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交叉道岔调整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沈12#交叉道岔标(侧股非支,远离锚柱,双腕臂近支抬高)(铝合金腕臂)序号调整位置调整内容调整标准及要求
1定位点道岔柱拉出值符合设计值,误差±10mm。

[设计要求:工支300mm(直股),非支350mm(斜股)],侧线拉出值可在350mm~390mm范围内调整。

承力索抬高承力索抬高500mm
接触线抬高
有转换下锚,道岔定位柱:非支接触线抬高20mm,且无上拔力。

直接下锚:其中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在下锚方向两接触线间距500mm处非支必须抬高80-100mm(非支拉出值800m处,抬高80mm,并向下锚侧均匀抬
高)防止出现钻弓现象。

2交叉点交叉点位置
正线道岔两接触线交点距离道岔定位点尽可能大于2.5米
位于两线间距(外轨中心到中心)500~600mm的横向中心位置,内轨净空(1035mm~835mm),标准定位:交叉点位于外轨间距550mm,内轨净空
885mm且无上拔力,交叉点偏离中心误差±20mm。

接触线抬高一支接触线抬高15~20mm,且无上拔力。

限制管位置平均温度时限制管中心位于交叉点处,误差±100mm。

线岔螺栓无螺母,线岔调整达标后,螺栓螺纹处涂胶后采用内六角力矩紧固,防止松动。

限制管间隙
限制管与上面一支接触线间留1~5mm间隙,上下接触线不摩擦,接触线能在线岔内自由灵活移动,不出现摩擦及卡滞现象。

(高速线岔采用橡胶锤
校正后安装)
3两接触线间距
500mm处
工作支接触线抬高正线道岔:站线接触线抬高10~20mm,且无上拔力。

站线道岔:两接触线严格等高。

4始触区接触悬挂位置两支接触悬挂位于两线路中心线之间
接触线抬高侧线接触线抬高10~20mm(始触区600~1050mm区段)
线夹检查始触区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始触区600~1050mm区段)
概念
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即一侧接触线距另一侧股道中心)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动
态抬升200mm高度构成的立体空间为道岔始触区范围
5交叉吊弦 安装位置
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在温度变化时两吊弦不相碰。

交叉吊弦安装在线岔向道岔开口方向,即线岔末端与至始触区范围内。

①交叉吊弦指正线承力索在此处悬吊侧线接触线、侧线承力索交叉悬吊正线接触线(第1根交叉吊弦导线位置安装:满足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
心,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均保证为≤550mm处,特殊情况下可安装在550mm~590mm范围内)
②第一根交叉吊弦:侧线承力索+正线接触线间的吊弦安装于远离线岔侧。

第二根交叉吊弦:正线承力索+侧线接触线间的吊弦安装于靠近线岔侧。

采用铝合金线岔时两交叉吊弦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均从两接触线间向外穿。

线岔螺栓紧固时,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25NM。

③安装两交叉吊弦间距为200+△Lmm(△L一般为1.2米),一般情况下间距按照2m考虑,第二根交叉吊弦距线岔末端不得小于600mm。

(△L为正线
与站线接触线随气温变化偏移量差的最大值)
说明交叉吊弦宜采用带载流环的滑动吊弦。

6吊弦螺栓穿向说明交叉吊弦、始触区1050mm外吊弦、线岔:接触线线夹螺栓由线路中心向两侧穿,承力索与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穿向相反。

7电连接安装位置道岔电连接安装时要注意不能安装在无线夹区(600mm-1050mm),道岔电连接采用双根电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