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桃花源记》教学反思(共二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八下)《桃花源记》教学反思(一)
《桃花源记》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名篇。

文言文教学有着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同时,又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本来意蕴丰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词、句,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见其“言”而不见其“文”。

我用充满诗意的导语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优美的意境简明地作了一句文学常识介绍后便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在这节备课的过程中,我积极与率先尝试教学的同仁讨论课堂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在上课的过程中,时时注意贯彻、落实教学设计的内容。

现将课后反思总结如下:
1、学生是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尝试学习的
在上课之前,我精心设计了学生的预习作业,并给了学生较长的时间预习,不仅个人预习,还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预习。

效果在课堂上的体现就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都有话说,也能提出质量较高的小组讨论的问题。

所以说,只要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尝试教学是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的。

2、教师是可以再语文教学中尝试教学的
在上课前,其实有较多的顾虑:学生预习不全面、学生看文章不完整、学生不能按照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考问题等等,但是这些都在我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环节,抓住学生课堂上的反应积极应
变下迎刃而解了。

所以,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落实尝试教学,其实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方方面面都想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随时可能产生的课堂生成资源。

只要厚积,就能在课堂上薄发,进而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本课用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视频中画面感冲击会使学生本身对《桃花源记》之美予以关注,为理解与欣赏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紧扣文本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梳理,通过朗读、翻译等形式理解文义。

通过合作学习等活动,避免了文言文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枯燥形式。

此外,“体会桃源之美”“文本用语简约”“深度理解桃源意义”三大目标层层推进,互相联系,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桃花源”的现实意义,达成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困生的引导,设置问题及回答没有兼顾到这一部分学生的学情。

2、课堂时间的掌控不准,教学内容的深度不够等等。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会落实尝试教学的实践。

争取早日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

初中语文(八下)《桃花源记》教学反思(一)
《桃花源记》这节课的教学,我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并精心设计课堂的细节来突破重点难点。

整个课堂设计有许多可取之处:
1、积极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乐趣,提升语文素养。

2、运用名师的教学经验,优化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我将课堂流程设计为三大板块。

辩读文字板块,析读文意板块和品读文情板块,这种设计理念源自于我省名师余映潮。

在课堂实施的许多重要环节如话题的设计,活动的编排、导语的铺垫、朗读的穿插等。

有许多也是受余映潮老师的影响。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引导学生积极参入到语文实践中去。

3、课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文言文教学特点。

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逐层深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积累知识,体验情感,发现问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从长远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

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有部分不如人意的地方。

1、虽然安排了不同层次的读数活动,但因课堂容量大,文言文诵读积累本身比较枯燥,所以学生读书的激情不够,读得比较被动。

2、学生对课堂上设计的辩论、访谈活动很感兴趣,积极参入,但组织纪律性不够好。

多体现在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任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针对上述情况,我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多种朗读竞赛,调动大家读书的兴致,让课堂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2、注重教学细节。

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表述。

又提高自己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使课堂充实活跃的同时井然有序。

3、从长远看,我要继续向名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