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朗读——让美读吟诵回归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朗读——让美读吟诵回归课堂
张由江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是朗读教学,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
纸上的文字活现成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曼妙动人的乐章,沟通了文本与读者的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促进语感的形成,培养良好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记忆,可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但目前语文课堂上却少有学生们朗读的声音,由于多种原因,语文教师渐渐忽视了朗读的价值,使学生失去了通过朗读提升对文本理解和能力培养的渠道。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重新重视朗读教学,让美读吟诵回归课堂。

【期刊名称】《新作文:教研》
【年(卷),期】2018(000)005
【总页数】1页(P10-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美读
【作者】张由江
【作者单位】甘肃省康县阳坝镇中心小学,甘肃康县74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1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个很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可是在我们现在课改的课堂上却缺
少了琅琅的书声。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训练。

朗读是一种读出声音的阅读方式,就是把无声
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朗读有利于
发展智力,培养情感,获得思想熏陶。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立足文本,强化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

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的。

反过来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完美的语文课。

《语文新课标》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目标是“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
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可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同时感受祖国文字之优美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人认为
要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要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古人读书有“因声求气”的说法。

“声”就是声调的抑扬顿挫,“气”就是气势和
感情。

“因声求气”就是强调以朗读为主线,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悟作者的
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的内在含义、情味和形态,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范读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达成都有着非常
重要的意义。

教师充满感情的范读不仅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
能使学生在听读时理清文章的脉络,还能为学生提供仿读的对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
读水平。

感受作品的语言,领悟作者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的内在含义、情味和形态,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对李白的《将进酒》一文的讲解,先播放课文录音,后多次进行片断范读。

学生通过听教师范读体会到李白内心的压抑之情,更可喜的是,在检查学生读书时,学生的朗读非常精彩,与老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培养学生正确认读的习惯
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

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

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用开展朗读比赛等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不正确的读音、断句要靠读出声音来发现和纠正。

生僻字、多音字,是学生最容易读错的。

文言文的断句出错频率也高,有学生朗读辛弃疾的《破阵子》,将“马作/的卢/飞快”误断成“马作的/卢/飞快”,如果只默读不朗读,错误也许就会在沉默中被掩盖。

放声朗读,错误也就暴露出来了,老师同学加以指正,牢记于心,或许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错误。

三、珍视独特感受,进行感情朗读
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中人物对话,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文学,上升到对文学的品味、鉴赏的层次。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要由文字转化为自己经历过的场景或者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读“水”便会有水之汹涌或流畅。

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感受。

靠读靠吟取得的效果,靠讲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

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

也只有这种能够带给学生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良好的朗读训练,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示范,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朗读习惯,珍视朗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使学生的语感得以形成,审美情操得到陶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朗读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无不告诉我们朗读的重要性。

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让美读吟诵回归课堂。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修常丽.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5(50).
[2] 汤立操.新课改下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12):45-46.
[3] 高秀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有效性教学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10):8-8.
[4] 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4):244-244.
[5] 刘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1(8):122-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