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1.(2013年真题)由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有关本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职权等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法律
B.地方性法规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
正确答案:C
解析:自治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的有关本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活动原则、工作制度以及各种有关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可见,选C项。

在我国,法律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

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在自治权的范围内根据当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特点,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在本区域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知识模块:国家基本制度
2.(2015年真题)根据我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特别行政区的立法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B.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行政长官只对特别行政区负责
C.对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
D.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正确答案:D
解析:《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7条也有相应规定。

可见,A项表述错误。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43条第2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依照本法的规定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条、第45条也有相应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B项表述错误。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82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84条也有相应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C项表述错误。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3条第3款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自行处
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3条也有相应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D项表述正确。

知识模块:国家基本制度
3.(2012年单选1)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法是神意的体现
B.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法是主权者的命令
C.德国法学家萨维尼认为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D.中世纪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法是理性的体现
正确答案:C
解析:格劳秀斯在法的本质上坚持理性论,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在法的本质上坚持神意论,萨维尼在法的本质上坚持民族精神论。

可见,A、B、D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正确。

知识模块:法理学
4.(2012年单选4)我国《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该条文所体现的法律对人效力的原则是( )。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保护主义
D.折中主义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体现的是属地主义,即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凡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可见,选A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
5.(2014年单选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4条第1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下列关于本条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规定属于法律原则
B.该规定具有指引作用
C.该规定属于禁止性规则
D.该规定意味着我国《合同法》没有溯及力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对法的要素、法律原则与规则、法的作用与效力的理解。

在法的要素理论中,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有明确的区分,前者是法的基准性的一般规定,后者则有明确清晰的权利义务模式和法律后果。

《合同法》第44条第1款显然不属于A项表述的法律原则,故不选A项。

《合同法》第44条第1款具有指引作用,即指引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如何认定合同的生效时间、如何行为及法律后果。

可见,选B项。

从法律规则的种类上看,该规则并非禁止性规则,因为该规则并没有规定人们禁止为一定行为。

可见,C项表述错误。

D 项表述具有迷惑性,它强调该规定否定了整个合同法的溯及力。

我们显然无法得出这一结论,因为该条款只强调每个合同自身的效力始于成立之时,并没有对合
同法的溯及力进行判断,故D项表述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
6.(2008年单选1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是( )。

A.国际条约
B.湖北省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C.国务院的《粮食购销条例》
D.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
正确答案:D
解析:当代中国的正式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湖北省制定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制定的《粮食购销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可见,A、B、C项表述都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不选A、B、C项。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不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但属于我国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

可见,选D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
7.(2012年单选5)甲因停车收费与保安乙发生冲突,抽刀将乙刺死。

甲在检察机关准备提起公诉期间因病死亡,检察机关遂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此案撤销的根据是( )。

A.违法行为
B.事件
C.免责事由
D.事实构成
正确答案:B
解析:甲因病死亡导致刑事法律关系消灭,因此检察机关撤销案件的根据是事件,故选B项。

违法行为属于行为的一种,而行为一定是与人的意志有关的,这不同于事件,因为事件与人的意志无关,因此人的死亡不是行为,更不是违法行为,不能成为撤销案件的依据,故不选A项。

法理学上的免责事由包括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有效补救免责和自助免责等,但本题表述中,甲不存在免责事由,因此免责事由也不能成为撤销案件的依据。

可见,不选C 项。

法律事实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相互结合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情况,两个以上法律事实的结合包括事件与事件的结合、事件与行为的结合、行为与行为的结合。

本题表述仅涉及一个事件(当事人甲死亡)引起法律关系的消灭,而不存在两个以上事实构成的情况。

可见,不选D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
8.(2004年单选9)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罚款50元,这种处罚属于(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违宪制裁
D.民事制裁
正确答案:B
解析:法律制裁方式有刑事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和违宪制裁4种。

其中,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本题表述中,公安机关作为行政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者罚款50元,该制裁属于行政制裁,故选B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
9.(2014年单选17)按照宪法的分类,我国现行宪法属于( )。

A.钦定宪法
B.协定宪法
C.成文宪法
D.柔性宪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我国现行宪法属于民定宪法,而不是钦定宪法或协定宪法,故不选A、B项。

我国现行宪法属于成文宪法,而不是不成文宪法,故选C项。

我国现行宪法属于刚性宪法,而不是柔性宪法,故不选D项。

知识模块:中国宪法学
10.(2007年单选30)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 )。

A.1215年英国的自由大宪章
B.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
C.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D.1936年苏联宪法设立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1799年法国依据宪法规定设立的护法元老院,现为宪法委员会。

可见,选B项。

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的是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英国。

知识模块:中国宪法学
11.(2007年单选37)最早正式规定“十恶”制度的法典是( )。

A.开皇律
B.泰始律
C.贞观律
D.北齐律
正确答案:A
解析:隋朝《开皇律》在《北齐律》规定的“重罪十条”的基础上,首次在法典中正式规定“十恶”制度,“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十恶”重罪“为常赦所不原”,该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

1911年,《大清新刑律》颁布后,“十恶”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可见,选A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12.(2007年单选42)最早在法律上规定“诸强奸幼女者处死,虽和同强,
女不坐”的是( )。

A.宋刑统
B.大明律
C.元朝法律
D.大清律例
正确答案:C
解析:按照元朝法律规定,对于犯有强奸幼女的罪犯,即便苟合,也视同强奸幼女罪。

对于强奸幼女罪,不但处刑要重于一般的强奸罪,而且不得听赎。

元律规定的强奸幼女罪,为唐、宋、明、清各朝的律典规定所无。

可见,选C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13.(2010年单选38)根据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规定,总统的任期是( )。

A.四年
B.五年
C.七年
D.十年
正确答案:B
解析:1913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是北洋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草案,该宪法草案规定总统任期为5年,只能连选连任1次。

可见,选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14.下列对特定国家宪法解释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国采用国家元首解释体制
B.俄罗斯采用立法机关解释体制
C.美国采用司法机关解释体制
D.德国采用公民团体解释体制
正确答案:C
15.在我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属于宪法权利类别中的()。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人身自由
C.平等权
D.社会经济权利
正确答案:B
16.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来源于()。

A.选民捐资
B.候选人所在单位资助
C.国库开支
D.候选人白筹
正确答案:C
解析:在我国,对选举制度的保障主要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其中物质保障体现为《选举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国库开支。

”这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物质保障。

而选举制度的法律保障体现在:2010年我国修订后的《选举法》特地对贿选进行了界定;并对破坏选举的制裁措施,在原有的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之外,增加了行政处罚的规定。

17.以默示方式终止法律效力时,通常遵循的原则是()。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后法优于前法
C.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正确答案:B
解析:法律的效力终止的方式包括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

默示废止是指在适用法律上出现新法和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故选B项。

A、C、D项表述的情形属于法律效力位阶所遵循的原则,而非法律效力终止的问题。

18.下列关于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不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
B.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
C.法律文化包括现行法律实践中一切因偶然因素而变化的成分
D.法律文化的多样性阻碍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正确答案:B
解析:法律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体。

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践,是法的制度、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是人民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传统、习惯。

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故A错误。

法律文化不包括因偶然因素变化的成分,故C错。

法律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故D错。

正确答案为B。

19.下列关于我国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2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9题)
A.立法在内涵上不包括法律的废止
B.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力
C.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和地方的二元立法体制
D.立法是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的活动
正确答案:B
解析:立法活动包括创制、认可、修改、废止,A项错误。

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B项正确。

我国确立的是“既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C项错误。

立法是国家的一项专门活动,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而不是社会组织,D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法理学
20.下列关于法律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8年综合课单选第11题)
A.政党监督属于社会监督
B.民众与社会团体的监督没有实质作用
C.法律监督只能在监督对象做出行为后进行
D.法律监督可以杜绝执法中的违法行为
正确答案:A
解析: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和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按照宪法和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政党监督在本质上属于社会监督,A项正确。

社会监督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项错误。

法律监督是现代法治不可缺少的特殊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全过程,C项错误。

法律监督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

但是法律监督不可能杜绝执法中的违法行为,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杜绝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只能减少,不可能被杜绝,D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
21.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2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18题)
A.制宪权通常由人民直接行使
B.最早系统提出制宪权理论的是英国思想家洛克
C.制宪权、修宪权和立法权属于同一层级的权力形态
D.国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是现代宪法的特点之一,为现代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
正确答案:D
解析:最早系统提出宪法制定权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学者是法国的西耶斯,B项错误。

西耶斯认为国民拥有制宪权。

国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是现代宪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近代宪法发展的结果,为现代各国宪法所普遍确立。

D项正确。

但国民作为制宪权的主体,只是从抽象意义上来界定的,在运行上并不意味着全体国民直接参与制宪活动。

真正直接参与制定宪法过程的只能是国民中的一部分人,由他们代表国民行使制宪权,A项错误。

制宪权、修宪权和立法权是属于不同层次的权力形态,C项错误。

本题选D。

知识模块:宪法学
22.西汉文帝刑制改革中,取代斩左趾的刑罚是( )(2017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6题)
A.劓
B.弃市
C.城旦舂
D.笞五百
正确答案:D
解析:汉文帝时期改斩左趾为笞刑五百,D项正确。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3.按照中国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 )(2008年综合课单选第40题) A.更轻
B.更重
C.同等
D.视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B
解析:《晋律》首立准五服以治罪的制度。

在刑法适用上,凡以尊犯卑,服制愈近,处罚愈轻,服制愈远,处罚愈重;凡以卑犯尊,服制愈近,处罚愈重;服制愈远,处罚愈轻。

对于家庭(族)内的财产侵犯,则服制愈近,处罚愈轻,服制愈远,处罚愈重。

本题中,侄子殴打叔父,因为服制比一般人近,所以处罚更重。

B项正确。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4.革命根据地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 )(2012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45题)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井冈山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正确答案:C
解析:1928年12月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颁行《井冈山土地法》,是工农民主政权的第一部土地立法。

答案选C。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5.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2010年单选11)
A.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B.追究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只能是狭义上的法律
C.有些情况下,行为人没有主观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D.设定法律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违法者进行法律制裁
正确答案:C
解析: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与法律无关,故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

选项A不能成立。

作为追究法律责任最终依据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

故选项B不能成立。

选项C的说法成立,比如《侵权责任法》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
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

依照其规定。

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即补偿和制裁。

故选项D只强调制裁、不提及补偿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26.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资源中,只能属于国家所有的是( )。

A.森林
B.城市的土地
C.滩涂
D.草原
正确答案:B
解析:《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因此B正确。

对于自然资源,记住矿藏和水流只能属于国家所有,其他自然资源不一定。

ACD项错误。

27.下列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
B.秦朝的立法主张“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
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
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
正确答案:B
解析: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

因此B正确。

28.(2016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依唐律可以适用自首减免刑罚原则的犯罪行为是
A.私习天文
B.偷渡关卡
C.侵害人身
D.脱漏户籍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唐代法律制度。

唐代完善了自首相关规定,不是所有犯罪都可享受自首的待遇。

凡“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越渡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列”。

即对侵害人身、毁坏贵重物品、偷渡关卡、私习天文等犯罪,即便投案也不能按自首处理。

此处应结合罪重罪轻来理解,相对而言,重罪不得自首减刑为基本法理,D选项为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29.(2011年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2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院审理查明,甲实施了隐匿、毁弃他人信件的行为,且情节严重,因此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10个月。

法院在本案中运用的法律推理是(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实质推理
正确答案:A
解析:法律推理的形式可以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辩证推理),其中,形式推理又分为演绎推理(三段论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法律推理形式;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到一般的法律推理形式;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实质推理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当作为推理前提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实质推理主要是为了解决疑难问题时所采用的推理形式。

从本题题干表述情形看,是将一般法律规定用于特殊案件,运用的推理形式是演绎推理。

故选A项。

知识模块:法理学
30.秦简《法律答问》记载:“甲小未盈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偿稼。

”依照该解答,秦律判断责任能力的标准是( )。

A.智识
B.身高
C.年龄
D.财产
正确答案:B
解析:秦律规定,未成年者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

秦朝确立了以身高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即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以上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本题中“甲小未盈六尺”的意思是甲小身高不足六尺,按照秦朝的规定,不需要负刑事责任,本题选B项。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的执法活动范畴的是( )。

(2008年单选13) A.派出法庭法官甲对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
B.居民委员会主任乙对邻里纠纷进行调解
C.市检察院对一起贪污案件进行查处
D.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某公司违规使用商标的行为进行处罚
正确答案:D
解析:狭义的执法活动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活动。

选项A的派出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机构,其进行批评教育的行为不是行使审判权,故不属于司法活动,也不是行使行政职权的活动,故也不属于执法活动。

选项B的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选项C属于司法活动。

选项D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是行政机关,处罚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故本题应选D。

32.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是否特定化,可以将法律关系划分为( )。

(2010年单选5)
A.基本法律关系与普通法律关系
B.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C.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
D.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选项A是按照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不同所作的分类;选项C是根据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所作的分类;选项D是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所作的分类。

本题应选B。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责任归责原则的是( )。

(2008年单选15)
A.责任法定原则
B.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
C.连带责任原则
D.因果联系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归责原则包括责任法定、责任相称、因果联系和责任自负四大原则。

连带责任并非归责原则,只是一种责任承担方法。

34.下列关于我国村民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2010年单选24) A.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组织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C.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D.按照便于村民自治的原则,每个自然村单独设置村民委员会
正确答案:B
解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第1款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据此,选项A中“自我组织”的说法错误。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ll条第1款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据此,选项B 正确。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

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选项C说法错误。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3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

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据此,《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没有要求“每个自然村单独设置村民委员会”。

故选项D说法错误。

35.(2008年真题)下列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权利没有义务
B.任何权利都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C.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可以相互替换
D.在特定情况下,有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