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姓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论文】_84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英汉姓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论文网
本文作者(刘庆雪),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摘要:姓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指出由于姓名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英汉姓名的翻译基本采用了异化翻译,主要用了音译,但对于某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则需要特殊处理。
关键词:姓名文化涵义翻译策略
引言
姓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个体在群体中的特定标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在各种跨文化交往当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姓名的翻译,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姓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
英汉姓名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涵义,能体现出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习俗,心理,宗教,价值观念,身份,来源等,翻译时要注意其文化内涵。
通行的人名译法可以根据约定俗成的标准进行音译,在遇到一些特殊名字的时候,可以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各种方法来进行翻译。
1、英汉姓名的文化涵义
姓名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体现了一定的血缘关系。
人的姓名不只是符号,还负载了一定的文化信息。
各民族之间的姓名结构及意义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汉语姓名的结构跟英文相反。
汉语的姓在前,名在后,反映出中国文化强调宗族,集体主义。
英文名在前姓在后,名姓”的结构形式是英语文化所提倡的个人主义影响的必然结果(曾奇,2005:124)。
名字的命名也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宗教信仰等。
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名与字就选自佛教《维摩诘经》的维和摩诘,这是由于当时唐朝盛行佛教。
三十年代的上海人有些取名张查理、宋玛丽,五十年代很多叫跃进,解放,六十年代叫文革,卫东等,都跟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而英美国家则信奉基督教,其名字很多来自圣经中的人物。
中国人的姓都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含义,只是家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体现了一定的血缘关系。
而中国人的名字则都是比较随意,取名时是没有固定的字,可以是两个字也可以是三个字,可以是汉字的随意组合和挑选,但父母在给孩子命名时常常会赋予一定的含义。
有的是跟出生的时间地点有关,春花,京生;有的名字是象征此人前途无量,比如兴国,旺财,有的是根据算命先生的推算是否缺少金木水土火五行中的那一项,然后在名字中弥补,比如笔者有个朋友的孩子名叫铮,就是因为算命说缺少五行中的“金”。
有的则是引经据典,来自名言名句的浓缩,具有美学价值。
有些可表示性别的不同,女性常用花呀,艳呀之类的命名,但男性则用刚,强等命名。
但这些命名没有严格的规定,大部分名字都可以用于两性。
英文的姓同样也是具有一定的涵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已失去原有的含义,只是体现家族和血缘关系。
有的姓是由职业而来,但翻译时只能音译,不能意译,比如Smith只能翻译成史密斯,而不能翻译成铁匠,有的姓跟自然界的山水动植物相关,如Hill(山),Bridge(桥),Park(公园), bush(丛林),Fox(狐狸),wolf(狼)有关,有的跟颜色有关 Green,Black,White,Brown,有的则由父亲的名字而来,如Johnson(约翰的儿子),而中文鲜以这些名词为姓,所以一般都为音译。
英文名则有一定的含义,有些人名来源于基督教《圣经》人物,但一些名字宗教界的译法与世俗的译法就不一样。
比如“Michael”,它本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天使长”,《圣经》中文本译作“米迦勒”,还专门有个纪念他的节日(9月29日),叫做“Michaelmas”(米迦勒节)。
但作为普通人名字却译成“迈克尔”,例如美国著名篮球明星“Michael Jordan”就音译为迈克尔·乔丹。
(戴问天,2002:41)英文名字有男女性别的区别,平常用的名字, 女性
大约有500个, 男性大约有800个(牛道生,1996:83),基本上是固定的。
有些跟祖先有关,喜欢跟祖先同名。
这样同姓同名的情况下,一般姓氏前会有Jr,可译成“小”以示与其祖父相区别
2、英汉姓名的翻译策略
专有名词的翻译属于转码翻译。
由于姓名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一种语言中姓名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基本无法在另一个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词语来表达,因此大部分的姓名只能采用音译,来完成这两种语言间姓名表达方式的互换。
对于一些特别强调其意义的名字则需要通过音译加注释或者是意译来完成。
80年代中期,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分别在《人民日报》和《科技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当遇到以外国自然科学家名字命名的术语时,外国科学家人名要根据‘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和‘尊重规范’这四项原则,加以汉字音译。
(王金波,2005)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是由美国学者Venuti所提出的,所谓归化翻译策略指的是翻译以读者为中心,遵守读者的目标语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同化手段,让译文符合本土典律的需要进行翻译,把源语言本土化,用本语言文化中的习惯表达方式来转换源语言。
所谓异化是指翻译以作者为中心,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保留源语言的异国情调,让读者感受到异国的情调。
翻译总要涉及差异,也掩饰翻译,同时又偶尔显露差异,甚至经常突出差异。
这就需要翻译的异化。
归化翻译的长处在于使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异化则保存异域风情,更多地保留了语言文化的民族性。
由于每一种语言都产生于其独特的人文环境中,几乎每种语言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一面而成为世界性词汇,为各民族所借用,基本采用了音译的办法。
(金惠康,2003:387)异化翻译并不是指在翻译中严格翻出原文句法序列中的个别词语的意义,异化翻译中可以加入些新的元素,但原则是一定要保留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