入本土的传统文化,遍布着生活各个角落,这对绘画平面性
语言构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平面性语言的概述
平面性的表现弱化了客观对象的明暗、空间、转折关系,重组色块之关系,强调构成感,
同时对形态进行提炼、概括、简化造型等处理,进行艺术再创作。

平面性绘画表现手法可分为
两大类:客观平面性和主观平面性,客观平面性表现手法在构图上追寻空间、形态特征,通常
以平涂的表现手法展现。

而主观平面性则相反,对构图、造型、色彩关系都进行主观处理,在
构图上没有近大远小,弱化空间透视,对色彩提炼归纳,去掉画面杂音;以夸张、变形、简化
等手法,主观改变事物的本身面貌,追求形式构成美感,形成更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二、平面构成中三大要素点、线、面的定义关系
构图是绘画创作中重要环节,而点、线、面是图式中最基本的元素。

在构图时,点、线、
面在画面构成中具有再现和暗示作用,再现作用即对自然生活中事物形态的再现;暗示作用即
由作者对事物本身的联想所产生的对应情感表达。

画者在长期实践中,概括出点、线、面具有
以下几点特征:
(一)“点”元素的体现
点,具有很强的向心性,是绘画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如利用点的疏密来表现出不同的视
觉效果,密集性的点具有紧张、凝聚感,疏散的点具有轻松、轻快感,自由的点具有生动的感
觉等。

另外,点的面积不同、形状不同也会带来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在画面中,点的面积较小,有时点的形状就如粗而短的线,具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同时可
吸引眼球,活跃画面气氛,另外还有凝聚的力量。

点的组合多种多样,排列和面积不同会带来
不同的视觉效果。

如规则性的点排列,也就是说把画面中的点元素进行有规则性的排列,会给人带来有秩序的视觉感受,如梵高的作品《阿尔的少女》所示,利用点元素规律且整齐分布,细小整齐的笔触与倾斜的点相交织产生一种别样的韵律感。

相反,自由性的点,能更好地活跃画面的气氛,如米罗的作品《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就充分地运用散点元素,合理摆设空间距离,营造出很强的形式和节奏美感。

有些画家钟爱整幅画面均用点元素作画,如亨利·马蒂斯作品《奢侈、宁静和享乐》,用密集性的点组合,给人呈现出一种紧凑感,画面结构在空间关系上更有主观意识。

(二)“线”元素的体现
线在画面中指的是细长的形状,线本身对事物有很强的概括和表现性,线是画面中最基础的因素,在造型的提炼中,结构的表现中都可以用线来表达,这点中国画是个很好的例子,如作品《仕女图》。

此外,线具有延伸性、导向性,线的曲直、粗细、长短不同对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线元素其实是点往一个方向行走的轨迹,是画面构成中重要的元素。

“点”元素的面积大小决定着“线”元素的粗细。

常见的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如男子般刚毅硬朗,而曲线如女子般柔美温婉。

如德尔沃的作品《对朱尔斯·凡恩的效忠》,画面中垂直于地面的几条黑色柱子,按透视关系排列,强化了空间透视,营造画面庄重肃穆的气氛。

而贾科莫·巴拉的作品《雨燕、运动和电动序列》,曲线的结构如层层波浪,增强了画面节奏和韵律,带动观众的思绪。

再如康定斯基《黑色的和紫罗兰》所展示的,斜线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同时给人不安的情绪,倾斜度与运动感的强烈成正比。

除了直线、曲线,最常见的有粗线、细线。

(三)“面”元素的体现
在绘画构图中,点和线密集在一起就成了面,点和线不同秩序排列所产生的节奏、韵律也不同。

在画面中,面的大小分割着黑白灰构成关系,以此需要合理地安排面元素,让画面更加统一。

无数个点有秩序地排列成线,而密集的排列就成了面的效果;把线缩短后变成点,把线密集地排列、穿插或重叠就成了面。

古今中外,很多大师都是通过对点、线、面三个元素的组合构成进行对艺术的探索,从而表达内心的情感。

“面”元素是我们最常见的,聚集的点、密集的线均能形成面。

在画中,“面”元素的大小决定着黑白灰的关系。

如拉乌尔·杜菲《向莫扎特致敬》,红色块与蓝色块的对比,利用黑色的线条贯穿整张画面,呈现一种节奏韵律,仿佛在聆听音乐。

三、平面性构成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影响
中国油画在发展与演变中吸取了本土文化,国人将其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吴冠中的画作把中国画的神韵融汇进去。

吴冠中用点、线、面三元素表现出节奏感和韵律美,如作品《太湖之畔人家》所示,大面积的屋顶用面状来表示,零散的窗户则是用点状来表示,屋脊则是用线来表示,这些元素按近大远小、疏密对比的规律排列着,近与远的交错又饱含着多个节奏的重叠相错,通过高度的概括、洒脱的用笔传达出独特的美感。

而林风眠突出黑白块面,辅以点和线点缀画面,使画面既具有西方表现主义特征又具有中国传统灵动飘逸的线条,如油画作品《渔妇》。

总的来说,都是将中西文化相结合,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平面性构图,通过简化对象形态,高度提炼、概括、包涵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更强的视觉效果,更符合我国当代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剖析,以及笔者在绘画创作和教学中,带着对点、线、面,平面性主观的认知,以平涂色块的手法,弱化压缩色彩间的明度关系,主观地对景象重新进行结构重组、拼接以及推敲。

强化平面化感受,运用画面肌理效果进行画面结构的组建。

一幅作品平庸与否,题材选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个人的洞察力,如何把平凡的景象,依托上述元素提炼出超凡的艺术效果。

再则中国油画当以平面性的发展结合本土文化底蕴,以一种新生力量更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相信在对平面性的语言探索中,对油画创作的启发颇多。

平面各种元素相结合,产生了上千种变幻莫测的平面效果,这些变化促使画者必须重视运用上述元素构架画面,提高绘画水平和文化修养,另外平面性元素是我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是画面架构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业界油画同行对平面构成要素结合本土文化之重要性应该予以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