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 —13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将第Ⅰ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到答案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彳亍
..(chì chù)颓圮.(pǐ)青荇.(xìng)漫溯.(sù)解剖.(pāo)
B.凌侮.(wǔ)忸怩.(ní)青苔.(tái)栈.道(jiàn)箕.踞(jī)
C.刀俎.(zǔ)卮.酒(zhī)租赁.(lìn)浸渍.(zì)桀骜.(ào)
D.婆娑.(suō)莅.临(wâi)长篙.(gāo)立仆.(pū)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放马南山
....,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而且阳光充足。
B.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
推波助澜
....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C.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一路领先,始终以快于世界纪录的速度稳步
前进,其他选手只能望其项背
....。
D.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56公斤级举重比赛,拿金牌如
探囊取物
....,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B.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C. 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D. 篮球评论员杨毅老师说:“中国男篮不是谁带的问题,而是谁带都不行的问题。
”这话只说对了前半句,至于后半句,我不敢随便苟同。
4.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_ __,____,_ _,_ _,_ _。
_ _。
①且每遭蹂躏之后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⑤虽屡遭兵火⑥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
象
A ②①④⑤⑥③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③②④①⑤⑥
D ③⑤④②①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
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
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根
据他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
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
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
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
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
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
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
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方位可勉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
至于其他地区,我们结合当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定。
路径即已找定,那么青铜文化的出现在几条所谓的路径上是否由西向东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的考古学材料告诉我们:很遗憾。
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现于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早于公元前2000年的铜器尚未发现。
新疆地区青铜器的出现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而且据研究,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西传去的。
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以后,而且从北方南传的信息因素甚多。
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别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该存在着不说全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和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貌完全不同。
‚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难自圆其说。
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出现和成熟起来的。
5.下列关于“西来说”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 “西来说”是伦敦大学拉古别里在1885年针对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瑞典人安特生的考古发现成为这一学说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B. “西来说”坚持认为中国大陆史前时代是一片空白,中原地区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而不是在本土产生的。
C. “西来说”的赞同者多是外国人,其中多数人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而且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没有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
D.“西来说”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而且至今存在很多疑点,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它愈难自圆其说。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到目前还得不到解决。
B.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的黄铜片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铜制品。
甘肃东乡的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是我们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C.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D.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
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只可能是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的考古资料说明我国青铜文化在开始就呈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而且一直延续了较长时期。
B.事实证明,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不仅不是西来的,而且从本土产生以后还向周围传播,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C.各种不同的古代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些面貌是后世研究者识别他们并区别不同文化的重要依据。
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文化也远比其他地区辉煌,所以青铜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选自《徐渭集〃附录》)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
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
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
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第Ⅱ卷(共120分)
四、(27分)
11.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5分)
译
文: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5分)
译
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
②楚客,指屈原。
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
皇树,即橘树。
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
③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简要分析诗歌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2)尾联中的“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必先利其器。
(《论语》)
(3)惨象,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5)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
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
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
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
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
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
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
‛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
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
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
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
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
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15.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
(6分)
答:
16.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6分)
答:
17.怎样理解刘文典说“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的含义? 结合个人理解,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6分)
答:
六、(11分)
18. 补写下面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6分)
(1)端午节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元宵节下联:彩灯龙鼓月明中
19.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做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5分)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雨巷赤壁岳阳楼百草园
例句: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温婉,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我沉睡的柔情吗?
答:
七、作文(60分)
20.请以“我的-----------情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补充完整划线部分内容,使之通顺完整。
(2)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唐山一中高一期中考试题答案
1.C(A解剖pōu B栈道zhàn D莅临lì)
2. D (A.放马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
现形容思想麻痹。
B.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C.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
3. B.(A.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C.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
D. 成分赘余,“苟同”的意思是“轻率地表示同意”。
)
4. B
5.B “坚持认为”错误。
1930年后许多外国学者采取折中的说法。
6.A 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这是本文作者的观点,也是不容商榷的,并非“到目前为止还得不到解决”。
7.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这在文中没有证明,且与事实不符。
8.B(饵:诱捕)
9.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10.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11.(1)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前行(或匍匐前行),不敢抬头(或仰视);而徐文长凭借着属下一个书生的身份(或作为属下的一个书生),却(敢于)傲视他(或傲然自得)。
(膝、蛇、举、以、傲,每点一分)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叱、奴、耻、故,各占一分,语句通顺占一分)
12.(1)诗人运用典故和对比,表明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
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
(答出对橘树的喜爱就可以得满分)(共6分)(2)示例1:我认为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
(1分)无论首联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橘的喜爱之情(2分);颔联更是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因而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在贬谪后坚守节操的旷达体现。
(2分)(共5分)
示例2: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分)理由(1)诗人被贬柳州,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2)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3)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贬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
(两种答案都可,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13.略
14. 【答案】BE:B项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本项属于无中生有;E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夹叙夹议。
(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都答对给4分)
15【答案】: 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
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
(2分)②做学问自视甚高。
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
(2分)③面对强权有傲骨。
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
(2分)(每点中每个方面与举例各1分。
)
16【答案】: ①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②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③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
((注意:每点2分。
)
17【答案】大学是做学问的文化殿堂,是知识精英谈经论道的地方,是教师们教书育人、塑造灵魂的地方。
大学不应为政治权力服务,不应成为车马喧嚣、迎来送往之地。
这句话有力地表明了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伟大精神。
第二问:略(注意:第一问4分,其中阐释句意2分,答出内涵2分;第二问2分,如从学术独立、治学氛围、教师的个性和才华等方面谈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表述不当、条理不清者酌情扣分。
)
18.(1)端午下联:闻粽香犹记(或常思)屈子忠魂
(2)元宵上联:火树银花元夜里
19.答案:仅以“雨巷”为例,第一步:认真审题。
谨慎阅读即可明白试题的相关要求:①语言表达形式——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且句式一致;②表达内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③总体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
第二步:捕捉信息。
根据“康桥”的“温婉艳丽”“脉脉含情”,可写出“雨巷”的“哀怨惆怅”“凄美孤独”等等。
第三步:组织答案。
根据题目要求,简练作答,千万不要写错别字,更不能语句不通,甚至忽视了修辞要求。
参考示例:雨巷,你的哀怨惆怅,你的凄美孤独,你的缠绵悱恻,不正好勾起我无尽的遐思吗?
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豪迈奔放,你的动人心魄,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20.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
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
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
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
‛胡宗宪都答应了他。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
胡宗宪非常高兴。
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
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
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
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
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
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
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
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
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