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炒白芍的操作规程(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目的
为了规范中药炒白芍的操作流程,确保炒制过程中的质量,提高中药炒白芍的药效,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中药炒白芍的生产、加工、销售及使用单位。
三、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1)将白芍洗净,晾干,去除杂质。
(2)准备炒药锅,预热至适宜温度。
(3)准备适量的食用油,以备炒制时使用。
2. 炒制过程
(1)将洗净晾干的白芍倒入炒药锅中,均匀铺开。
(2)用中火加热炒药锅,待白芍炒至微黄色时,加入适量的食用油。
(3)继续翻炒白芍,使其均匀受热,炒至表面微黄,内部颜色加深。
(4)炒至白芍表面出现光泽,并有炒制特有的香气时,停止加热。
(5)将炒好的白芍取出,晾凉,筛去杂质。
3. 检查与包装
(1)检查炒好的白芍,确保其色泽、气味符合要求。
(2)将合格的白芍进行包装,标注生产日期、批号、规格等信息。
四、注意事项
1. 炒制过程中,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炒糊或炒不透。
2. 加油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白芍的药效。
3. 炒制过程中,保持炒药锅的清洁,防止杂质混入。
4. 炒好的白芍要及时晾凉,避免因高温导致药材变质。
5.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五、质量标准
1. 色泽:炒制后的白芍表面微黄,内部颜色加深,有光泽。
2. 气味:炒制后的白芍具有炒制特有的香气。
3. 水分:炒制后的白芍水分控制在10%以内。
4. 炒制过程中,不得有炒糊、焦糊现象。
六、操作人员培训
1. 操作人员应熟悉本规程,掌握炒制白芍的基本技能。
2.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
3. 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合格的操作能力。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第2篇
一、目的
本规程旨在规范中药炒白芍的操作流程,确保中药炒白芍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中药炒白芍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的单位。
三、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1)选取优质白芍药材,要求药材无虫蛀、霉变、杂质等。
(2)准备好炒制工具,如炒锅、筛子、簸箕等。
(3)检查炒锅,确保干净、无油污。
2. 炒制
(1)将白芍药材放入炒锅中,用中火进行翻炒。
(2)炒至药材表面呈微黄色,且有香气溢出时,可适当降低火力,继续翻炒。
(3)炒制过程中,注意观察药材的变化,避免炒糊或炒焦。
(4)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褐色,内部颜色略深时,即可出锅。
3. 过筛
(1)将炒好的白芍药材倒入筛子中,进行过筛。
(2)筛去杂质和未炒熟的药材,确保炒白芍的质量。
4. 检查
(1)检查炒白芍的外观,要求表面光滑、无杂质。
(2)检查炒白芍的气味,要求香气浓郁。
(3)检查炒白芍的口感,要求口感微苦、微甜。
5. 包装
(1)将检查合格的白芍药材进行称重、计量。
(2)按照规定进行分装,确保包装严密、标识清晰。
(3)在包装袋上标注生产日期、批号、规格等信息。
6. 贮存
(1)将包装好的炒白芍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
(2)避免阳光直射、潮湿、污染等不良环境。
四、注意事项
1. 炒制过程中,注意火候控制,避免炒糊或炒焦。
2. 炒制后的白芍药材要及时过筛,去除杂质。
3. 检查过程中,确保炒白芍的外观、气味、口感符合要求。
4. 包装过程中,注意包装袋的密封性,防止受潮、污染。
5. 贮存过程中,注意环境条件,确保炒白芍的质量。
五、质量标准
1. 外观:表面光滑、无杂质。
2. 气味:香气浓郁。
3. 口感:微苦、微甜。
4. 水分:控制在10%以内。
5. 炒制温度:控制在180℃~220℃。
六、记录与档案
1. 操作人员应详细记录炒白芍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工具、时间、温度等。
2. 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按照规定保存生产记录和档案,以备查验。
第3篇
一、目的
本规程旨在规范中药炒白芍的操作流程,确保药材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提供优质的中药饮片。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炒白芍的生产、加工、检验、储存等环节。
三、操作步骤
1. 原料准备
(1)选用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中药材白芍。
(2)检查白芍药材的外观、色泽、质地等,剔除杂质、霉变、虫蛀等不合格药材。
2. 清洗
(1)将白芍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灰尘、杂质。
(2)清洗过程中注意不要破坏药材的完整性和色泽。
3. 浸泡
(1)将清洗后的白芍药材放入浸泡池中,加入清水,浸泡时间约为2-4小时。
(2)浸泡过程中注意观察药材吸水情况,适时补充水分,保持药材湿润。
4. 炒制
(1)将浸泡好的白芍药材沥干水分,放入炒锅中。
(2)选用适合炒制的中药材炒制锅,加入适量的食用植物油,预热至150℃左右。
(3)待油热后,将白芍药材均匀撒入锅中,用中火翻炒。
(4)翻炒过程中注意观察药材色泽变化,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内部呈深黄色时,即可出锅。
5. 晾凉
(1)将炒好的白芍药材倒入晾晒架上,晾干。
(2)晾晒过程中注意防止药材受潮、发霉。
6. 检验
(1)对晾干后的白芍药材进行外观、色泽、质地等检查,确保药材质量。
(2)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等。
7. 包装
(1)将检验合格的白芍药材进行分装,包装规格应符合规定。
(2)包装过程中注意防止药材受潮、污染。
四、注意事项
1. 炒制过程中,注意火候控制,避免药材炒糊或未炒透。
2. 炒制过程中,避免使用铁质、铜质等金属器具,以防影响药材质量。
3. 晾晒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药材变色、变质。
4. 储存过程中,注意防潮、防霉、防虫蛀。
五、质量标准
1. 外观:药材表面呈黄色,内部呈深黄色,质地饱满,无霉变、虫蛀、杂质。
2. 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3.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4. 包装:符合规定,无破损、泄漏。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修订,按新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