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包括无公害茶园计划与建设、茶树良种的选择与配置、施肥技术、茶树剪采技术、冬季管理、病虫综合防治、茶叶加工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无公害茶叶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质量和安全要求愈来愈高,无公害食物已成为人们的首选。
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空气质量、土壤、水源等符合茶树健康生长的条件;加工、包装等环节符合食物卫生的标准;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等指标符合无公害标准;生产进程对环境不造成破坏。
无公害茶是有机茶、绿色食物茶。
1无公害茶园计划与建设
无公害茶园除具有高产优质茶园的大体条件外,还应符合无公害食物生产条件。
因此,合理选择园地、开垦梯层、设置茶园防护林带、种植茶园行道树和遮荫树、在空地及改造后的茶园种植绿肥、铺草、修建茶园水利系统是无公害茶园建设的关键。
无公害茶园的选择
无公害茶园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能知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的地域。
尽可能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多选择海拔较高、植被丰硕的山区。
茶园与周围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壤处应设置隔离沟。
设置茶园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主林带要与本地的主要风向垂直,由高大乔木树种、矮小的灌木树种、常绿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结合而成,副林带是在茶园周围和道路两旁种植。
同时,在茶园里还应种植行道树和遮荫树,这样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条件,还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1]。
修建茶园水利设施
茶园水利系统应是蓄水、供水和排水相结合,做到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
具体的设置为隔离沟、纕沟、横沟和蓄水池。
在梯层茶园畦面应维持外高内低及外侧筑埂。
2茶树良种的选择与配置
应选用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适制性强、制优率高的品种。
将不同发芽期和不同特性的品种按必然比例搭配种植,可提高茶叶品质,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按品种发芽期的早、中、晚搭配,一般搭配比例是特早、早生品种各占20%,中生、晚生品种各占30%左右。
3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肥料选择
有机茶茶园施用的肥料应是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且通过无害化处置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各类家禽及牲畜的粪便,经堆、沤后的有机肥,各类饼肥及农副产品的下脚料等。
禁止施用城乡垃圾、工厂废水废渣及未处置的污水。
不能施用人工化学
合成的各类化肥,如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钾及各类复合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及人工合成的各类多功能叶面营养液等。
叶面可以喷施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允许施用有关部门批准、有生产许可证的有机茶专用肥[2]。
施肥技术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兴宁市茶园的土壤多为红壤及黄壤,有机质含量少,在施肥中,要以有机肥为主,在此基础上,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具体要求,肯定是不是配合施用速效性化学肥料,同时注意用量。
平衡施肥。
氮、磷、钾配施,幼龄茶树主如果为培育广漠的树冠和发达的根系,要提高磷、钾的比例,一般一至二年生茶树氮、磷、钾比例为1∶∶,三至四年生为2∶1∶1。
随着树龄增加,慢慢提高氮素比例,生产上一般可采用3~4∶1∶~。
改善各季肥料比例。
施足基肥,配施追肥。
按照茶树生长特性,一年四季中以春茶、秋茶2季茶叶质量最好,尤其是乌龙茶的秋冬茶香气高,有时市场价钱乃至超过春茶。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提高春天催芽肥和秋肥比例,分春、夏、秋、冬4次追肥,比例为30∶30∶10∶30,一年施2次追肥,其比例为60∶40,磷、钾肥作基肥施用。
绿肥的间作和利用。
茶园绿肥是无公害茶园主要肥源。
茶园种绿肥应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争光等现象发生,一至二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
三至四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小绿豆。
绿肥的种植应及时数次
刈青及埋青。
另外,要充分发挥茶树自身物质循环的优势,大力推行修剪枝叶回归茶园的办法,每一年修剪下来的枯枝落叶都要全数埋入茶园土壤中直接作肥料用,也可作茶园覆盖物铺于土壤表面。
4茶树剪采技术
茶树的系统修剪
茶树的系统修剪是培育丰收树冠与提高芽叶质量的关键,也是消灭树冠枝梢病虫的重要办法。
为奠定树冠基础的修剪是定型修剪,为树冠面调整、维持生产力的修剪是轻修剪、深修剪;为树冠再造的修剪是重剪和台刈[3]。
茶叶采摘
茶叶采摘可以增进茶树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减少虫口,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
采摘标准要求为小开面至中开面之间,一般掌握春、秋茶中开面,夏、冬茶小开面。
但在大面积生产情况下,春茶采摘应适当提前,即所谓“前期适当早,中期刚恰好,后期不粗老”。
通常采摘是以小开面开始至中开面结束。
5抓好茶园的冬季管理
冬季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恢复树势,提高春茶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要抓好埋施基肥、修剪、清园、松土等工作。
在秋末冬初开始,茶树地上部生长相对停止而地下部进入旺盛生长,应于茶树树冠外缘垂直下方开25 cm×30 cm深宽的施肥沟,施经粉碎的优质麸375~2 250 kg/hm2作基肥,以提高树体的抗逆能力,增进来年春梢早发多发。
通过
合理修剪,结合清除病虫枝条、弱枝、喷施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可以减少翌年病虫基数。
据观察,做好冬园清园工作的茶园,春茶期间大体不发生病虫害,可以做到不施化学农药。
6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办法
以农业防治为主
弄好农业防治,重点抓好茶园生态系统的管理,控制病虫基数,恶化病虫发生条件[4]。
利用天敌资源
生物防治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无药害、不污染环境且能降低本钱的重要防治办法,应增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和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
适时药剂防治
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茶园调查,在虫口密度高、病情指数大,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按照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利用药剂防治。
禁止在茶园利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甲胺膦、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虫螨醇等。
7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
在加工进程中注意避免第2次污染,避免重金属铅、铜等残留,包装材料要符合卫生标准。
茶叶制作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无公害茶叶加工除要符合无公害食物生产质量管理的一般要求外,还有其他特殊的要求,一是要注意加工厂区的卫生要求;二是要注意加工工艺
的卫生要求;三是原材料产品包装等应符合卫生的要求;四是要注意贮存和运输进程中的卫生要求,确保茶叶不受污染,保证产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8参考文献
[1] 李培华.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J].硅谷,2009(4):52.
[2] 傅真鹏.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03(4):16-17.
[3] 杨建南.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研究[J].海峡科技,2003(10):41.
[4] 陈良君.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