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
为的效果研究
高薇;刘洪;严俊;乘红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

[方法]将400名12岁小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人。

观察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同时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对口腔健康知
识及口腔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的龋病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简化软垢指数(DI S)、简化牙石指数(CI S)和牙龈指数(GI)等口腔卫生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CI S和 GI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对刷牙能预防牙龈疾病、甜食能导致龋坏、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病的认知率高于干预前。

[结论]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提升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卫生行为。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3页(P220-221,222)
【关键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卫生行为
【作者】高薇;刘洪;严俊;乘红
【作者单位】224005,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24005,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24005,盐城市口腔医院;224005,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8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在5岁~6岁时最高,12岁时恒
牙患龋率相对较低,但12岁年龄组口腔卫生状况差,尤其是以牙周病患病率较高[1]。

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12岁年龄组的口腔卫生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口
腔卫生习惯不良[2]。

因此,让儿童从小培养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成为提高我国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的有效途径[3]。

本研究通过对盐城市亭湖区小学6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并且评价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
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健康意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盐城市亭湖区2所小学,每所小学均选择6年级学生。

入选标准:年龄为12周岁、未接受正畸治疗、学生和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学生400名,其中男生261名,女生139名。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人,其中观察组男生128人,女生72人;对照组有男生127人,女生73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口腔干预措施,保持学生原有的口腔卫生习惯。

向观察组学生所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支持。

对所有观察组的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通过编写的口腔
卫生保健小册子、张贴宣传画、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菌斑的概念、刷牙的目的和正确方法、定期口腔检查、进行口腔洁治的意义。

向每个观察组的学生提供统一市面销售的同一品牌含氟牙膏和牙刷,要求家长在家监督学生刷牙,每天早晚刷牙2次(清晨早餐后和晚上睡觉前),每次刷牙不得少于3min。

1.2.2 观察指标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口腔卫生状况检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基本口腔保健儿童问卷对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学生本人填写。

检查器械为消毒后的口镜、探针、牙周探针、自带光源的光纤口镜,龋病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龋病的诊断标准[4]。

口腔卫生状况的检查标准采用简化软垢指数(debris index-simplified,DI-S)、简化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simplified,CI-S)和牙龈指数(GI)。

两组学生均由2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固定的口腔内科医生检查。

1.2.3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龋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龋率比较组别人数患龋率(%)龋齿数(个)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200 18.5 19.0 0.31±0.25 0.33±0.28对照组200 19.5 24.5 0.30±0.27 0.46±0.3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口腔卫生状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口腔卫生状况比较(±s)组别人数 DI-S CI-S GI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200 1.54±0.47 1.13±0.361)0.60±0.21 0.45±0181)1.34±0.47 0.76±0.311)对照组200 1.51±0.52 1.49±0.51 0.61±0.23 0.73±0.391)1.30±0.49
1.45±0.561)1)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口腔卫生认知和行为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口腔卫生认知和行为情况比较例(%)时间组别人数刷牙能预防牙龈疾病甜食能导致龋坏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病使用含氟牙膏每天至少刷牙2次干预前观察组 200 156(78.0) 93(46.5) 72(36.0) 53(26.5)
56(28.0)对照组 200 162(81.0) 95(47.5) 75(37.5) 59(29.5) 61(3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 200 179(78.5)1) 156(78.0)1) 154(77.0)1) 189(94.5)1) 169(84.5)1)对照组 200 171(85.5) 112(56.0) 81(40.5) 63(31.5) 64(32.0)1)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通过对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口腔卫生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
相对较低,但是口腔卫生状态则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中,口腔卫生状
况较好的儿童不足被调查总数的1%[1]。

本次研究通过对12岁学生进行口腔卫生教育,结果表明,观察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学生的DI-S、CI-S和GI口腔卫生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

而对照组未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干预的学生在6个月之后CI-S和GI高于干预前(P<0.05)。

研究结果表明,对观察组的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干预之后,观察组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有明显的好转,而对照组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则较干预前更差,说明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

有研究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对提高口腔卫生状况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对龋病的预防往往效果不明显[5]。

研究发现,未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学生的龋病率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观察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有效监督下使用了含氟牙膏进行刷牙,减少了龋病的发生。

结果发现,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学生口腔卫生认知情况和口腔卫生行为均有明显改善。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提升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卫生行为。

参考文献:
[1]徐彦涛.口腔卫生与儿童龋齿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4):126-127.
[2]刘红春,范旭,胡德渝,等.德阳市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46-48.
[3]杨如春.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0):158-159.
[4]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
医学研究,2010,26(6):892-894.
[5]Hausen H.Oral health promotion reduces plaque and gingival bleeding in the short term[J].Evid Based Dent,2005,6(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