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的生产方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汽车的生产方式
在1900年以前,工人们组成生产小组相互协作,把各种零部件用手工的方式组装成汽车。
小批量生产非常昂贵.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销量,早期汽车厂商的管理者需要具有较高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技能。
1913年,福特使整个汽车行业发生革命性变化。
福特与他的生产管理团队开创大批量生产系统,传送带将汽车传送到工人面前,流水线旁的每一个工人负责完成一项特定的工作任务。
流水线的速度是控制工人活动的主要方式。
福特通过试验确定了使每一位工人完成其特定工作的最有效率的方式。
工作变得非常具有重复性。
到1920年,福特使汽车生产成本降低了2/3,每年的汽车销量达200万辆。
从而福特成为汽车行业的领头羊。
许多福特的竞争对手也竞相采取大批量生产技术。
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没有简单模仿福特的方法,而是采取一种新的战略:为消费者提供多种汽车类型选择的新战略。
由于福特公司对于汽车市
1
场变化的局限性眼光,20世纪30年代,通用汽车取代福特成为市场领导者。
20世纪6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在参观美国汽车生产厂家后,开创了精益生产方式。
在此模式下,工人们在一个运动的生产线旁工作,他们被组织成小的团队,每一小组对某一特定的装配环节负责,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学习掌握他所在团队所有成员的全部工作技能,并且每一个工作团队的工作职责不仅是装配汽车,而且要不断发现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办法。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企业已称雄世界汽车市场。
为了与日本同行竞争,美国汽车公司向日本学习精益生产方法。
到1995年,福特和克莱斯勒等美国公司的生产成本与日本汽车企业基本持平。
请体会:汽车生产发展与管理发展间的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