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制造的世界第一支榴弹发射器考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路军制造的世界第一支榴弹发射器考证文/张琇杰
奇特的“缴获”武器
在烟台市博物馆新馆二楼东展厅,展出了一批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有民兵使用的地雷、八路军胶东兵工厂制造的武器、缴获的日军武器等。
其中在缴获的日军武器当中,有一件非枪非炮的独特兵器。
这件武器在博物馆出库单上只写的是缴获日军武器,没有具体名称,何人何时何地缴获的均不知晓。
该兵器貌似轻机枪,带两脚架,口径较大(在30~40mm左右),身管偏短,有肩托,身管和肩托左侧设有背带环,可肩背携行。
若说是枪支,它的口径远超20mm,无供弹装置,无抛壳装置,无扳机,右侧有拉柄,不知其如何装弹及发射。
若说它是炮,可它的外形结构整体像轻机枪,有准星、缺口类瞄具,但不知它怎样操作。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榴弹发射器,也可称为榴弹枪。
因为没有对这支武器的详细记载,此外二战时期欧美军队和苏军也没有这类武器,为此,笔者对抗日战争期间相关兵器进行了大量查考,重点是日军装备的掷弹筒,以及八路军和国民党军的类似装备。
抗战时期的掷弹筒
日军的掷弹筒。
历史上,研制列装掷弹筒的仅有日军,中国军队属于研仿。
日军使用过多种掷弹筒,大规模列装的是大正十年式和八九式两种。
八九式掷弹筒口径50ram,全长413mm,筒身长260mm,全质量2.7kg,有效射程500m,最大射程700m。
日军还列装了装在枪口上方的百式掷弹筒,投入战场。
日军掷弹筒性能较好,加工精细。
国民党的掷弹筒。
为对付日军掷弹
筒,1938年底,国民党军队研究试制出
新式掷弹筒,定为名民国二十七年式掷
弹筒(二七式掷弹筒)。
它采用滑膛身管,
按钮式击发装置,射速10发/分。
但相
比于日军的掷弹筒,该掷弹筒性能一般,
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八路军装备的掷弹筒。
抗日战争中,
日军掷弹筒造成八路军严重伤亡。
为反
击日军,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门于1941
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掷弹筒,称为五零
小炮。
其采用滑膛结构,发射筒长度增
加到400mm,筒壁相应加厚,射程达到
500m。
后来八路军又在该掷弹筒的基础
上进行了多处改进,生产出精度更高的
掷弹筒,还研制成功可以平射打碉堡的
掷弹筒。
八路军生产的掷弹筒批次多,
批量小,改进多,取得了显著效果。
烟台馆藏兵器考
经仔细查看,烟台博物馆内的该款
武器外径42mm,内径3Smm(中国87
式榴弹发射器口径就是55mm),质量
约7kg左右,全长约1000mm,身管长
度超过450mm,在同类武器中较长,射
程相应较远,从身管口部到铭文部分,
身管逐渐加粗,适应膛内火药燃气压力
变化。
未见其装填位置,榴弹应当从身
管口部装填。
因抵肩射击,后坐力不能
大,榴弹只能运用高低压发射原理,这
是现代榴弹发射器的基本原理。
无扳机,
应为拉发或按钮式击发。
从瞄准装置看,
其精度较高,以直射为主,曲射为辅,
优于掷弹筒和迫击炮。
设有两脚架,提
高了稳定性。
以背带肩背携行,便于机
动。
该武器应是在缺乏平射炮情况下的
应急手段,符合八路军的作战需求。
而
日军炮兵装备迫击炮、步兵炮、山炮、
野炮等火炮,步兵装备便携的掷弹筒,
火力打击体系齐全,没有这样的需求。
该兵器整体做工精良,两脚架加工
精细,而早期八路军的产品工艺粗糙,
故有关人员认定其为日军武器。
制式武
器一般都有厂家名称、武器型号、生产
编号等信息。
其身管末端上方有铭文,
两排字,上排为:岜-嵛-廠-造,为生
产厂家;下排为:11,即生产编号,1与
1之间相距虽远但无间隔符号,可认定
其编号为11。
无型号标识,也无所属军
队徽标。
此处的岜嵛应当是地名,为兵工厂
所在地。
昆嵛山是胶东地区的主山脉,
而胶东地区为八路军重要的抗日根据
地。
经查询文登区党史研究室,昆嵛山
区有八路军兵工厂多处,但没有日伪的
兵工厂,更无秘密的日伪兵工厂。
二战
日军武器资料中,未发现类似的兵器。
从照片看,它与日军的掷弹筒制造工艺
相去甚远,与八路军的装备倒有异曲同
工之妙。
进一步查考日军武器铭文。
日军武
器铭文的特点是各种标识相对完整,菊
花标志、武器型号、生产厂家、生产编号、
生产年份等基本齐全,非常规范。
从铭文与记载,再结合当时的需要,
这件无型号、无标识,不符合日制武器
铭文规范的兵器不是日军装备,也非国
民党军武器。
它更符合八路军的装备需
要,很可能是八路军自制的武器。
胶东八路军的军工生产情状
2015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
教育局与中共烟台市委合编出版了《胶
军事|国内▁China
29
东红色文化丛书》。
该丛书收录了胶东革命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得到权威部门的充分肯定。
抗日战争期间,胶东地区设有八路军的多处兵工厂,规模大、数量多。
其中较大的直属兵工厂有5个,职工达1500余人,此外还有许多小型兵工厂。
这些兵工厂拥有许多机器设备,具备相当的生产能力,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研发制造各种武器打击日寇。
在1939年6月,蓬黄(蓬莱、黄县)战区兵器厂就试制了6门迫击炮、4支榴弹枪。
到1942年底,仅第一兵工厂即可月产炮弹1000余发,复装枪弹6万发,制造手榴弹1万余枚,地雷1000余枚,捷克式轻机枪10余挺,单双基无烟火药近1吨,生产能力非常可观。
1943年,先后研制出烈性甘油炸药和苦味酸炸药。
到1943年,胶东地区八路军就达到每个排装备1~2挺轻机枪的水平。
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专门要求兵工厂生产掷弹筒,射程要比日制的远50m。
经过努力,第一兵工厂研制生产出射程远、威力大的掷弹筒和掷榴弹装备部队。
1944年第二兵工厂以火车轮轴为炮筒材料试制出一门平射炮,外形仿日军“九二式”步兵炮,口径为80mm,大于日军的70mm,炮弹完全自产,并实现了多样化。
该炮试制完成后参加了攻打水道据点的战斗,先用延时发火炮弹破坏碉堡墙壁,再用瞬发炮弹杀伤敌人员,令日伪军闻风丧胆。
因生产厂位于牙山地区,许世友将平射炮命名为“牙山炮”。
实际上,由于原材料的匮乏和日伪扫荡的影响,胶东八路军兵工厂的强大生产能力并未完全释放。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胶东的兵工厂可大批量生产质量优良的步枪、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平射炮等武器及配套弹药,极大改善了胶东地区部队的装备条件。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当时留下的相关资料及照片颇为少见。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八路军早在
1939年便试制了“榴弹枪”。
这是我军
装备历史上关于榴弹枪的最早记录,也
是已知的世界装备史上现代榴弹枪的首
次记录。
制造者为八路军蓬黄战区(蓬
莱、黄县)兵器厂,厂长周吉隆,生产
地址位于今天山东省蓬莱市艾山后的大
庵庙的山沟里,生产时间为1939年9月。
它的问世,要早于目前公认的世界第一
支榴弹发射器——美军的M79型20多
年。
据周吉隆厂长回忆,此榴弹枪的射
程为600m,只是引信结构复杂,需要改
进后才能投入生产。
其引信由专门的引
信专业厂负责制造。
因敌人的严密封锁,
造成物资极端匮乏。
在极其艰难的1939
年,八路军尚不具备及时解决如此复杂
技术问题的条件。
这是世界上第一批现
代榴弹枪,其历史意义非同一般。
很可
惜,这批榴弹枪没有实物保存下来,这
是莫大的遗憾。
今天山东省蓬莱市艾山里的大庵庙
还保留着兵器厂当年的遗址,存有周吉
隆当年树立的石碑及镶在墙上的石刻。
令人不解的是,兵工厂既然要保密,却
为何又要树碑公开表明身份呢?周吉隆
的女儿,今年80岁的周培德老人说,这
是为了保护老百姓。
日军找不到八路军
的兵工厂,就疯狂屠杀老百姓,烧毁房
屋和村子,群众损失很大。
周吉隆就想
了这个立碑的办法,主动亮明身份,表
明八路军兵工厂与周围百姓无关。
此举
无意中成为历史证据,证实了这段艰苦
卓绝的革命奋斗历史。
经查,抗战时期位于昆嵛山的是第
三兵工厂,于1941年1月从一、二厂抽
调大批技术骨干组建,以弹药生产为主,
负责枪弹、枪榴弹、掷弹、地雷的研制
生产,同时制造手榴弹和轻机枪,也生
产掷弹筒。
1943年该厂生产的轻机枪和
掷弹筒被送到延安展览,以其良好的质
量受到周恩来的好评。
1944年底,第三兵工厂改成生产枪
弹专业厂,其他制造业务转交相关专业
厂,厂址仍然位于昆嵛山区,直到1949
年底搬迁到博山。
鉴于八路军兵工厂的研发能力和制
造水平,以及相关武器的命名,笔者推
断烟台博物馆内的这件兵器是八路军兵
工厂的杰作。
从铭文崑-嵛-廠-造,可
推断该兵器生产时间大约在1941~1944
年之间,由位于昆嵛山区的八路军第三
兵工厂制造。
“榴弹枪”的商榷之处
笔者曾专门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
物馆兵器部的相关人员请教,并查问兵
器部门,均表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武器,
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没见过收藏的类似的
武器,可以说是孤品。
中国人民革命军
事博物馆相关人员肯定了这不是日军和
国民党军的武器,一是不符合其装备体
系;二是他们装备的武器再少也有几百
件以上,其他地方总会见到;三是同期
日军和国民党军的武器都有资料记载,
可以查得到,均没有这样的武器。
八路
军兵工厂生产武器的特点是每一批的产
量小,生产标准不规范,批次之间差异
明显,这是由于物资匮乏的原因造成的;
而且由于战争环境的恶劣,很多技术资
料没有保存下来。
综上所述,烟台博物馆展出的这件
造型奇特的兵器,并非缴获自日军,而
是昆嵛山胶东八路军第三兵工厂独创的
武器——35mm榴弹枪(榴弹发射器)。
该榴弹枪设计超前,制造精良,展现了
嵛厂良好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是我
军早期装备发展史上难得一见的实物资
料。
尤其是35mm口径的选用独具眼光,
兼顾射程、威力、机动性等多方面要素,
为八路军提供了一款战场利器。
该榴弹枪设计独辟蹊径,第一次将
China▁国内
302018年第11期
31
高低压发射原理应用于步兵武器,有效减小了发射时的后坐力,从而实现了榴弹枪抵肩发射,为步兵提供了炮兵一般强大的火力,是一个极富天才、世界首创的发明。
20年后美国推出M79 40mm 榴弹发射器,采用的也是高低压发射原理。
在最重要的射程指标方面,我军这支首创榴弹枪射程达600m,是M79榴弹发射器300m 射程的2倍。
要知道,那时候,兵工厂还不能生产无烟发射药,只有用电影胶片改良而成的发射药,如果采用正规的无烟发射药,它的射程可更远。
该榴弹枪的口径是35mm,一个很独特的口径,并且当时世界上没有同类
武器,无可供研仿的参照物,表明这是八路军兵工厂独立设计的新产品。
设计一种新型武器,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
它的成功研发,说明胶东八路军兵工厂技术人员的设计水平非常高超,在弹道学上造诣很深,算得上世界级的专家。
数十年后,解放军列装的第一代87式榴弹发射器就选择了35mm 口径。
但该榴弹枪由于结构原因,榴弹只能从身管口部装填,因身管较长,装弹操作较为不便,导致战斗射速较慢。
这使它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影响。
该榴弹枪是一种缺乏平射炮情况下的应急手段,不可能取代火炮。
抗战胜
利后我军接收了大批步兵炮、山炮、野炮、榴弹炮等列装部队,此应急用的兵器便退出战争舞台。
因该型发射器生产量小,故存世极少,世所罕见。
这件兵器能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它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是非常珍贵的红色文物,见证了胶东抗日战争的烽火峥嵘,更见证了胶东军工战士的丰功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烟台博物馆目前已对该发射器进行更名,登记名称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胶东兵工厂制造的榴弹枪”。
国内▁
China
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是我军第一代步兵班组制式榴弹发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