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
【学习目标】
一、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二、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情感。
3、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把握散文稿“形”与“神”的关系。
4、依照自己的主观色彩,成心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重点难点】
一、会分析本文情与景的关系。
2.能个性化解读本文的内涵
【知识链接】
一、作家、写作背景知识;
二、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学法指导】讲解式、启发式、朗诵式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习进程】
一、适当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郁达夫的小说、散文中有或多或少的伤感,乃至带有颓废色彩,如《沉溺》、《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这种伤感除有个人情感特点的缘故外,更要紧的是时期在作者心灵打下的烙印。
二、强化朗诵,注重有情感的朗诵。
在朗诵中领会,在朗诵中鉴赏。
3、有重点地分析一些段意。
自由讨论,指导点拨。
知识链接
1.关于秋的描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老是离人泪
……
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感受到的是秋季的壮丽。
杜甫登高,笔下显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的悲凉秋景。
柳永在秋中辞别、彷徨,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笔下的秋是凄苦的。
2.简介作者及其艺术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
郁达夫(1896—1945)现代闻名作家,浙江省富阳人。
自1913年始留学日本10年,饱受了屈辱和歧视。
1922年回国后,一方面在大学任教,一方面弄创作,是“制造社”的重要成员。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暴发后,踊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家庭的变故、国家的现状,激起了作者无穷愤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战争。
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要紧作品有《沉溺》、《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郁,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8月。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要挟等缘故,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刻,他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游山玩水,留下了一些专门好的游记。
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进程
1.释题:“故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故都”两字指明了描述的地址,为何不用“北平”代替呢?因为即含有一种文化底蕴也含有深切的爱恋之情。
“秋“确信了描述对象与故都结合在一路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遇,题目明确而深沉。
2.学生试探题:
1)本文描述了故都秋季的哪些风物?
明确: 牵牛花、槐花落蕊、秋蝉残声、秋雨冷风、枣树奇景。
2)课文什么缘故不写火一样的香山红叶,明镜似的昆明湖水,对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等也一
笔带过?
明确: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
正因为如此,他言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笼罩了一层主观情感色彩。
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腰壁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
文章紧扣“清”“静”“悲凉”这三个带文眼性的词,来描述景物的特点。
对景物的刻画,作者往往只用寥寥数笔略作勾画,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当中。
3)能表现文章情感基调的是哪几个词?作者对它们是别离描述的,仍是通过所选取的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画的?试举例说明。
明确:本文能表现情感基调的词语是“清”“静”“悲凉”,作者是通过所选取的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画的,而不是别离描述的。
举例分析
(1)牵牛花:“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当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取得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取得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是在写“静”,又突出了“清”;“疏疏落落”的衰草,表现了“悲凉”。
(2)槐树落蕊:整段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
“潜意识下而且还感觉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
文眼:清静悲凉
牵牛花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疏疏落落的衰草
故静对着
都槐花落蕊“扫街……清闲”极细微落寞
风极柔软
物秋蝉残声啼鸣虚弱
秋雨冷风都市闲人息列索落凉
悠闲缓慢
4)简述课文的结构,文章是如何前后呼应的?
明确:
①写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感受与向往
1.总起
②江南之秋不能让人知足
①早晨所见、牵牛花
②槐树落蕊
故记叙③秋蝉残声前
都2.分写④秋雨话秋凉后
的⑤枣树奇景呼
秋议论:凡有乐趣的人,关于秋应
老是一样地能引发深沉、
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觉
①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3.总写
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非常爱恋之情
扩展阅读
《秋声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念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但是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曰:“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洁白,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因此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
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那么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简注与简介
悚(sǒng)然:惊惧。
(cōng):金属相击声。
(lì)冽:严寒。
砭(biān):剌。
黟(yī):黑。
戕(qi āng):杀害。
此赋作于仁宗佑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巨,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一辈子的苦闷与感叹。
刻画了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借景抒写了对人事忧劳和与秋关联的音声情象的悲感,但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却转喻祸端在人。
全篇语言流畅、声情并茂,不愧为佳作。
译文:
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念书,(突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内心不由悚然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声,突然变得汹涌彭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但是至,碰着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仿佛金属彼此撞击。
再(认真)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
我茅塞顿开,叹道:“唉,可悲啊!这确实是秋声呀,它什么缘故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季的情景是:它的色调凄凄惨淡,烟霭飘散,云气密集;它的形貌活泼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因此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咆哮激昂。
秋风未起时,绿草彼此争盛,丰美繁茂;树木葱茏青翠,令人心旷神怡。
但是一旦秋风吹过,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丛林,树就要落叶。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谢的,即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季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季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
这确实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
为意志。
自然关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季结实。
因此秋季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那么是七月的曲律之名。
商,也确实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
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
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躯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
更何况常常试探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情形,忧虑自己的聪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人非金石)什么缘故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应当认真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磨难,又何须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垂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作业
一、同步训练练习
二、作文训练,当堂写作300字的歌颂本地任何一个季节的散文,必需采纳对照的手法(10分钟)当堂加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