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临床选穴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临床选穴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张洁;樊海龙;范华英;柏琳;赵凌;任玉兰;陈姣;梁繁荣
【摘要】Objective:Usin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principles of acupoint sel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modem times.Methods:On the basis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 modem literature about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the database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prescription was established.The relevance rule method in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was mainly adopted to analyze the rules of acupoint selection.Results:Totally 128 pieces of prescription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were
collected,Danzhong point was used most,followed by Heart-Shu and Neiguan;the combination of Heart-Shu and Danzhong was most commonly used;The selections of meridians mainly were ren meridian,bladder meridian and pericardium meridian;Acupoint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on the chest and abdomen,backside;The specific acupoints were emphasized in the acupoint selection and the back-shu acupoint was mostly used.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the principles of acupoint selection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the local point selec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front and back acupoints were emphasized;the specific acupoint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prescription.%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在收集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穴位敷贴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
法,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心绞痛穴位敷贴处方128条,其中膻中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心俞、内关,最常用的腧穴配伍为心俞与膻中,经络分布以任脉、膀胱经和心包经居多,腧穴分布以胸腹部、背部居多,选穴重视特定穴.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临床选穴符合病因病机特点,故应重视局部取穴、前后配穴,特定穴是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7(023)001
【总页数】4页(P108-111)
【关键词】心绞痛;穴位敷贴;数据挖掘
【作者】张洁;樊海龙;范华英;柏琳;赵凌;任玉兰;陈姣;梁繁荣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持续增加。
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全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1]。
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虽疗效确切,但其存在药物副作用较大、易产生耐药性、手术费用昂
贵且复发率较高等问题[2]。
穴位敷贴因其具有中医外治法的简便廉效特点且安全性高,而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本研究旨在收集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 文献来源
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
手工检索《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及相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等。
检索日期截止至2015年5月,检索词限定为“心绞痛·胸痹·心痛·冠心病”,干预措施限定为“敷贴or贴敷”。
1.2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根据西医或中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心绞痛”或“胸痹”的患者;文献
中虽缺乏诊断标准,但作者明确叙述患者症状与“心绞痛”或“胸痹”相符;文献
类型为临床研究文献。
干预与比较措施:治疗组以穴位敷贴为主,可联合其他疗法;
对照组可为空白对照、安慰对照、药物对照及其他针灸疗法对照;涉及基础治疗时
治疗组与对照组必须一致。
1.3 排除标准
综述、动物实验、个案、经验等;干预措施以非穴位敷贴疗法为主;无具体处方或敷
贴部位为非穴;重复发表文献;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和数据库建立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到163篇,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对文献进行初筛、全文阅读、文献核实、交叉核对,最后纳入108篇文献。
采用Access 2010建立“心绞痛现代穴位敷贴临床文献数据库”,将每篇纳入文献录入数据库,数据库以穴位敷贴处方表为主表,主表下设子表即腧穴表,对文献数据进行分级存储和管理,通过编码建立链接关系。
2.1 数据的预处理
根据2006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 T12346-2006)建立“腧穴知识表”,包含了经穴和常用经外奇穴的穴名、国际代码、所属经络、别名、特定穴名称等。
所有腧穴的名称等内容均参照此表加以规范,对难以规范需要特殊处理的内容填入“备注”项。
本研究以108篇纳入文献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加以分析。
若1篇文献中有2组及以上针灸处方或辨证分型的处方则予以拆分。
如刘彦荣等[3]对心绞痛患者有2组处方,故拆分成2条处方;乔长兴等[4]将心绞痛共分为6个证型,故拆分成6条处方,最终得到穴位敷贴处方128条。
2.2 数据挖掘
通过phpStrom软件,使用PHP和Javascript语言建立 web在线数据分析系统,将采用ACCESS2010建立的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数据库导入该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其进行穴位敷贴处方规律分析。
采用多层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计算腧穴的频次、支持度和置信度,进行用穴规律、腧穴配伍规律及特定穴运用分析。
关联规则的支持度是指项集A和B同时出现的概率,用于衡量关联规则在整个数据集中的统计重要性;置信度是指项集A出现的情况下,项B所出现的概率,用于衡量关联规则的可信程度[5]。
3.1 腧穴运用规律分析
表1显示,通过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处方使用腧穴共41个,包括十四经穴36个,总使用频次500次。
使用频次位居前10位的腧穴,使用频次最高为膻中,依次为心俞和内关。
3.2 腧穴配伍关联分析
表2显示,腧穴配伍项集最常见为“心俞→膻中”,支持度提示心俞和膻中同时出现在128条处方中的频率为54.3%,而置信度提示膻中出现在含有心俞的处方
中的频率为83.3%。
3.3 腧穴部位规律分析
表3显示,处方各部位选穴的频次和频率、用穴个数和用穴频率。
结果显示,胸
腹部腧穴的使用频率和用穴频率最高,分别为35.2%和39.0%。
3.4 经络运用规律分析
表4显示,各条经脉腧穴的频次和频率、用穴个数和用穴频率。
结果显示,使用
频次位居前3位的经络依次为任脉、膀胱经及心包经。
3.5 特定穴运用规律分析
表5显示,心绞痛穴位敷贴处方中腧穴的选取以特定穴为主。
表6显示,各类特
定穴使用频次,用穴个数及各类特定穴中具体使用的腧穴名称及其频次。
结果显示,特定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募穴,交会穴、背俞穴、八会穴及络穴也位居前2~5位,使用频次均超过90次。
4.1 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选穴规律
心绞痛属于“胸痹”范畴,其病因病机是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等痹阻胸阳,阻滞心脉或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导致心脉失养[6]。
故治疗针对标实应行气活血、化痰散寒;而针对本虚则应补气温阳、滋阴益肾。
本研究发现,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腧穴中,使用频次较高有膻中、心俞、内关、足三里、至阳等。
膻中是心包的募穴,心包之气血输注之处可通调脏腑,因其亦为八会穴中的气会,故膻中具有很好的宽胸理气、通络止痛的作用。
心俞为心的背俞穴,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具有很好的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可联络相表里的心经,而其亦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可通阴维脉治疗胃心胸等病症,具有很好的宁心安神、行气止痛的作用。
足三里为阳明经腧穴,阳明经多气多血,亦为全身强身保健的要穴,因此足三里有补中益气、健脾除湿作用。
至阳为督脉腧穴,督脉主一身之阳,而其所在位置又邻近心脏,故至阳具有很好的温通心
阳作用。
而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选用经络中,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的是任脉、
膀胱经及心包经。
任脉为阴脉之海,总揽全身阴经之脉气,手足三阴经均在胸腹部与任脉相贯通,故任脉腧穴可治疗胸部病症。
足太阳膀胱经均选用背俞穴,“阴病行阳”,故背俞穴可以通调五脏经气治疗五脏病症。
《灵枢·邪客》曰:“诸邪之在
于心者,皆在于心包络。
[7]”心包为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若心出现病症,心包则“代心受邪”,故临床常选用心包经腧穴治疗心系病症。
可见,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所选腧穴与经络均符合心绞痛的病因病机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频次排列前10位的腧穴中有6个腧穴位于胸背部占
60%(6/10),使用频次共246次占65.3%(246/377)。
选穴主要分布在胸腹部的募穴及前胸部,其次为背部的背俞穴。
俞募穴在胸腹部的位置,与相关脏腑在体内的位置大致相应。
中医认为胸痹的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肝、脾、肾等脏腑[6]。
可见,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着重局部选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特点。
而腧穴配伍以前后配穴(包括心俞→膻中,心俞、内关→膻中,至阳→膻中,膻中
→足三里、内关,厥阴俞→膻中)多见。
前后配穴法,使阴阳二穴同时发挥作用且
较长时间持续给药,对内脏疾病的治疗有优势,且胸腹部相对四肢来说皮肤角质层薄,有利于药物吸收[8],体现了穴位敷贴疗法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特定穴的使用频率远超过非特定穴,且使用频次前10个腧穴中有7个特定穴,可见特定穴是心绞痛穴位敷贴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定穴使
用频次排列前3位的依次为募穴、交会穴与背俞穴,募穴中常选用心包的募穴膻
中及心的募穴巨阙。
其次为交会穴,其中以膻中居首位。
而背俞穴中常选用心的背俞穴心俞和心包的背俞穴厥阴俞。
此外,八脉交会穴中的心包经络穴内关亦是常用腧穴,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特点。
在支持度前4位的腧穴配伍中均
以内关、膻中、心俞3个穴位进行组合,故心及心包相关特定穴的选取与配伍,
不仅体现了循经取穴的特点,也体现了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特点。
4.2 问题与展望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本研究未对纳入文献进行统一的文献质量评价。
近年来,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数量逐渐增多,但其研究质量普遍偏低[9],故可能因为纳入文献质量的参差不齐而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故今后应积极开展研究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保证文献质量,为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提供更多可靠且具有说服力的临床证据;二是本研究仅纳入国内文献,国外文献
有待进一步研究;三是本研究未对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古代文献进行整理,故古
代文献部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现代临床选穴规律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为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的临床选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献】
[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487-491.
[2]赵明地.心绞痛贴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
药大学,2010:3.
[3]刘彦荣,王婷婷,张军,等.中药制剂贴敷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4例[J].中医杂志,1995,36(10):603-604.
[4]乔长兴,李林,周光印,等.冠心膏贴穴治疗心绞痛65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4,
13(2):60-61.
[5]任玉兰,赵凌,陈勤,等.数据挖掘技术在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0,51(1):47-51.
[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136.
[7]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72.
[8]常明,何金森.中药穴位透皮治疗心脏疾病的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1):90-91.[9]张玲霖,张洁,李德华,等.穴位敷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 (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