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第32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纲要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标提示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①民主政治②“人”③人和人类社会④“人是万物的尺度”⑤自由⑥“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⑦“美德即知识”⑧“人”⑨人类社会⑩理性⑪理性主义
[巧学妙用]
形象记忆——人文精神的起源
易错易误——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主张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识”,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

图解历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
考法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考题1】(2017·江西宜春模拟)在古希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

在这个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

这反映了古希腊()
A.提倡民主排斥专制
B.格外强调个人的权利
C.注重法治反对人治
D.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
答案 D
『方法突破』根据材料“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可知,古希腊政治具有一定而民主性;而“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又体现了人文主义
的特色,注重人性。

材料“订立契约”能看出一定的法制基础,但材料不能体现出反对人治。

『史论链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考法2苏格拉底思想的价值
【考题2】(2017·山东潍坊模拟)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

”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

”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
B.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C.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
D.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
答案 A
『方法突破』材料信息“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公正的人首先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

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正义,而不是神的作用,可排除C、D两项。

『史论链接』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
(1)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2)苏格拉底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考法3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
史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史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读史用史』
(1)史料一主要讲述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史料二阐述了苏格拉底从容赴死所体现的法制观念。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提示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提示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
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方法突破』“孟子的法制观念”主要体现在“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主要体现在“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两种不同法制观念的产生”可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思考,如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

『史论链接』古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如希腊先哲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强调;中国孔子倡导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等等。

②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如苏格拉底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国。

(2)不同点
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古希腊人文思想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伦价值。

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古希腊人文思想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

③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古希腊人文思想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如亚里士多德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考法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史料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

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

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

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

……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读史用史』
史料反映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

结合材料简述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德的哲学贡献。

提示二者都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人以自己为准则”),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或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他们的思想成为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或“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或“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方法突破』解答简述类历史试题主要可分两步:“是什么”和“如何评价”。

如本题简述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先根据史料归纳二者的哲学主张,然后对二人的哲学贡献进行评价。

『史论链接』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2)不同点
①对人的看待上: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②政治主张: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③智者学派主要关注的是人与法律的关系,而苏格拉底则更关心人的伦理道德,讨论“高尚”“正义”“勇敢”“节制”“美德”“幸福”等问题。

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根据“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择D项。

古希腊人崇拜神灵、宗教意识强烈,故A、B两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重视物质生活,C项排除。

答案 D
2.(2016·浙江文综,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注重人的发展,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故①正确;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农阶级的利益,注重尚贤、兼爱、非攻,属于功利主义者,并不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②错误;雅典的斯多亚学派是古希腊重要的哲学
学派,重视对人思想的培养,故③正确;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而忽视道德修养,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

答案 A
3.(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始于水”;“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思想主张;①③④正确,故选C。

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传同情、仁爱,与题干涉及的主张无关,排除含有②的A、B、D选项。

答案 C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湖南雅礼中学模拟)16世纪法国某一著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曾经说道:“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据此判断,该学者的思想滥觞于下图中的()
解析材料这段话是对生命的高度赞赏,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而人文主义精神
滥觞于古希腊。

图中C是希腊,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16·华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墨子
B.韩非
C.普罗泰格拉
D.苏格拉底
解析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一方面否定了神的权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感觉具有不确定性导致相对主义的倾向,同时他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而智者是靠教授实用性的演说、修辞等技巧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符合材料“注重实利”,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7·福建龙岩模拟)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
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
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解析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错误;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是近代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成为社会主流的,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人的意识仍受神学思想的束缚,并非完全的自我膨胀,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

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性高于感觉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
D.“美德即知识”
解析材料前半部分说明了人的感觉有可能受到外界限制,材料的后半部分反映了摆脱限制之后,人的理性的价值,故B项正确。

答案 B
5.(2017·天津河东调研)《论真理》中记载了普罗泰格拉留传下来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据此判断: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解析“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体现注重个人权力与价值,与材料中普罗泰格拉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7·山东日照模拟)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

”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解析苏格拉底认为国家“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现了苏格拉底的爱国情怀,并非追求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民主
意识,参政意愿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苏格拉底是在强调自己本人对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并非要求“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说明苏格拉底在关注国家的弊端,希望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7·山东聊城模拟)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

这表明苏格拉底()
A.推崇理性的力量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
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
答案 D
8.(2016·安徽百校联考)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

这符合苏格拉底()
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
B.“性善论”的言论
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D.对真理的追求
解析“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所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的重要性,有了知识才能发扬善性才能避免罪恶,故A项正确;性善论是儒家人性论的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说知识与善性的关系,意在指导人们通过教育接受知识,提高德性,而“认识你自己”只强调最终的人生价值,并没提出具体的手段或方法,与题干意思不合,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真理的地方,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6·湖南衡阳三模)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
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这实质表明两人()
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解析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可知宣称自己不信仰神,并非反对宗教神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古代雅典,不信奉邦神,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惩罚,但他不是二者“实质”层面的共同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表明二者对神持怀疑态度,实质上反映了二者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7·北京朝阳调研)这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失利、僭主政治的执政的时期。

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

在哲学领域,他认为宇宙间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是()
A.自我
B.物质
C.逻辑
D.理念
解析从“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可知该人物是柏拉图,他认为理念是宇宙第一性永恒不变的,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

答案 D
11.(2017·安徽安庆调研)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这一观点()
A.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B.反映了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C.体现亚里士多德认识的局限
D.认为轮番而治使人人都获得权力
解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亚里士多德把统治分成两个方式:一主人统治非自由人即奴隶,二自由人统治自由人,即公民统治公民。

在第二种统治方式中,公民互为统治和被统治者。

既然公民互为统治和被统治,就应该兼具指挥和服从的品德,这只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与民主政治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法律至上人人平等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站在现代人的观点看,强调的是轮番而治,需要从执政者的素质考虑,亚里士多德认识有局限性,故C项正确;“人人”说法错误,这里是所有的公民,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孔子苏格拉底
B.老子普罗泰格拉
C.孟子柏拉图
D.庄子亚里士多德
解析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以稳定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德律己调整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没有强调道德律己,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但没有提及人应以道德律己,柏拉图主张按品德进行社会分工,不是用道德律己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庄子继承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律己,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强调以道德律己来维护社会秩序,故D 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6·山东济南模拟)(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的叫做孔子……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他可以与异教哲学家相媲美,而且还超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

中国有学问的人非常尊敬他,以致不敢对他说的任何一句话稍有异议,而且还以他的名义起誓,随时准备全部实行,正如对待一个共同的主宰那样。

不仅哲学家作为一个阶级是如此,就是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给予他以对一个人的最高敬意。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给予他以对一个人的最高敬意”?列举与孔子媲美的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

(13分) 答案(1)原因: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发展为官方哲学,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或: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
(2)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14.(2016·陕西五校联考)(12分)不同文明的发展有其独特性,文明的交流互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材料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神话多记载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抗争,如人们熟知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

受到讴歌赞扬的英雄多是牺牲个人利益、克己奉公的典范。

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们都有浪漫主义的幻想,经常进行海外掠夺,并以此为荣。

古希腊神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实现个人价值,如宙斯虽是天帝,却时常到人间寻欢作乐。

依据材料评述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差异及成因。

(12分)
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神话多记载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抗争,多是牺牲个人利益、克己奉公的典范”“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们都有浪漫主义的幻想,尽情地实现个人价值”等信息可知其差异为中国神话人物勤劳坚韧,古希腊神话崇尚冒险,中国神话人物强调维护群体利益,古希腊神话人物个性张扬;原因可从经济根源方面思考,结合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作答即可。

答案差异:中国神话人物勤劳坚韧,古希腊神话崇尚冒险;中国神话人物强调维护群体利益,追求品德高尚,古希腊神话人物个性张扬。

成因:中华民族发源于大河流域,很早形成了发达的农业,在兴修水利等与大自然抗争活动中崇尚勤劳坚韧和团结协作;古希腊多天然良港,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崇尚个性自由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