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互动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互动结合
作者:黄源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05期
音乐和语文的相通源远流长。

音乐主要用节奏、旋律来表现人的情感,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人的情感。

语文好比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音乐则如一位多才多艺的姑娘,让语文教学和音乐联姻,强化两者间的互动结合,不仅会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一)课前奏曲,酝酿氛围语文教学要取得效果,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与课文相一致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作品、体悟真情。

如我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我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学习这首词的前奏。

波澜壮阔、排山倒海、激情澎湃的音乐使学生仿佛看到了青年革命家毛泽东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
(二)歌曲导入,创设情境上新课时播放歌曲,引用歌曲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

如我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我先放映电影《水浒传》的主题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由于打破了传统的课文导入步骤,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情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情不自禁地跟着哼了起来,课堂气氛渐入佳境。

(三)配乐朗读,快乐朗读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美好的意境。

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朗读效果。

如《再别康桥》一诗,我将《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通过MTV直观地展现出来,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把学生带入美伦美奂的诗歌世界,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背景音乐,体验情感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所喜爱,容易与课文中的文学形象产生情感共鸣。

为此,我为一些课文朗读添加了一些背景音乐,在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孔雀东南飞》和《梁祝》是我国艺术苑囿中的奇葩,“焦刘”的悲剧和“梁祝”的悲剧极为相似。

我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先让学生聆听小提琴曲《梁祝》。

音乐时而委婉起伏,时而如泣如诉,悱恻凄绝,催人泪下。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由梁祝的遭遇联想到焦刘的悲剧,联想到诗歌中的人物性格,悲剧产生的社会背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借用歌曲,巧学修辞在教学中,如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失为引导学生走进文学殿堂的有效方式,如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一首歌《当》,其中有这么几句:“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乌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极度夸张的歌词让
少男少女们心痴神醉。

这里就是运用了夸张和排比修辞格,突出了其爱的痴情,情的忠贞,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学生对夸张和排比可以展开联想,创造气氛,增强感染力的作用印象深刻。

(六)解读歌曲,提高写作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平时不爱学习,尤其怕写作的学生一遇到作文课就呼呼入睡,但一下课后这些学生唱起歌曲时个个都如痴如醉。

借助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让写作成为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如在一次写作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当学生一看到“童年”二字,就觉得题目太俗气,太简单,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少学生拿起笔来“一气呵成”,一提笔就是童年多快乐,没有自己曾经真真切切经历过的、体验过的人与事。

于是,我把罗大佑所唱的《童年》放给学生听,学生渐渐明白,快乐幸福并不是童年的全部,童年有快乐,也有悲伤,更有我们的贪玩和好奇……。

而这首歌就很真切、有意思,他写童年的贪玩,就是“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没有念”。

他写童年的好奇就是“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有没有住着神仙”。

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音乐走入语文教学,强化两者间的互动,让学生乐在其中,不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愉悦、充满美感的课堂,而且它更是实现快乐教学的好途径。

黄源镜,教师,现居贵州遵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